楊昌軍
摘?要:對現階段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體驗式教學實際情況予以了解后,筆者發(fā)現該項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導致體驗式教學作用未能充分發(fā)揮,未能夯實學生學科知識、提高學生個人能力、提升學生道德品質、樹立正確價值觀念?;诖耍恼聦⒅胤治龊吞接懭绾蝺?yōu)化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體驗式教學,并提出可行性意見。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體驗式教學;問題;對策
一、 引言
體驗式教學主張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探索、發(fā)現,讓學生在探索、發(fā)現的過程中獲得創(chuàng)造的體驗。該項教學模式符合新課改要求,將其應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之中是非常恰當的。當然,前提是教師要注意規(guī)避體驗式教學誤區(qū),合理地策劃和實施道德與法治課體驗式教學,以便更好地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促使他們全面發(fā)展。
二、 體驗式教學的概述
(一)體驗式教學的內涵
體驗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以體驗為媒介,教師依據書本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知識水平,實行實踐教學活動,即創(chuàng)設模擬式情境,構建角色扮演劇情,讓學生參與其中,分享交流切身體驗,提出問題,與其他學生、教師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從而收獲知識。這充分說明了體驗式教學符合新課改要求,注重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讓教學活動圍繞學生展開,教授學生知識、引導學生思考、促進師生交流等,使學生收獲知識、合作探究能力、思維能力、交流能力等。
(二)體驗式教學的特征
基于以上對體驗式教學的概述及相關資料的查閱,了解到其具有以下特征,即:
1. 仿真性
體驗式教學改變了以往僵化、機械化的教學局面,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呈現相對真實的生活場景或某特定情境,以此來引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一方面能夠將學生帶入到特定情境之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學習、問題思考,嘗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的狀態(tài)。
2. 生活性
體驗式教學還具有生活性特征,這是因為體驗式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設,習慣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問題相聯(lián)系,這不僅能夠讓學生對知識學習產生熟悉感,還能夠借助生活實際問題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知識,讓學生參與新知識學習。
3. 平等性
這里所說的平等性是指體驗式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處于平等地位,并創(chuàng)造平等交流的機會,促進師生互動交流,或討論生活現象、或交流問題解答思路等。這一過程中教師有針對性地引導、指導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惑,真正收獲知識,同時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交流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促使他們全面發(fā)展。
三、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體驗式教學現狀
客觀分析現階段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體驗式教學實際情況后,筆者確定該項教學效果不佳,存在諸多問題。為了改變現狀,使體驗式教學作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提高該項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明確道德與法治課體驗式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體驗式教學存在的問題
1. 過于重視教學形式,忽略教學結果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諸多初中學校要求教師創(chuàng)新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即運用體驗式教學來代替?zhèn)鹘y(tǒng)教學模式。此種情況下,部分教師為了應付學校及上級要求,的確將體驗式教學應用于道德與法治教學之中,但也僅僅是在教學形式上符合要求,實際上,課堂教學中教師依舊按照傳統(tǒng)教學思路,向學生灌輸大量知識,要求學生進行知識學習與記憶,這使得學生并沒有從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中擺脫出來。
2. 內容不切合實際,難以獲得情感認同
將體驗式教學應用于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突出該項教學特色,即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再結合教學內容來選取社會生活案例,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參與案例分析與探討,進而引出新知識,并組織學生進行新知識的學習,這一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獲得情感認同,進而真正理解和吸收知識。但事實上,諸多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策劃中并沒有考慮學生學習需求,呈現學生熟悉且容易理解的社會生活案例,導致課程教學難以符合學生學習實際情況,相應的學生也無法獲得情感認同,提升自身學習效果。
3. 學生參與程度有限,教學有效性差
體驗式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主動學習、思考問題及師生互動,如此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現階段初中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實施過程中學生參與度有限,也就是教師依舊把控課堂教學節(jié)奏,并沒有為學生創(chuàng)造相對自由的空間讓他們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及自主探索,最終導致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較差。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體驗式教學問題產生的原因
1. 教師教學觀念陳舊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雖然不是教學主體,但卻是教學主導者、引領者,在教育教學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無論是在教學思想還是在教學行動上都應與新課改保持一致的步調。但現階段諸多初中教師深受應試教育觀念影響,未能正確認識體驗式教學及其對教育教學的重要意義。在學校及上級部門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施體驗式教學的情況下,他們僅轉變了教學形式,而沒有轉變課堂教學思路及模式,導致道德與法治教學并沒有發(fā)生實質性的改變。
2. 學生參與學習意識不足
相關調查研究顯示,教師構建體驗式課堂教學活動之后,學生并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真正參與知識學習、思考及探索。這說明了學生參與學習意識不強。一方面是因為部分學生認為道德與法治課程晦澀難懂,且與自身關系不大,進而不喜歡這門學科。還有部分學生已經習慣了、適應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突然轉變教學模式,實施體驗式教學,讓他們自己學習、思考,無所依賴,進而對體驗式教學產生厭煩感。
3. 教學評價不到位
保證初中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能夠長期發(fā)揮作用,良好地教授和培養(yǎng)學生,使學生知識水平、關鍵能力、品質品德等方面穩(wěn)步提升,需要所實施的教學評價有效?,F階段諸多教師雖然組織學生進行了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卻沒有制訂與之相匹配的教學評價。也就是依舊沿用傳統(tǒng)教學評價方式,即以學生學習成績來評價學生學習效果好壞,如此不能真實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客觀反映教學不足,進而無法有針對性地調整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使之長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