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薇
摘?要:思想政治課作為德育課程,“思想性”是其靈魂所在。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由于種種原因,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實施中,應試教育傾向性還是頗重。在更多的時候,教師不自覺地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對學生思維的拓展、情感的培養(yǎng)、素養(yǎng)的提升有所忽視。因而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全面提升,也影響了教學的實效性,不利于青少年的長期發(fā)展,也不利于我國人才的培養(yǎng)。因此,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對老版本的教材內容進行重新編撰與修正。在教材中有較多的知識點在七、八、九三個年級以逐漸層進的方式展開。文章以法治教育內容為例,通過文本分析初探教材對學生深度思維的培養(yǎng),進而達到培育學生的法治思維這一教學價值。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深度思維;法治教育
一、 道德與法治教科書中法治教育內容的層進式構成
(一)道德與法治教科書中法治教育內容的架構分析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走進法治天地”以“法律在我們身邊”和“法律伴我們成長”為主題,告訴學生法律的基本知識及法律對未成年人的保護,為我們生活保駕護航。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遵守社會規(guī)則”中第五課“做守法的公民”涉及了法律,主要是從規(guī)則意識出發(fā),讓學生認識到道德和法律是調節(jié)人民行為的兩種主要社會規(guī)則,學會學習和踐行道德和法律規(guī)范,提高道德修養(yǎng),增強法治意識。八年級下冊第一、二和四單元分別以“堅持憲法至上”“理解權利和義務”“崇尚法治精神”為主題,以培養(yǎng)初中生的憲法意識、權利義務意識和樹立公平正義的法治理念。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民主與法治”第四課“建設法治中國”,從國家的角度讓中學生認識到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性,樹立法治信仰。
縱觀《道德與法治》教材的法治教育內容,每冊力求在以初中生日常生活為基礎、學習興趣為導向把法治教育內容同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的現(xiàn)實有機整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道德、心理和法律素質。從七年級對法律知識的基本了解到八年級規(guī)則、法律的再認識和對憲法意識的培養(yǎng),直至九年級對依法治國的理解。教材采用的是層進式的方式逐步展開。根據(jù)《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認為:“教學時,教師必須根據(jù)最近發(fā)展區(qū)來進行教學,最近發(fā)展區(qū)即兒童自己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水平和兒童需要借助他人的幫助才能解決問題的水平,這兩者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币虼私滩牡脑O計從學生的角度更易理解,同時七、八、九年級的內容傾向性有各有側重。這樣易于貼近學生的思維,同時梯度的問題讓學生不斷思考,促進思維的深度拓展。而深度思維應該是具備較長邏輯鏈,具有系統(tǒng)思維及共生意識,能挖掘事物的根本原因,推斷事物深遠發(fā)展的結果。
(二)道德與法治教科書中法治教育內容的文本分析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每冊的法治內容都有相應的梯度與側重方向,下面是筆者對書本內容的詳細分析。教材在每一框中都進行了不同的板塊分類,主要分為“運用你的經(jīng)驗”“探究與分享”“相關鏈接”“閱讀感悟”“方法與技能”“拓展空間”,為了將教材內容有效展示,這幾個板塊在教材分布中各有涉及。教師可以根據(jù)授課要求進行有效運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運用已有知識學習新知,從而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xiàn)。
下表是初中生在學習與認識法治教育內容的方式與排布比例通過這些數(shù)據(jù)的羅列,能夠更加體現(xiàn)出部編版教材對學生法治思維培養(yǎng)的螺旋式上升。
以上表格只是教材中涉及的法治教育內容的主要板塊的列舉個數(shù),以及各個板塊在整套教材內容中所占的比例,從表格中的比例得出,教材中涉及的法治內容課程框題有18.91%,其中“相關鏈接”占28%,“閱讀感悟”占24%,兩者所占比例相對較大。以下是對教材中每個板塊設置的具體內容分析,并對其中的法治教育內容對學生深度思維的培養(yǎng)加以說明。
“運用你的經(jīng)驗”板塊主要是依據(jù)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或者通過學生在課前或課后查閱的相關資料知識來導入課題,讓學生能夠在具體情境下有所感悟,根據(jù)已有的概念去探究分析未知,從而讓思維具有延續(xù)性。
“探究與分享”板塊主要包括以下幾類,第一類為具有導入意義和教育意義的小故事,學生在閱讀此類故事時,雖然是從興趣而言帶著好奇去看,但這類故事一般是由真實案例改編,無論是正面的引導還是反面的教育,讓學生能從中有所悟。第二類是對某些專業(yè)知識的解讀,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如果學生有興趣,還可以課后查閱相關資料,并能相互討論。第三類是相關法治問題的討論課題,在閱讀相關的法治故事和擴展相關知識的基礎之上,學生對問題會主動思考,針對課程內容的相關判斷題有自己的深度思維,不斷探究事物矛盾下自己的選擇。
“相關鏈接”板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針對某些重難點,為方便學生的理解對該知識點的內容加以補充。在本套教材中法治教有內容“相關鏈接”板塊所占的比例為28%,其中包括法律條文的介紹,法律名詞的簡單陳列一些法治活動的相關報道等。這部分內容拓展了學生關于法治知識的廣度。
“閱讀感悟”板塊主要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教材中“閱讀感悟”板塊的內容進行的問題探討,以及課文內容中出現(xiàn)的一些相關問題的討論,從而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本套教材中法治教育內容“閱讀感悟”板塊所占的比例為24%,其中包括學生對社會中存在疑惑的陳述,也有學生對某些社會現(xiàn)象的看法等。與“相關鏈接”相結合提升學生法治知識,拓展了法治修養(yǎng)。只有廣度的拓展,才具有深度思維的提煉。
“方法與技能”板塊所占比例較小,主要內容是對學生以方法上的指導。法治內容板塊中主要是在七年級下冊“法律的基礎知識”和“法律對未成年人的保護”還有八年級上冊“預防犯罪和善用法律”這幾框內容中有直接性指導,其他板塊都是以鋪墊式的方式開展。
“拓展空間”板塊將課堂的內容延伸至課后,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學會運用相關法律知識。
這七大板塊從讓學生在閱讀教材中,無論是興趣閱讀還是知識拓展,再到思辨型問題的討論等逐層遞進,每個板塊在每一目中各自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達到啟發(fā)深度思維的目的,讓學生在思考中樹立法治意識,真正做到學法、尊法、守法、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