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應基于對課文的文本分析,通過有層次的豐富的閱讀活動和有效的思維工具,如思維圖來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學時應以話題為切入點,利用主線問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的對課文進行的閱讀和思考。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閱讀教學;文本分析;思維圖
【作者簡介】趙英岐(1986.05-),女,蒙古族,遼寧阜新人,北京市宏志中學,中學二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學。
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志在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由此可見,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作為英語教師要及時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遵循《新課標》的理念,把握英語學習活動觀,并通過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那么要如何做呢?
筆者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以牛津版高中英語必修 Book 5 Unit 2 “The Environment—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 must we choose?”為對象,設計了一節(jié)閱讀教學課來探討如何在《新課標》的理念下通過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英語閱讀教學一直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它對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特別是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這幾個方面的能力將會起到關鍵的作用。在學校教育環(huán)境中,課堂閱讀教學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主陣地(王薔,2017)。下面筆者將介紹這節(jié)閱讀教學課的邏輯和方法。
案例解析
1. 主題語境: 牛津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Book 5 Unit 2 “The Environment— 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 must we choose? ”屬于人與自然主題下的子主題:人類生存,社會發(fā)展與環(huán)境的關系
2. 文本分析與目標定位。文本分析。對文本深入而多元的解讀是英語閱讀教學的邏輯起點(葛炳芳,2014)。教師要在對文本深刻理解的基礎上設計恰當?shù)慕虒W活動,引導學生通過運用獲得的語言知識及技能來領悟隱藏在文本字里行間的深層含義,分析作者的態(tài)度,批判地吸收不同的思想和觀點,以此幫助學生獲得新知識,構建新概念,體現(xiàn)閱讀教學的育人價值(王薔,2017)。接下來,筆者將從what, why, how三個角度對文本進行分析。
文本分析之What: 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 must we choose? 是一篇電視辯論節(jié)選。在辯論中兩位嘉賓:一位綠色社會組織和一位商業(yè)發(fā)展咨詢師圍繞著我們是否必須在經(jīng)濟與環(huán)境二者之間做出抉擇,能否實現(xiàn)經(jīng)濟與環(huán)境的共存為題各自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
文本分析之Why: 通過這段電視辯論節(jié)選,人們能夠更全面的了解我們所面對的嚴峻的環(huán)境問題,我們對環(huán)境造成的損害,以及不同群體對經(jīng)濟發(fā)展和環(huán)境保護的不同態(tài)度。作者希望喚起人們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探索如何平衡經(jīng)濟與環(huán)境,實現(xiàn)經(jīng)濟與環(huán)境和諧發(fā)展。
文本分析之How: 該文章的語篇類型是辯論語篇。辯論的語言風格是直接的,有說服力的, 例如It is clear that you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 We need to think more about ...; We should cut back ...; What we need are better laws...;I don't agree with her...; I do agree that ...。
目標定位
1. 教學重難點分析。教學重點為: 借助思維圖,梳理辯論雙方的觀點并分析他們是如何使自己的辯詞有說服力的。
教學難點為: 借助思維圖,學生流利地闡述雙方的觀點。
2. 教學目標。鑒于以上文本解讀和重難點分析,筆者設定該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By the end of the clas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Identify the two speakers' sides and then sort out the two speakers'opinions by using mind maps.
(2)Analyze how the two speakers make their speeches persuasive.
(3)Express their own opinions on the given topic:Do you think it is possible to balance economy with environment? How can we achieve that?
3. 教學過程。本課教學分為五個步驟。
Step 1 Lead-in.
教師展示4張有關人類破壞環(huán)境的圖片(化學污染,過度捕撈,人口爆炸,過多的垃圾),讓學生談論圖片所揭示的問題以及對環(huán)境帶來的影響。
Q1: What problem is it?
Q2: What effects does it bring to environment?
〖設計意圖〗本活動的類型是學習理解類活動。問題的設置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真實情景,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已知生活經(jīng)驗,和對話題的興趣。
Step 2 Pre-reading
教師給出課文標題“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 must we choose?”,讓學生與同桌根據(jù)標題進行猜測:What is the text about?
〖設計意圖〗本活動的類型是學習理解類活動。學生通過課文標題,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預測,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Step 3 Reading
教師先讓學生快速閱讀一遍課文,檢查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并回答以下問題:
Q3: What is the passage about?
Q4: In the debate, what sides do represent?
在學生回答第三個問題后,教師會進行追問,引導學生關注文章題材——辯論的節(jié)選。并進一步提問,明確兩位發(fā)言人所代表的辯論方。
〖設計意圖〗 本活動的類型是學習理解類活動,為后續(xù)的閱讀活動做好了鋪墊,培養(yǎng)了學生在閱讀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學生通過閱讀明確了辯論雙方的發(fā)言人和基本觀點。接下來,教師讓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并使用思維導圖來梳理辯論雙方的觀點的信息。在學生繪制完思維導圖后,教師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部互相分享自己的思維導圖,并練習用思維導圖來闡述雙方的觀點。之后,教師會請幾位同學向全班同學做展示。
〖設計意圖〗本活動的類型既有學習理解類活動也有應用實踐類活動。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閱讀并利用mind map 對辯論雙方的觀點進行梳理和總結。本活動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在分享思維導圖時,學生內(nèi)化語言,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小組活動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接著,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對比兩個speakers的觀點有哪些異同,然后分析造成他們觀點不同的原因。
Q5: Do they have a common goal? What is it?
Q6: How can they achieve the goal?
Q7: Who do you agree with and why?
〖設計意圖〗本活動的類型既有應用實踐類活動也包括創(chuàng)新遷移類活動。教師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分析辯論雙方觀點之間的異同,并進一步分析導致他們觀點不同的原因——他們代表不同的利益集體。 問題七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身,對辯論雙方的觀點進行評價。本活動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然后學生再次重讀課文,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兩個嘉賓使如何使自己的觀點有說服力的。
Q8: To make their speech persuasive, how do Lin Shuiqing and Qian Liwei arrange their speeches?
Q9: Whose speech do you think is more persuasive, why?
Q10: What impressed you the most about the debate?
〖設計意圖〗本活動賞析語篇的文體特征,屬于創(chuàng)新遷移類活動。這篇文本類型屬于辯論,因而賞析辯論雙方的語言特點,分析他們是如何使自己的辯詞更有說服力,有利于學生了解和掌握辯論語篇的特點,增加學生對辯論語篇的了解。本活動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Step 4 Post-reading
最后,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所給話題:Do you think it is possible to balance economy with environment? How can we achieve that?
〖設計意圖〗 本活動的類型屬于應用實踐類活動。問題能激發(fā)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結合本課所學,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探究主題意義。讀后活動是閱讀課中一個拓展和延伸的環(huán)節(jié),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重要過程,是對閱讀內(nèi)容的深化和鞏固(李冬梅,2016)。本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zhì)。
Step 5 Homework:Imagine you also join in this debate, choose a side you agree with and write down your speech that you are going to use in this debate.
〖設計意圖〗 本活動的類型是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中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本活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結語
教師對主題語境和語篇理解的深度,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和語言學習成效(教育部,2018)。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之前要做好文本分析,在設計中要注意創(chuàng)造真實情境,在主題語境中引導學生對主題意義進行探究。英語閱讀活動不僅僅是從語篇中獲得和梳理信息,更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探究主題意義,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程曉堂,2018)。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通過不同類型的活動去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總之,本案例從文本分析到目標定位,再到教學設計,基本符合新課標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薔.核心素養(yǎng)北京下英語閱讀教學:問題、原則、目標與路徑[J].中學外語教與學,2017(5):3-7.
[3]程曉堂.在英語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8(3):1-7.
[4]葛炳芳.英語閱讀教學的綜合視野:內(nèi)容、思維和語言(第二版)[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
[5]李冬梅.例談初中英語讀后活動設計基本原則[J].英語學習(教師版),2016(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