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 賀計偉
摘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20年修訂版)》強調核心素養(yǎng)四要素中,學習能力是發(fā)展條件,思維品質是心智表征,文化意識是價值取向,而語言能力是整個素養(yǎng)的基礎。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過于側重其他能力的培育,反而輕視了語言能力在英語教學中的基礎地位?;诖?,本文結合課程標準六要素,采用人教版必修一Unit 3 Living Legends文本具體闡述如何用以讀促寫的方式實施閱讀教學并更好地將英語教學中的輸入和輸出相結合,最后就教學效果進行一定的討論。
關鍵詞:高中英語;以讀促寫;語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21)07-0109-02
0引言[1]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20年修訂版)》強調高中英語核心素養(yǎng)四要素地位中指出:學習能力是發(fā)展條件,思維品質是心智表征,文化意識是價值取向,而語言能力是整個素養(yǎng)的基礎[1]。英語教學不僅僅是培訓技能的課程,而是一門以語言能力為基礎或載體的綜合能力訓練課程[2]。在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過程中,教師應基于教學文本來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但是很多英語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中,過于重視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反而忽略了英語教學最本質的基礎,即語言能力。忽視語言能力的培育不僅會對學生的語言知識有影響,還包括語篇知識和語用知識。因此在六要素統(tǒng)一中,語言能力至關重要[3]。語言教學的本質是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教學過程中,基于學生認知水平,做到合理的輸入和輸出相結合,從而極大程度上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4]。新高考“讀后續(xù)寫”的考題指引將以讀促寫的教學模式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時,該教學模式作為一種輸入和輸出相結合的高效教學理念,也給學生提高寫作能力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基于上述現(xiàn)狀,本文以文本主題和語篇作為指導,結合具體文本,用以讀促寫的方式來探究如何更好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并通過對該教學模式的探究,讓學生在語言輸入和輸出的過程中,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語用能力。
1關注語言能力,以讀促寫教學模式探究
基于語言能力視域下的文本分析,應先考慮文本的主題和語篇,然后就文本特點和內在邏輯進行以讀促寫,切實將輸入和輸出相結合,極大程度上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具體教學模式可以歸納為如下幾點:
1.1解讀主題語篇,發(fā)掘文本特點
教師在教學中首先需明確文本的主題類型,發(fā)掘該主題相關的話題,繼而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在主題引導下,不斷深化拓展主題,并設計相關活動加深學生對于該領域的理解,并在語用中提升核心素養(yǎng)。針對語篇特點,教師需明確語篇類型,讓學生感知不同語篇下的語言特征。其次,探究作者寫作意圖,并分析作者通過何種方式達成自我寫作目的。最后教師需考慮用哪些活動達成教學目標。
1.2落實語言輸入,感知語言魅力
教師首先需要深度感知文本,了解文本的語言特點,如詞匯、句型和文本框架,剖析語言特點,同時還需考慮采用哪些教學活動達成既定目標。根據(jù)文本表述內容,拓展其他資源,讓學生更好地深度感知語言和文本背后的思想精髓。隨后,教師可采用多種檢測形式,讓學生在完成不同任務的過程中做到高效輸入。
1.3多種形式輸出,講好中國故事
該部分教師需考慮如何更好地做到合理輸出、多樣化輸出。同時,為了講好中國故事,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輔以支架、加以引導、強化意識形態(tài),真正做到用所學英語講好中國故事?;谇捌谳斎耄敵龅倪^程也需要落實“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用扎實的教學活動將學生的輸入和輸出相結合,形成教學閉環(huán)。
2高中英語閱讀課實施的教學案例簡析
(1)主題語境:人與自我、人與社會——運動和健康。(2)語篇類型:雜志文章——當代體壇傳奇人物。(3)授課時長:40分鐘。(4)學情分析:本節(jié)課教授的55名學生英語基礎較好,但剛步入高中學習的他們,英語學習仍處于被動接受的傳統(tǒng)學習狀態(tài)。(5)教學目標:1)讓學生了解有關人物刻畫的特點及人物描寫的主體框架;2)讓學生了解感知并內化與本文人物刻畫有關的單詞和短語,深度思考自己心中的傳奇人物;3)希望學生能夠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感知文本,講好中國故事。(6)教學重難點:讓學生感知與本文人物刻畫有關的語言表述,讓學生在重構閱讀中,提升學生的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7)教學資源:文本教材、抖音短視頻和PPT。
第一步,解讀主題語篇,發(fā)掘文本特點。(1)教學活動:問題導入:“Who is your favourite athlete? And why?”基于學生的回答,教師引導學生關注評判最喜愛運動員的標準,如技術高超,意志堅定,心理素質好等;然后學生關注文章標題和圖片,并預測本文主要內容;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感知下語言的特點,并讓學生回答“Where does the text come from? And why do you think so?”(2)設計意圖:問題導入簡潔明了,為下文的讀寫留下充分時間。文本的插圖精美,可以讓學生在看圖猜意的過程中提升“看”的能力。本文標題不僅涵蓋了文本的主題思想,在文體上更運用了壓頭韻的修辭手法;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也是對文章整體結構、大致內容和語言特點進行了初步感知的過程。同時,教師對濃縮和精煉的文章進行深度講解。
第二步,落實語言輸入,感知語言魅力。(1)教學活動:學生閱讀文本,并解釋出“傳奇”的兩個標準。學生在讀郎平之前,教師可簡單介紹郎平,并讓學生去概括描述郎平優(yōu)秀品質,繼而讓學生復述文本。學生回答“Why does the author call her living legend? And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her?”對于Jordan部分的處理,一方面讓學生去找到關于性格刻畫的表達,并讓學生重新釋義出來;另一方面讓學生去感受下Jordan的人格魅力,學生回答“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him?”教師一方面將文本中語言知識傳遞給學生,另一方面通過這兩個傳奇的榜樣作用進行深度研讀。(2)設計意圖:文本解讀對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十分必要。通過對于文章第一部分的處理,讓學生理解傳奇的定義。用任務驅動讓學生尋找郎平性格和事跡的描寫,從而更高效地使用語言。學生回答問題過程,不僅讓學生試著用文中的例子去論證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家國情懷。在感受Jordan人格魅力的過程中,學生需讀透相關描述,并高度概括出Jordan的性格特質。閱讀教學中,語言知識的輸入多以文章中詞匯和短語的形式呈現(xiàn),讀寫結合的前提便是讀透文本。
第三步,多種形式輸出,講好中國故事。(1)教學活動:在輸出前,學生用短文填空遷移所學表達:就“你心中的傳奇人物”,展開討論,討論過程中教師給學生搭建形式支架和內容支架,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小組合作展示的過程中,教師需有針對性的點評,如結構框架是否清晰,內容是否詳盡,語言表達是否豐富等。最后基于前期的討論和展示,布置寫作任務,即在本文形式支架和內容支架的幫助下,寫出你心中的傳奇人物,后期再基于寫作成果進行針對講評。(2)設計意圖:文本的輸出形式鼓勵學生高效遷移所學表達,以讀促寫雖基于文本,但輸出時不能只關注文本,還應考慮輸出的形式和質量。短文填空能夠更好的落實文本表達,給學生搭支架則能夠引導學生話語結構不失衡,且表述內容也多用到了這個文本中的詞匯。寫作任務的布置,不僅讓學生以書面的形式將腦海中的信息用更加規(guī)范邏輯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還能在教學中對教學效果做到可檢測、可評估,為下一步教學提供引領。同時,適當?shù)脑掝}也能夠打開學生的思維,由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蛹庸ぶR,做到學用結合,講好中國故事!
3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基于Living Legends文本,在運動和健康主題語境下就以讀促寫的教學形式做了一些嘗試。需要指出的是教師在具體貫徹過程中,應考慮時間局限性和學生差異性從而有選擇性的使用該模型,盡力避免一些教學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急于求成,導致教學效果甚微;學生只是在不斷追趕教師的教學活動,并沒有達成深度學習;教師在前期的輸入不夠扎實,導致深度閱讀解析文本流于形式,后期的輸出也只是基于學生以前的英語基礎,并沒有實現(xiàn)輸入和輸出的閉環(huán)。本文的初衷是用以讀促寫的方式對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一些嘗試,但在真正貫徹過程中仍會面臨諸多問題,以讀促寫教學藝術值得我們在實踐中反復推敲并不斷調整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束定芳.關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幾點思考[J].山東外語教學,2017(2):35-41.
[3]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4]曹志希.論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輸入輸出平衡模式[J].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8(5):3-5.
(責編:楊梅)
作者簡介:張博(1974—),男,湖北十堰人,本科,研究方向:閱讀與寫作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