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秀芬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年齡趨于低齡化,因此對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得從小抓起。學生犯錯在所難免,那么應該如何讓他真正意識到錯,從此不再犯類似的錯呢?我認為應該走進學生的心靈,矯正他們的不當行為。下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一天早上,我剛來到學校就聽說我班學生連續(xù)兩天在路上打了架,聽到這一消息我急匆匆地來到教室對學生說:“昨天下午和前天下午在路上打了架的同學站起來?!彼查g四位男生齊刷刷地站了起來。我說:“前天打了架的王某說吧!是因為什么事打架?”王某結結巴巴的講述起了事情的經(jīng)過,我大概明白了是因為李某的計數(shù)器被王某弄壞了,曹某又把它扔進垃圾桶里了,我掃視了一下站著的男生,曹某就在其中,我突然明白了,原來兩天的事都與他有關。我先叫曹某說說跟廖某打架的事,曹某還沒來得及開口,廖某大聲地說:“是他在早讀課時扯了我的頭發(fā),下午我們才打架的”。我連忙問曹某是不是這樣的,曹某點了點頭。我說:“你看又是你曹某不對了,早讀該好好地讀書,你到處惹事,你想過把別人打傷或自己受傷的后果嗎?不是你痛就是你付醫(yī)藥費,對你沒有一點好處。”我又把視線轉向廖某,我說:“你廖某也不對呀,你想,你是親自體驗過打架帶來的嚴重后果的呀?你怎么還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只見廖某低下了頭。后來我對全班的學生說,請大家記?。耗銈円呀?jīng)是六年級的學生了,不久你們將各奔東西,多年以后再拿起畢業(yè)照回憶美好的童年,如果別人指著相片上的你說那個人很可惡,那時經(jīng)常欺負我,好聽嗎?相信大家都不愿意當那個“可惡”的人,所以大家在一起是一種緣分,要珍惜,即使有什么矛盾首先應該想到找老師解決,打架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之后我又找來曹某單獨談話,進一步了解昨天的事,他對我說本來他們約好今天下午還要去打架,但聽了我的話后他改變了主意,我說:“怎么不想打了呢?”,他含著淚水說:“因為打了架不是我痛就是我出錢。”我又說:“那么是今天我講了打架的害處你今天就不再打了嗎?”他不好意思地說:“不打架了,我以后再也不打架了”。我說:“老師相信你,也希望你多花點心思把字練好一點”。他重重地點了一下頭說:“嗯,謝謝段老師”。隨后轉身離開了辦公室,從那以后班上再沒有發(fā)生過打架斗毆事件了。
處理這件事我自始至終都沒有因學生的過錯動怒,我尊重每位學生的人格。我深知學生年齡小,做事不計后果,往往想不到自己錯誤行為的負面影響和給他人帶來的傷害。我耐心傾聽學生的心聲,允許他們說自己想說的話和該說的話,同時對他們進行正面引導,矯正了他們的不當行為。
作為班主任我們是學生心靈的依靠,當學生學習或生活上深感無助時,我們是他們的堅強后盾,不僅要尊重學生人格,當學生的人格尊嚴受到傷害時,還應設法維護他們的尊嚴,讓學生在學校這片藍天下茁壯成長。下面又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一個星期五下午放學后,我班學生曾某背著書包和段某去掃幼兒班教室,他把書包放在桌子上,掃完后他們又回六年級教室掃地,曾某在掃六年級教室時,突然想到自己的書包還在幼兒班教室,于是叫段某去幫他拿,段某在忙自己的事,所以沒去幫他拿,一會兒曾某到幼兒班教室拿書包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書包不見了,段某叫他到處找找,曾某沒有找到,于是來告訴我,我正在辦公室批改作業(yè),聽說學生的書包不見了,我心急如焚連忙放下筆,隨學生一起找書包(因為當時學校教學設備差,還沒有安裝監(jiān)控),我找遍了幼兒班教室的每一個角落,又出校門找了一會兒,都不見書包的影子,怎么辦呢?我突然想到段某曾經(jīng)寫了一篇文章《我再也不做缺德事了》,說的是他曾經(jīng)喜歡捉弄人,我笑著說:“段某,是不是你把別人的書包藏了喲!”他說:“沒有?!蔽艺f:“如果確實是你拿了,要拿出來。”他說:“我真的沒拿。”我們又找了一會兒,但始終沒找到,此時已是臨近下午五點了,學校其他師生都早已回家了,我實在沒辦法,也只好無奈地離開學校。
回到家后我一直在琢磨書包為什么會不翼而飛?我想,盡管段某是會捉弄人,但他親眼目睹,我為了曾某的書包,找得那么辛苦,如果是他藏了的,處于師生之間的感情,他會被感動的,他會說實話的,所以我覺得應該不是他所為,但不是他又會是誰呢?
書包不翼而飛的事很快在學校傳開了,老師們都覺得段某很調皮,八成是他在搞惡作劇,學校領導親自找段某談話。
隨后那幾天我工作之余都在尋找線索,我決心用事實證明我的判斷,我一定要還我的學生一個清白。一天下午放學后,我正在辦公室改作業(yè),最愛逗留的一個弱智生,站在我辦公室門口,我把他叫進來,我說:“上個星期五下午你什么時候回的家?”他說:“我很早就回去了的。”我說:“你看見有人撿到書包嗎?”他說:“沒有看見,我很早就回去了的?!贝藭r我仿佛覺得他的眼神有些異樣,而且眼睛有些濕潤,我沒有多說,就叫他下去了,我又繼續(xù)忙我的事,在回家的路上,我在想:怎么他的眼睛會濕潤呢?難道他知道什么嗎?
第二天下午放學后,我走出校門,正巧碰見了長期與那個弱智生一起回家的張某,我遠遠的就把他叫住,他停下了腳步站在那兒,我走近以后問他:“張某,你怎么才回家呢?”他告訴我,他的東西忘了拿,他剛回學校找了東西。后來我說:“你上個星期五放學后什么時候回的家?你看見別人的書包了嗎?”他說:“看見了?!蔽艺f:“在哪兒?”他說:“在幼兒班教室里。”我說:“你看見誰把它拿走了嗎?”他說:“我看見廖某拿了。”我說:“拿到哪里去了呢?”他說:“在廁所后面?!?/p>
真沒想到短短幾分鐘的談話,就得到了這么可靠的證據(jù),終于把書包找回來了。之后我再次找那個藏書包的弱智生談話,告訴他藏別人書包是很不對的行為,因為這次藏書包給同學、給學校領導、老師、給家長都帶來了很多麻煩,叫他以后不要再做這種事了,他羞愧地低下了頭,從此學校再也沒有發(fā)生過類似的事了。
總之,從育人角度講,教師應該走進學生心靈,矯正學生的不當行為,既不能包庇縱容調皮的學生,也不能憑自己的主觀感情去評判一位調皮的學生,而且要尊重學生人格,維護他們的尊嚴,讓學生在學校這片藍天下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