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新的教育理念不斷出現(xiàn),我國高中英語教學已進入一個新時期,但后進生的問題始終存在。英語教師如何提高后進生的學習成績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結(jié)合教學實踐,通過反思、研究,總結(jié)出高中英語后進生的轉(zhuǎn)化策略。
【關鍵詞】高中英語;后進生;轉(zhuǎn)化策略
【作者簡介】李琴(1992.02-),女,漢族,湖北孝感人,武漢工程大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育。
一、前言
素質(zhì)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但在教學中,不可否認的是后進生客觀存在。出于對學生的素質(zhì)發(fā)展和班級平衡性、和諧度的考慮,英語老師需要針對后進生開展轉(zhuǎn)化工作。那么,如何幫助后進生完成轉(zhuǎn)化工作就成了一個重要的話題。想知道如何轉(zhuǎn)化后進生,就得弄清楚什么樣的學生才叫后進生。簡而言之轉(zhuǎn)化就是由于教育、環(huán)境等后天因素的影響,導致不能嚴格要求自己的學生?!笆陿淠?,百年樹人”,教育發(fā)展關乎民族的希望和未來。高中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刻,大部分學生如果在此階段能得到正確的指導,他們將會學識更豐富、思想更成熟、精神更積極向上,而少數(shù)學生不愛學習、學習觀念淡薄、思想消極,也有部分學生學習方法不合理不科學,成為所謂的“后進生”。如何做好他們的轉(zhuǎn)化工作,真正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是擺在廣大一線教師面前的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高中英語后進生的成因分析
1. 基礎因素。這些學生原先英語基礎薄弱,到高中后自然吃力跟不上,但他們并非不想學英語,而是很多單詞、短語和句子都不認識。隨著教學內(nèi)容以及難度增加,知識面的拓寬,他們面臨著詞匯難以記憶、遺忘率高的問題、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學習信心,形成自卑感,英語學習動力和興趣自然也就減弱。
2. 學習方法與措施因素。有效的學習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習成績,而大部分后進生缺少的就是這一點,他們往往不講求方法地死記硬背,對生詞逐個字母拼讀,甚至前讀后忘。有的學生不理解單詞含義直接死記硬背,不讀單詞的音標發(fā)音僅靠強記,對生詞字母逐一拼讀導致經(jīng)常讀前忘后,也未仔細糾正語法與時態(tài)問題。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所學的知識沒有形成系統(tǒng),一味枯燥地學習,只會使后進生更加厭惡學習。英語學習沒有捷徑,但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不走彎路。
3. 母語的干擾。學生對母語的語言、語法、詞匯已非常熟悉,母語的文化習慣和思維方式對他們的影響已是根深蒂固,當他們接觸到與母語表達方式截然不同的新語言時,由于兩種語言的要素相差甚遠,如果學習者對外語背后的文化沒有足夠的了解,僅僅根據(jù)母語的文化習慣進行交際,就很容易表達不當。一旦學生在學習英語有知識漏洞,便難以避免地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而造成落后。
三、高中英語后進生的轉(zhuǎn)化策略
1. 尊重學生,增強他們的信心。英語成績差的學生根深蒂固地認為自己學不好,并且覺得自己不可能學得好。后進生常有較重的自卑心理,他們錯誤地認為老師和同學都瞧不起他們,甚至放棄他們。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對于英語學習差的學生,老師的情感投入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老師不能一味叫學習好的學生回答問題,那些基礎成績差的學生也要兼顧到,他們撐起班級成績的“半邊天”。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抓住機會適當表揚。學習過程遇到困難是難以避免的,我們也可以巧用一些富有道理的經(jīng)典語句去鼓勵學生,潛移默化地給予學生信心。這樣便在無形中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老師正確理解并尊重后進生,使他們感到溫暖,建立情感聯(lián)系,才能與其暢通無阻地溝通,有效地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
2. 做好學生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部分后進生之所以放任自己,甚至產(chǎn)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正確看待和處理問題,尚未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教師應及時對他們進行引導并提醒他們課前提前預習、課后鞏固復習。了解他們學習的困難之處,并主動提出幫助和解決方案,讓他們感到溫暖和真心,增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英語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非一朝一夕能見效,因此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擯棄不良習慣、培養(yǎng)良好習慣尤為重要。而大多數(shù)后進生并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以下幾方面:
(1)明確目標,培養(yǎng)興趣。明確學習目的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很多學生卻沒有學習目的。人天生是有惰性的,學習是一件需要花心思、付出勞動的事情。而大部分學生習慣于趨利避害,尋求所謂的“舒適區(qū)”。一部分后進生的困難并不在于智力方面,而是未得到關愛和正確引導。所以當后進生有微小的進步,要及時給予肯定并表揚,積極給后進生創(chuàng)造獲得成功的機會,讓他們體驗并享受到學習的樂趣,讓微小的進步持續(xù)發(fā)生,這樣的話很容易培養(yǎng)他們穩(wěn)定學習的興趣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把喜歡變成興趣,興趣就是優(yōu)勢;把優(yōu)勢變成前進的動力,動力就是成績。
(2)勤查詞典。查的過程,就是一次學習的過程,優(yōu)秀英語學習者的必備利器之一便是詞典,遇到生詞要提醒學生查詞典。要想從閱讀中獲得實際提高,勤查詞典、會查詞典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詞典中的英文解釋會有利于學生對一些形相近、意相似詞匯的區(qū)分。
大綱詞匯約 3500 個,高中教材所涉及的詞匯卻多達 4000 個以上,而且還有很多大綱詞匯沒有涉及。如果學生的詞匯量不大,考試時就會很痛苦。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高中生必須先掌握高考大綱詞匯,尤其是重點詞。如果發(fā)現(xiàn)某個常見單詞讀不懂,或者理解起來不合邏輯,一定要去查詞典。
(3)課堂筆記。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課堂筆記是必不可少的。但大多數(shù)學生對記筆記的必要性缺乏認識,只有少部分學生有在課堂上記筆記的習慣,且大多是間斷性地做筆記,缺乏連續(xù)性和完整性。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于需要處理并儲存的信息,記性再好也需要手動輸出落實到位。因為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記憶本身就是不斷與遺忘作斗爭的過程,老師講的知識可能在課堂上記住了,但是時間久了就易遺忘,因此記好筆記很有必要。
(4)大力加強基礎薄弱學生的朗讀訓練。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如果學生對課文的語篇沒有掌握的情況下,讓他們做相關的課堂書面練習就要費“九牛二虎之力”。他們只有熟練地讀出語篇,并知道語篇的意思,才能輕松地“舉一反三”。很多教師認為學生朗讀是浪費時間,不能保證他們拿高分,通過考試。但殊不知,英語朗讀是基礎和關鍵。學生連單詞、短語或句子都讀不下來,他們又如何能記住單詞的拼寫和發(fā)音呢?死記硬背對學生來說是極其痛苦的事情。如果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一定的拼讀規(guī)則,按照讀音規(guī)則讀出單詞和句子,那么他們也就有能輕易將句子寫出來。
4. 積極改進教學方法。素質(zhì)教育已成為當前我國教育的主題,時代要求我們應在英語教育中實施素質(zhì)教育,全面培養(yǎng)學生,培養(yǎng)全體學生,要打破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課堂,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想讓自己的教學質(zhì)量提高,就需要了解和學習更加專業(yè)的教學方法和理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總結(jié),最終將教學理論轉(zhuǎn)化為自身的教學能力,從而最終提高自己的教學質(zhì)量。課堂教學內(nèi)容要符合學生水平和學生需求。讓學生參與課堂,成為課堂上的主動學習者。教師一定要減少自己說話的時間,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參與,讓學生主動思考和學習。
5.創(chuàng)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應適當放慢速度,分散難點,化難為易,使落后的學生能夠跟上教學進度。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所以教學效果也應當追求全班的整體效果。教學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教學中不應勉強趕速度,而應該做到兼顧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不可忽略后進生。后進生也是班集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過程中講到重點內(nèi)容時,應放慢速度并留意全體學生的反應。應給后進生設置合理的問題并給予其充分思考的時間,必要時積極引導他們思考并誘導他們回答,讓他們真正地掌握相應的知識。教師無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教學活動中,要格外關心愛護后進生,多了解他們的學習困難和心理狀態(tài),并抓住機會不失時機地激勵他們產(chǎn)生“想學”的強烈愿望。還可以從以下日常行為做起:找后進生談心、編座位要兼顧后進生、上課要多提問并關注后進生、耐心回答后進 生的提問、及時批改后進生的作業(yè),作業(yè)有進步時及時表揚并鼓勵、善于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閃光點”,這些都可以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四、結(jié)語
英語后進生的轉(zhuǎn)化對踐行新課標理念尤為重要。高中英語后進生作為特殊的英語教學對象,有著自身的成因。許多后進生的問題不在于智力方面,而是未得到關心和引導。因此,我們教師要切實關注每位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到后進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積極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同時教師也要全面地提升自身素質(zhì),以使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敖娜仁圖雅,張寧.如何收集和分析課堂話語[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4(6):35-38.
[2]樊習英,蔣櫓.英語后進生特征及成因剖析[J].攀枝花學院學報,2005(2):77-79.
[3]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褚宏啟.教育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5]何芳.轉(zhuǎn)化后進生的理論與方法.[M].北京:知識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