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蔓
摘? 要:當前飛速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洪流中,需要大量有理想、有信念、有擔當?shù)男聲r代社會主義建設者。我們正處于求學階段的高校學生正是國家儲備人才的中堅力量。在高校學子中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馬克思主義觀是提升廣大青年學子思想政治素質水準的重要手段。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青年人思維成長之路的引向標,契合當前國際社會政治發(fā)展趨勢,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為培養(yǎng)主旨,做好高校青年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高校青年在馬克思主義的熏陶下能夠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去,不辜負黨和國家對青年學子的殷切希望,在思維意識中形成具有長遠目光的政治思維格局,進一步拓寬“青馬工程”在廣大青年學子中施行的廣度與力度。在今后的發(fā)展之路中才能以此為根本,成為真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踐行者。
關鍵詞:高校? 青年? 馬克思主義? 培養(yǎng)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4(b)-0235-03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Young Marxis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SONG? Jiaman
(School of Marxism,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130117? China)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a large number of new era socialist builders with ideals, beliefs and responsibilities are needed. Ou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stage of study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national reserve of talents.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young students to cultivate students' Marxist view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dhere to the Marxist theory as the guide for the growth of young people's thinking,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trend of international social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take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the main purpose of training, and do a good job of Marxist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r young peop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arxism, college youth can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with more enthusiasm, live up to the ardent hope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for young students, form a political thinking pattern with long-term vision in their thinking consciousness, and further broaden the breadth and strength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Qingma Project" in the vast number of young students.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road, we can take this as the basis and become the real practition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University; Youth; Marxism; Training mode
一直以來,黨和國家都高度重視青年一代的成長與發(fā)展。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直都在關心著青年一代的成長與成才,以確保黨和人民的事業(yè)薪火相傳,為新時代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指明前進方向,同時也提供了需要遵循的根本依據(jù)[1-5]。黨的十八大以來,共青團中央一直秉承習近平總記對廣大青年“要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抱負和激情,胸懷理想、錘煉品格,腳踏實地、艱苦奮斗,不斷書寫奉獻青春的時代篇章”的厚望,時刻不忘加強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廣大青年懷抱著遠大的理想,不忘黨的囑托,勇敢擔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做一個在新時代乘風破浪的弄潮兒,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勇向前。因此,我們更應以百倍的信心與努力投入到具有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青年培養(yǎng)中。
1? 培養(yǎng)新時代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重要意義
1.1 推動中國夢的建設與發(fā)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承載著國家富強民、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被提出,并逐漸實施到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來。青年是我國社會建設的主力軍,中國共產(chǎn)黨對青年思想教育歷來都是十分重視的。青年一代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只有在黨的堅持和引領下才能完成祖國繁榮富強的歷史重任。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應當認識到中國共產(chǎn)黨從建黨以來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思想指導,在馬克思主義的引領下,中國共產(chǎn)黨解放了國家,團結了人民,現(xiàn)在又在馬克思主義的引領下制定出國家發(fā)展的遠景規(guī)劃和實施細則,可以說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中國共產(chǎn)黨,就沒有我們國家的發(fā)展與未來。所以,高校應加強新時代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yǎng),讓青年人從思想意識上認同我們國家的政策,如此才能推動我們國家的建設與發(fā)展,推動中國夢的建設與發(fā)展[6-11]。
1.2 加強高校組織對青年意識形態(tài)的領導
高校期間的青年是人生中思想意識走向的成熟階段,在這一時期內加強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教育可以提升青年人的思想意識水平,提升青年人的政治覺悟。此時,青年人能夠更快地適應社會發(fā)展新思想,在思想意識上能契合黨和國家制定的各項方針政策,將來自外部的各種負面信仰與反動宣傳自發(fā)性地排斥出去[12-13],不但可以有助于社會發(fā)展,還對保護國家穩(wěn)定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1.3 促進當代青年的全面發(fā)展
青年人正處于生命的黃金階段,不論是身體還是思想都是充滿朝氣的活躍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在對高校進行考察時強調說:“青年處于人生積累階段,需要像海綿汲水一樣汲取知識。廣大青年抓學習,既要惜時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無旁騖、靜謐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擇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專、愈博愈專。[14]”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教育的青年人,能夠在開拓實踐中探索真理,以辯證的思維、系統(tǒng)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習慣來應對人生考驗。
2? 當前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作的現(xiàn)狀與問題
2.1 培養(yǎng)目標過于理論化
多數(shù)高校在在對青年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時都是以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育為主,不但教育模式單一,教育內容也只是對書本的簡單宣導。作為學習主體的青年學生正是青春年少活潑好動的時期,一味的“填鴨式”教育不但激發(fā)不出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極易引發(fā)學生的反感與排斥心理,極大地影響到了教學有效性。
2.2 缺乏足夠的稱職的培訓導師
教育工作者就是為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引路者。但在高校中缺乏對口專業(yè)的培訓導師,多數(shù)教授學生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教師都是從其他科系轉場而來,教師自身對馬克思主義缺乏認同感,無法深入理解相應教學目標,也就無法有效對學生進行具有時代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宣導教育,學生所接受的知識不夠全面,學習效果自然不夠理想。
2.3 容無法緊跟時代發(fā)展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教育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緊貼黨與國家的政策,這些都需要很強的實效性與應用性[15-18]。但高校對青年的馬克思主義教學主要集中在理論階段,與實踐的聯(lián)系性較少,難免會出現(xiàn)與時代發(fā)展脫節(jié)的現(xiàn)象。
3? 時代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模式
3.1 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作為青年思想的引導依據(jù)
馬克思主義是構建青年思想體系的基礎框架,在高校加強青年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可以強化青年的精神意志建設,使高校的青年學生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踐行者。
3.2 與青年發(fā)展方向相契合
高校的青年學習是社會發(fā)展的棟梁,學生在畢業(yè)后會在社會的各個行業(yè)生活、發(fā)展。在此期間高校不但要以馬克思主義來武裝青年,還需要與實踐相結合,將生活中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知識灌輸給青年學生,并教會學生將理論思想知識應用到實踐的方法,加強青年的行為約束力與自覺執(zhí)行力,切實做到將高校馬克思主義教育落實到青年生活的點點滴滴。
3.3 加強青年的批判精神的培養(yǎng)
青年時期是一個人思想活動與行為能力最為活躍的時期,而且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科技不斷創(chuàng)新,網(wǎng)絡技術的不斷發(fā)達,青年人所受到的外界思想與事物的沖擊不斷增多,這時青年自身需要對受到的誘惑進行批判性的辨析,對其存在的合理性與可行性進行梳理,以確認其是否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因而在高校教育中培養(yǎng)青年批判性精神對引導青年正確行為方向是十分重要的。
3.4 加強新時代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踐行培養(yǎng)
高校培養(yǎng)青年人的目的是把他們打造成社會主義接班人與建設者,在教育中不但要凸顯針對性和社會實踐性,也需要培養(yǎng)其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精神。高校是培養(yǎng)青年社會實踐能力與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最好平臺。高校需要不斷完善自身馬克思主義教育體系,從內部完善馬克思主義與新時代社會發(fā)展相結合的教育模式,讓青年學生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與社會發(fā)展實踐相結合的教育中形成自身綜合素質的進化。
4? 討論
高校教育是青年人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年的馬克思主義觀主要在高校教育中得以形成。而當前高校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yǎng)要依托于統(tǒng)一制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課程和共青團中央組織實施的“青馬工程”。馬哲課程在教育學生方面只是單純的理論知識,不足以應對飛速發(fā)展的當代社會思潮。而“青馬工程”作為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教育組織體,為高校團委,對如何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教育工作提供了方向。由此,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才能在變幻不定的國際思想浪潮中擊敗外界的挑戰(zhàn),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成效佇立于世界舞臺,保證了我們國家發(fā)展既不失民族特色,又處于先導地位。因此,高校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yǎng)不但是當代高校應當積極發(fā)展的思想教育體系,也是青年學子應當積極主動進取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孫雨.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yǎng)路徑[J].人才資源開發(fā),2020(23):25-26.
[2] 任美娜,張興海.新時代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困境與突破路徑[J].理論導刊,2020(10):103-107.
[3] 劉永生,李春江.新時代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的意義及途徑[J].學理論,2020(8):124-125.
[4] 栗睿,陳威.新時代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與實踐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24):18-19.
[5] 何彥澤.新時代高校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意義及現(xiàn)狀[J].經(jīng)貿(mào)實踐,2018(6):260.
[6] 王塵.新時代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途徑探討[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33(1):
79-81.
[7] 趙晶,張琦.新時代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研究[J].理論觀察,2019(11):47-49.
[8] 遲娜.新時代青年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培育路徑探微[J].赤子,2019(24):157.
[9] 馮子宸.新時代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育路徑探索——基于新時代歷史特征的分析[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9(29):9-10.
[10] 吳園園,吳定國.新形勢下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研究[J].西部學刊,2020(3):89-92.
[11] 陳蘊哲.青少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模式的優(yōu)化設計[J].高校共青團研究,2018(2):58-63.
[12] 錢云霞,楊寧芳.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途徑與方法研究[J].學理論,2019(7):185-186.
[13] 趙璇,高凱.新時代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問題研究[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9,29(2):33-36.
[14] 高瑩,馬抗美.新時代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4):155-159.
[15] 王奧.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研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7,25(4):178-180.
[16] 徐國平,曹均學.對新時代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的幾點思考[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8(4):5-7.
[17] 崔燕.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的現(xiàn)實困境與模式探索[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3):1-3.
[18] 石璞.新媒體條件下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傳播路徑研究[J].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5):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