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君
初中語文使用統編教材后,以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背景的初中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和在真實情境中對語言能力的訓練和提升,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所以,情境教學法在現階段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為此在教學上進行了積極探索。
一、構建朗誦情境,提高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現階段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能力。由于時代背景和知識儲備等因素的影響,一些初中生對文章的理解存在障礙,這就需要教師借助多媒體手段,構建朗誦情境,促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運用一定的發(fā)聲技巧,體會語氣的變化,感悟作者的寫作思路,從而增強其理解能力。
例如,《背影》一文主要是圍繞父親的背影展開敘述的,教師可以在教學平臺上查找文章的朗讀視頻,在課堂上播放,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根據聲調和語速的變化,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能構建良好的朗誦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朗誦熱情。
又如,統編教材新入選的課文《誰是最可愛的人》,講述了志愿軍戰(zhàn)士浴血奮戰(zhàn)、保家衛(wèi)國的英雄事跡,教師可為學生展現幾段抗美援朝的視頻資料,進行情感鋪墊,幫助學生對文章加深理解。在朗誦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可將文章分成不同的部分,讓學生自由挑選朗誦的段落。然后教師根據他們情感表達的準確度進行打分,對朗誦較好的同學進行鼓勵,對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進行分析講解,幫助大家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思考能力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能根據自身所學的知識解決相應的問題。有的教師針對教學內容提出的問題千篇一律,這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有限。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用情境教學法,根據教學任務,通過分隊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合作交流,促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思考能力。
例如,在講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學習文章抓住景物特征、融情入景的寫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在講授前,可通過網絡查找相應的講解視頻,并將其中的經典段落剪輯下來,播放時借助聲音和色彩豐富的畫面,讓學生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總之,各種情境教學手段的恰當運用,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還能從不同角度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審美鑒賞能力,從而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
(責 編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