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雪蓮,鞠延玲,趙 旭
(遼寧省錦州市中心醫(yī)院風濕免疫科,遼寧 錦州 121000)
類風濕關節(jié)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因免疫功能異常引起的慢性炎癥性病變,常見于45~55歲人群,文獻報道全球發(fā)病率約0.2%~1.0%,其中我國為0.28%~0.45%[1,2]。研究表明RA以外周小關節(jié)軟骨對稱性破壞為主要表現(xiàn),同時可伴不同程度骨質增生,隨病程進展可引起關節(jié)腫脹、畸形及功能障礙等癥狀體征,嚴重損害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3]。補體系統(tǒng)是免疫功能重要組成部分,其激活途徑包括經(jīng)典途徑(classic pathway,CP)、旁路途徑(altemative pathway,AP)及甘露糖結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途徑3種,其中MBL作用通路無需抗體參與,激活MBL相關的絲氨酸蛋白酶(mannan-binding lectin associated serine proteases,MASP)即可活化補體。補體活化可誘導炎癥反應和組織損傷,同時對凝血和纖溶系統(tǒng)造成不利影響,從而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發(fā)生,陳思等[4]研究認為MBL和MASP-2與RA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具有明顯相關性,可能炎癥反應和病理損傷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此外有文獻報道Dickkopf-1蛋白(DKK-1)與RA密切相關,對RA診斷具有良好參考價值[5]。目前關于RA患者病情監(jiān)測和預后判斷尚缺少靈敏指標,本文主要研究RA患者血清MBL、MASP-2和DKK-1表達水平及其與預后的相關性,現(xiàn)將結果詳述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194例RA患者為研究組進行橫斷面研究,其中男性36例,女性158例,年齡24~79歲,平均(53.82±9.47)歲,病程2~15年,平均(5.64±1.83)年,28個關節(jié)疾病活動評分(DAS28)為2.8~7.6分,平均(3.84±0.92)分。納入標準:①符合《類風濕關節(jié)炎診斷及治療指南》相關標準[6],即存在1個或以上關節(jié)腫痛,影像學檢查顯示滑膜炎并伴骨破壞,同時排除其它原因所致關節(jié)疾病;②年齡18~80歲;③患者以及家屬均知曉并同意本研究。排除標準:①伴急性創(chuàng)傷或其它影響骨代謝的疾??;②伴明顯精神異常或認知障礙;③合并風濕性疾病或其它自身免疫性病變;④伴MRI檢查禁忌癥;⑤伴四肢關節(jié)手術創(chuàng)傷史或存在發(fā)育畸形。另選取我院同期健康體檢者102例為對照組,其中男性28例,女性74例,年齡(54.31±8.92)歲,兩組年齡和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研究方法:患者入院第1天采集晨起空腹肘靜脈血5mL,室溫下自然靜置,凝固后以3000r/min離心5min,取上清-20℃保存,采用ELISA法(試劑盒由加拿大ELIXIR公司生產(chǎn))檢測血清MBL、MASP-2和DKK-1表達水平,所有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完成,采用日本Bio-Rad公司550型微孔酶標儀分別于450nm、630nm和450nm條件下讀取吸光度值。根據(jù)DAS28評分將患者分為3組,其中≤3.2分為輕度(83例)、3.2~5.1分為中度(62例),≥5.1分為重度(49例),所有患者均按照《中國類風濕關節(jié)炎診療指南》[7]采用癥狀緩解性抗風濕藥(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非甾體抗炎藥(NSAIDs)或糖皮質激素等藥物進行達標治療,療程3個月,以DAS28評分≤2.6分為達到臨床緩解,根據(jù)治療結果將患者分為達標組(129例)和未達標組(65例),比較各組血清MBL、MASP-2和DKK-1水平變化,分析其與DAS28評分的關系及其對RA治療效果的評估價值。
2.1研究組和對照組血清MBL、MASP-2和DKK-1水平比較:研究組血清MBL和MASP-2水平低于對照組,血清DKK-1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研究組和對照組血清MBL MASP-2和DKK-1水平比較
2.2不同活動度RA患者血清MBL、MASP-2和DKK-1水平比較:輕度組、中度組和重度組血清MBL和MASP-2逐漸降低,血清DKK-1水平和DAS28評分逐漸升高,各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活動度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血清MBL MASP-2和DKK-1水平比較
2.3不同療效RA患者血清MBL、MASP-2和DKK-1水平比較:達標組血清MBL和MASP-2水平高于未達標組,血清DKK-1水平低于未達標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療效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血清MBL MASP-2和DKK-1水平比較
2.4RA患者DAS28評分的線性回歸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血清MBL和MASP-2水平為影響DAS28評分的重要因素(P<0.05)。見表4。
表4 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DAS28評分的線性回歸分析
2.5RA治療效果的Logistics回歸分析:血清MBL和MASP-2水平與RA治療效果存在密切聯(lián)系,RA治療未達標的Logistics回歸模型為Y=12.573-0.722×血清MBL-0.090×血清MASP-2+0.792×血清DKK-1。見表5。
表5 類風濕關節(jié)炎治療效果的Logistics回歸分析
2.6MBL、MASP-2和DKK-1對RA治療效果的預測價值分析:血清MBL、MASP-2和DKK-1預測RA療效的AUC分別為0.896、0.825和0.693,以血清MBL>13.66ng/mL、MASP-2>82.41ng/mL和DKK-1<5.67ng/mL為截斷值時敏感度分別為72.09%、67.44%和80.62%,特異度分別為90.77%、81.54%和52.31%。以RA治療效果為因變量,血清MBL、MASP-2和DKK-1水平為自變量建立Logistics回歸模型分析三者聯(lián)合檢測對RA療效的預測價值,結果顯示AUC為0.958,敏感度為88.37%,特異度為90.77%。見表6。
表6 MBL MASP-2和DKK-1對類風濕關節(jié)炎治療效果的預測價值分析
圖1 MBL、MASP-2和DKK-1及聯(lián)合檢測預測RA治療效果的ROC曲線
目前RA還缺乏特異性根治方法,隨著病程進展和延長,患者發(fā)生殘疾和死亡的風險逐漸增加,故準確監(jiān)測病情變化對臨床治療和改善預后有重要意義[7]。隨著影像學設備和技術快速發(fā)展,近年來CT、MRI和超聲等檢查手段在RA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逐漸增多,但對預后判斷的敏感性仍然較低,而實驗室生化指標變化通常發(fā)生于患者病理生理改變之前,用于預后判斷在敏感性和時效性方面較影像學檢查優(yōu)勢顯著,如何選擇敏感指標是臨床研究熱點[8]。
MBL是肝細胞合成的急性時相蛋白,在免疫功能調節(jié)和抗感染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獻報道MBL可導致細菌或病毒感染風險明顯增加,同時還與SLE、RA或乙肝等多種免疫性疾病存在密切聯(lián)系[9]。MASP-2為人體固有免疫系統(tǒng)重要組成部分,其分子結構為單肽鏈,通常以酶原的形式分布于血液中,在MBL補體激活途徑中發(fā)揮關鍵作用,并參與調解感染、腫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發(fā)生和進展。本研究結果顯示RA患者血清MBL和MASP-2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且隨著疾病活動度評分增加呈明顯下降趨勢,同時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清MBL和MASP-2水平為影響DAS28評分的重要因素,與陳思等[4]報道結果大致相近,表明缺乏MBL或MASP-2可能是引起RA的重要原因。目前關于RA患者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既往研究認為補體系統(tǒng)在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且可能通過MBL途徑激活,導致MBL和MASP-2大量消耗,且隨著疾病炎癥活動度增加,消耗量呈明顯上升趨勢,因此檢測血清MBL和MASP-2為評估RA活動度提供有效參考信息。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達標的RA患者血清MBL和MASP-2水平明顯高于未達標者,提示MBL和MASP-2水平較高的患者可能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對評估療效和預后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DKK-1為Wnt通路可溶性拮抗劑,在骨代謝調節(jié)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可抑制骨形成并促進骨質破壞,從而造成骨吸收增加和骨質破壞[10]。RA患者常伴有骨質破壞和密度改變,隨著病程進展可引起關節(jié)畸形和功能障礙,且與DKK-1作用有關,文獻報道RA活動期可大量釋放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炎癥因子并促進DKK-1表達水平升高,從而造成成骨和破骨平衡障礙,導致骨關節(jié)畸形和功能障礙[11]。本研究中RA患者血清DKK-1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并隨著疾病活動度評分增加明顯升高,但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未對DAS28評分造成明顯影響,可能與多數(shù)輕中度患者DKK-1未見明顯異常有關。同時本研究顯示治療達標組RA患者血清DKK-1水平低于未達標組,提示DKK-1表達水平降低可能有利于提升治療效果,這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關于RA患者預后還缺少準確可靠的監(jiān)測和隨訪指標,本研究分析血清MBL、MASP-2、DKK-1對RA治療效果的診斷價值,結果顯示AUC分別為0.896、0.825和0.693,敏感度分別為72.09%、67.44%和80.62%,特異度分別為90.77%、81.54%和52.31%,表明MBL、MASP-2和DKK-1對判斷RA療效均具有一定參考價值,其中MBL敏感度較高而DKK-1特異度較高,這與兩者在疾病發(fā)生和進展中的作用相一致,其中MBL/MASP-2途徑補體系統(tǒng)激活是RA發(fā)病和進展的重要原因,表達水平隨著疾病活動度增加而降低,因此可較為敏感的反映不同患者治療效果差異,DKK-1表達水平異常的RA患者通常伴骨質破壞,因此用于評估輕中度患者治療達標的敏感性較差。Logistics回歸分析顯示血清MBL和MASP-2水平與RA治療效果存在密切聯(lián)系,回歸方程為Y=12.573-0.722×血清MBL-0.090×血清MASP-2+0.792×血清DKK-1,采用該模型將血清MBL、MASP-2和DKK-1聯(lián)合檢測進行分析顯示AUC為0.929,敏感度為89.15%,特異度為81.54%,診斷價值較三者單獨應用明顯升高。
綜上所述,RA患者血清MBL和MASP-2水平明顯降低,血清DKK-1水平明顯升高,且與病情變化密切相關,可為評估療效和預后提供參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