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培紅
隨著現(xiàn)代社會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以及我國科技實力的持續(xù)增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逐步實現(xiàn)有效整合,在教育領域中發(fā)揮著顯著的作用。近年來,國家加大對教育事業(yè)的投資,利用信息技術推動教育教學的發(fā)展,使信息技術真正與教學相融合。作為現(xiàn)代教育手段之一,信息技術成為語文教學的有力助手,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也將成為語文課改的必然趨勢。
一、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激發(fā)主動學習興趣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技術作為信息技術的一種類型,以其新穎性、趣味性、藝術性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在微機課、音樂課上應用,語文教學也完全可以通過圖片、音樂、視頻等對教學內容進行綜合處理,使課堂教學由教師的單一講授、學生的被動接受變?yōu)閷W生多種感官的全方位調動,從而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課堂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授說明文《蘇州園林》時,可以播放蘇州園林的景觀視頻,并插入課文的配樂朗讀,讓學生在聆聽優(yōu)美課文的同時,欣賞園林美景。雖然大部分學生未親臨蘇州園林,但多媒體技術的綜合運用給予學生身臨其境之感,讓學生在欣賞和想象中仔細體味,從而產生一種熱愛之情、贊美之情。在課堂上合理、恰當?shù)厥褂眯畔⒓夹g,不僅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也能營造出生動的教學氛圍,深深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力。
二、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朗讀語感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強調:“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fā)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痹谡Z文教學過程中,“讀”幾乎貫穿每個課時。很多時候由于語文教師本身的聲音條件所限,不規(guī)范的個人朗讀可能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引導。而借助多媒體等信息技術不僅可以通過配樂錄音進行抑揚頓挫的范讀,還可以用音響等設備渲染氣氛。學生可以在多媒體朗誦示范資源的引導下,更快地進入文本情境,更好地投入情感去朗讀文本,體驗主旨。因此,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誦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還可以豐富和充實語文文本的情感教學。
電影、電視、音頻、短視頻等都可以為朗讀訓練提供示范材料和手段,如《朗讀者》《經(jīng)典詠流傳》等電視節(jié)目都是優(yōu)秀的范例,語言規(guī)范、聲情并茂,對學生來說是很好的示范和熏陶,能夠使學生在模仿中增強興趣,提高朗讀水平。
三、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加大課堂教學容量
語文教學和語文教育心理學專家朱作仁把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概括為兩句話:大量讀寫,讀寫結合。擴大學生吸收量的關鍵在于擴大其閱讀范圍,閱讀總量增加,背誦課文增多,閱讀速度隨之加快,最終閱讀效率得以提高,人文素養(yǎng)得以提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結合,為以上幾個方面的落實提供了條件。借助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可以很容易地將大量優(yōu)秀教學資源帶入課堂,從而加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量的知識。
理解知識的速度與感知的結果是否全面、是否正確有關。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學生耳聞目睹教學內容的“事實”,進入情境后,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能夠較快理解教學內容,縮短了掌握知識的時間。例如,在教授《故鄉(xiāng)》一文時,教學的重點在于理解閏土這一形象的變化,理解作品塑造這一形象的深層意義,從而探究挖掘作品的社會意義。我在設計課件時,先后展示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圖片,通過具體形象的演示,學生很快地歸納出人物在外貌、語言、動作、生活態(tài)度等方面的變化,并充滿興趣地去探究人物變化的原因。
四、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突破重點難點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大多借以教師的口才和有條理的分析,實現(xiàn)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或達到對學生情感的教育,然而這種方式通常會受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語文素養(yǎng)的限制。教師在課前需要做大量準備工作以保證向學生講授充足且準確的知識內容,然而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大多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集圖、文、聲于一體,給學生以視、聽、觸等多重感官體驗,創(chuàng)設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的教學情境,并配上教師適機的提問,讓學生在觀察中進行思考,有效地幫助教師解決教學難題。
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語文學科整合的教學,對于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必須實現(xiàn)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學生、教師四個要素的有機結合。作為信息時代的語文教師應該樹立將信息技術廣泛整合于課堂教學的思想,積極探索更加有效的課程整合途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