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海帆
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qū)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山東濟寧 272100
糖尿病是一種因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作用缺陷所致以慢性血糖升高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1]。 糖尿病長期存在可引起腎臟、心臟、血管等各種并發(fā)癥,需要采取有效方法控制患者血糖, 以穩(wěn)定患者病情。對2 型糖尿病多采取外源性胰島素治療,然而長期實踐表明常規(guī)胰島素用藥干預效果不理想[2]。 2014 年9月經美國FDA 批準治療成人2 型糖尿病藥物度拉糖肽,因藥物應用時間較短,國內外尚缺乏度拉糖肽治療2 型糖尿病的的系統(tǒng)評價依據(jù),為此有必要開展對度拉糖肽臨床治療效果的客觀評價[3]。 該研究選取2019 年 6 月—2020 年 3 月收治的10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對照試驗方式探討應用度拉糖肽治療2 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10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 50 例,男性29 例,女性 21 例;年齡 20~62 歲,平均年齡(43.5±2.1)歲;糖尿病病程 1~11 年,平均(6.6±0.8)年。 對照組 50 例, 男 27 例, 女 23 例; 年齡 18~61 歲, 平均(42.9±1.9)歲;病程 2~11 年,平均(6.8±0.8)年。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②年齡≥18 歲,無精神疾病及認知障礙,身體質量指數(shù)(BMI)>24 kg/m2;③參加研究前3 個月體重保持穩(wěn)定;④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自愿參與研究。排除標準:①確診1 型糖尿病者;②研究前3 個月使用藥物減重者; ③曾經接受胃部手術者。 兩組患者在基線治療上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該研究經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對照組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單純使用二甲雙胍片(國藥準字 H20023370;規(guī)格:0.5 g×20 片)1 500 mg/d。觀察組在對照組給藥的基礎上,每周為患者皮下注射一次度拉糖肽注射液 (批準文號S20190022; 規(guī)格:1.5 mg:0.5 mL×2 支),依據(jù)體質量選擇不同注射量,注射量范圍一般為0.75~1.5 mg。
兩組均用藥干預3 個月。
①干預前后檢測患者血糖水平, 包括空腹血糖(FPG)、 餐后 2 h 血糖 (2 hPG) 與糖化血紅蛋白(HbA1c) 治療, 對2 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標準是將FPG 控制在 7.0 mmol/L 以內,2 hPG 的血糖控制在7.8 mmol/L 以內,HbA1c 控制在 6.5%以下。 此外干預前后評價患者胰島素分泌功能指數(shù) (HOMA2-%B),反映β 細胞功能,成年群體空腹基礎HOMA2-%B 參考值為5~20 μU/mL。 ②統(tǒng)計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包括惡心嘔吐、食欲減退、便秘、呼吸道感染等。
使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 的兩 組患 者在 FPG、2 hPG、HbA1c 與HOMA2-%B 各指標情況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經過3 個月的干預后,在各項指標上均較干預前降低, 觀察組干預后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血糖與β 細胞功能指標變化比較()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血糖與β 細胞功能指標變化比較()
注:與對照組干預后相比較,*P<0.05
組別 時間FPG(mmol/L)2 hPG(mmol/L)HbA1c(%) HOMA2-%B(μU/mL)觀察組(n=50) 干預前干預后t 值P 值對照組(n=50) 干預前干預后t 值P 值10.15±1.85(6.12±0.86)*13.968<0.001 10.21±1.86 8.21±1.21 6.373<0.001 13.36±2.13(7.02±0.95)*19.222<0.001 13.41±2.15 9.12±1.33 11.999<0.001 7.81±1.21(5.89±0.81)*9.324<0.001 7.84±1.22 6.71±0.94 5.188<0.001 34.41±3.21(16.62±1.86)*33.907<0.001 34.25±3.15 23.21±2.24 20.197<0.001
兩組患者在干預期間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上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干預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2 型糖尿病屬于糖尿病中常見的一種類型,占所有糖尿病的90%以上。通常大多數(shù)2 型糖尿病患者機體產生胰島素的能力并未完全喪失,部分患者還會產生過多的胰島素, 但是由于胰島素作用效果較差,機體糖代謝能力受影響,就呈現(xiàn)出慢性血糖升高情況[5-6]。流行病學表明, 截止2015 年我國成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就達到1.09 億, 全世界范圍的糖尿病發(fā)病人數(shù)則達到4.15 億,預計到2040 年我國成年糖尿病患者會達到1.5 億[7]。 糖尿病的發(fā)生會引起諸多并發(fā)癥,同時也容易加快心血管疾病的進展,所以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患者血糖,保證患者的生命健康[8]。
針對2 型糖尿病主要是采取外源性補充胰島素的方式進行干預,借助補充的外源性胰島素可以幫助患者分解攝入的糖分,降低血糖并控制在理想水平[9]。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在胰島素的使用上存在很大的局限,主要是用藥劑量不達標,胰島素抵抗等因素使得患者癥狀改善不佳,不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不斷開發(fā)更加優(yōu)良及效果穩(wěn)定的治療藥物迫在眉睫。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聯(lián)合度拉糖肽治療,結果顯示在二甲雙胍片基礎上聯(lián)合度拉糖肽治療后患者的血糖指標及胰島β 細胞功能指標較干預前與對照組干預后均低,同時觀察組干預期間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8.00%, 同對照組12.00%的總發(fā)生率無顯著差異,這一結果同尹娟等[10]研究表述的使用度拉糖肽干預2 型糖尿病可有效降低血糖及改善胰島素細胞功能的結果基本類似, 且其研究顯示在低血糖、低血壓等發(fā)生率上也均低于10.00%, 這提示度拉糖肽輔助干預2 型糖尿安全有效。 度拉糖肽屬于一種GLP-1-Fc 融合蛋白,蛋白氨基酸系列中90%同人內源性GLP-1 類似, 藥物的主要作用機制是可以激活GLP-1 受體,促進血糖依賴的胰島素分泌,使得空腹與餐后血糖水平降低,降低糖化血紅蛋白水平[11]。 同時度拉糖肽也可以改善胰島素分泌功能指數(shù),改善患者胰島β 細胞功能。 胰島β 細胞屬于一種內分泌細胞,主要位于胰島的中央部位,能夠通過分泌胰島素為機體源源不斷的補充胰島素,這有助于調節(jié)機體血糖含量,若胰島β 細胞受損傷就會導致糖尿病發(fā)生,度拉糖肽對2 型糖尿病血糖及胰島β 細胞指標改善提示藥物干預效果滿意[12]。此外該次研究結果還顯示,在干預期間兩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生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這也提示度拉糖肽的用藥安全性高。 度拉糖肽經皮下給藥后,最高血藥濃度在24~72 h 維持穩(wěn)定,中值時間為48 h,同時在用藥上頻率為每周一次,不會出現(xiàn)藥物蓄積的情況,也使得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患者容易耐受。
綜上所述,針對2 型糖尿病,采用度拉糖肽輔助治療的方法可以取得滿意的干預效果,幫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同時改善患者胰島β 細胞功能,且度拉糖肽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