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梅
摘 要:德育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都是學校教育的重要部分。而語文作為小學學習的重點學科更應(yīng)該注意其德育的滲透。首先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的重要性,其次找出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的方法。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方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道德素質(zhì)
德育的根本任務(wù)是教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形成正確的“三觀”。而小學生正處于對許多事物有好奇心的階段,他們沒有明確的是非觀,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正確與否。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有利于從小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的“三觀”,進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zhì)。
2.有利于小學生今后的發(fā)展
小學階段把德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會讓學生對許多事物有正確的認知,有基本的是非觀。這為他們今后的發(fā)展避免了許多誤區(qū),避免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對小學生進行德育讓其有了基本的道德觀念,有利于小學生今后對各事物有正確的看法與處理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存在的問題
1.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
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的成績比較重視,重視他們的升學率,往往忽略了德育,認為德育與高分數(shù)比起來無關(guān)緊要,在上課時忽略對學生的德育,旨在傳授學生知識點即可。這種“唯分數(shù)論”是影響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拔ǚ謹?shù)論”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教師沒有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存在的重要弊端之一。
2.教師的形式主義教學
即使學校提出要在小學教學中進行德育,但是許多語文教師還是對語文課堂的德育重視度很低,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大多生硬地進行德育,沒有將其更好地融入語文教學中,教學過于形式化。這樣的德育,使教師的上課目標不明確,語文教學與德育分離,上課內(nèi)容雜亂,會讓學生認為德育并不重要,不在意課堂中德育的那部分內(nèi)容。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的方法
1.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的觀念
樂于助人是德育中重要的一部分。而樂于助人卻是現(xiàn)今小學生所缺少的觀念。有的家庭是獨生子女,其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以及父母精心的照顧,讓他們在看到別人遇到困難時,秉持“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沒有樂于助人的觀念。因此教師在教授相關(guān)課文時,就要注重在課文中滲透樂于助人的觀念,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學會樂于助人。例如,在講授《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講出雷鋒的樂于助人的光榮事跡,讓學生認識到雷鋒的偉大,讓他們欽佩雷鋒,也想成為像雷鋒一樣的人,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讓他們形成樂于助人的觀念。
2.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愛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每個中國公民的要求。而語文課文中則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因素,因此語文教師應(yīng)該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做好愛國主義思想教育,讓語文課堂與愛國教育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例如,在講《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課時,可以引導出其他愛國人士,如朱德、鄧小平等,對學生進行教育,而他們都是熱愛祖國的典型人物,讓學生知道他們的光榮事跡,知道我們祖國如今的繁榮昌盛離不開這些愛國人士。學生通過這樣學習,進行感情朗讀、情景想象、課外拓展,進而受到愛國主義思想的感染,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德育對小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關(guān)乎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德育的滲透。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才”,更要培育學生“德”,進而成為一個德才兼?zhèn)涞娜?。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又受著正確思想道德的熏陶,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這種教學方法是值得提倡的。
參考文獻:
[1]徐蓓蓓.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方法探究[J].新作文,2021(18):88-89.
[2]楊麗,張國范.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初探[J].新課程(綜合版),2018(5):221.
[3]樊甲彥.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與融合的方法探析[J].試題與研究,202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