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燕
摘 要:口語交際是小學語文學科中實踐性極強的教育內容,其主要目的是通過課堂訓練,鍛煉學生的口語技能,增強其日常交際能力。但從目前來看,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缺口較大,需要得到迫切的解決。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建議;現(xiàn)實意義
口語交際是人與人之間相互表達情感和思想的一種行為,也是每個人必備的技能。小學生涉世不足,交往經(jīng)驗少,是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時期。教師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中的指明燈,應盡好育人的責任,針對學生交往需要,強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一、小學語文口語交際的教學狀況
1.教師思想落后
從目前來看,教師思想固化,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偏離教學實質,沒有認識到口語交際教學的現(xiàn)實意義,只是一味地針對主題鍛煉學生的答題能力,教授各種答題技巧,傳授學生一些固定的套話。并沒有根據(jù)實際交往需求,培養(yǎng)學生真正的交際技巧及方法,使學生對交際的認識停留在課本中,無法掌握具有實際意義的交際技能。由此可見,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目標不明確,機械化的鍛煉形式過于死板,不利于學生靈活表達。
2.互動性教學存在不足
互動是口語交際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也是鍛煉學生口語實踐能力的前提。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并沒有認識到互動的重要性,只是單方面地講解交際技能。另外,口語交際題目靈活性較強,但教師為了節(jié)約時間,很少詢問學生的答案,即使學生說出了自己的答案,教師最后也會拿出教材中的官方答案,并讓學生記下來。這種只停留在書本上的學習方式,無法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實踐能力,關于這一點,教師還有待改善。
3.評價機制相對模糊
教學評價是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反映著每個教師和學生在教育中的狀態(tài)。而小學教學評價中,缺乏口語交際內容,關于口語交際的評價只是出現(xiàn)在隨堂教學中,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標準,評價目標及內容相對模糊。目前,考試在教學評價中的地位不斷提升,但口語交際相關題型并沒有納入考試中,使其關注度逐漸降低,沒有考試評價的制約,教師也不愿浪費精力去開展教學活動。
二、小學語文課堂口語交際的教學策略分析
1.明確教學內容的要求
教師的觀念是影響其教學行為的重要因素,因此,促進口語交際教學轉型,首先,從教師的觀念入手,教師應樹立自我反省意識,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更新教育觀念,了解口語交際教學的意義。其次,從教學內容入手,利用教材資源,明確教學要求。增加口語交際教學活動次數(shù),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例如,在閱讀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閱讀資源,開展口語交際活動,根據(jù)課文中的對話內容,教師與學生進行對話,讓學生進入對話情境中,不僅可以從真實的交際中感受到閱讀內涵,還可以提升自己的口語能力。
2.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激發(fā)參與意識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參與情況,將“學生為主體”的觀念落到實處,結合小學生交際特點及發(fā)展需求,避免在教學中融入過多的成人思想。另外,一個富有趣味的課堂情境,是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的重要條件。教師要結合各種實際需求,設計教學方案,利用各種交流情境,將學生帶入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在情境中思考。教師在制訂情境方案時,應選擇符合小學生的生活情境,使交際內容更貼近生活。與此同時,教師在選擇主題時,還要注重學生興趣及交際內容的教育價值,保證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探討“垃圾給環(huán)境帶來的危害”,垃圾是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學生之間用口語表達的形式探討這一問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實踐表達能力。
3.重視學生的課外口語交際
口語交際教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學生步入社會打下基礎,因此,教師應拓展教學內容,增添課外知識,提升學生的涉世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舉辦辯論、演講等活動,并讓學生自己準備活動內容,鍛煉學生語言整合能力。同時,學生面對多人進行演講,利于加強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提高表達能力的基礎。除此之外,教師還應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針對更多的話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交流情境,豐富學生的交流經(jīng)驗。
口語交際是一種表達型技能,在口語交際能力的支持下,學生能利用良好的口語表達形式,向他人透露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能將語文中學到的其他知識,很好地運用到實踐中。因此,教師要對口語交際教學狀況進行反思,結合教學經(jīng)驗及新的教育理念,促進口語交際教學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王丹鳳,萬思斌.從“訥口少言”到“能說會道”:淺談小學語文課堂口語交際的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20(1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