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再君
◆摘? 要:家庭教育不是簡單的教育子女,更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繼續(xù),而是子女與家長一起成長,并且是與學校教育互為補充的一條重要途徑。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才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插上騰飛的翅膀。
◆關鍵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溝通方式;教育合力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育和教學過程就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家庭和學校,是學生成長的兩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境。如果兩者協(xié)調一致,會對學生的思想和心里健康成長產生舉足輕重的作用。
為此,如何構建家校共育的合作教育模式,如何拓寬教育途徑,幫助家長提升教育理念協(xié)助學校管理和教育學生,成為我不斷思考和嘗試的課題。下面,結合自身的班主任工作實踐,談談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和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當前高中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
目前,家長對子女在高中階段的教育非常重視,因為三年后就是高考,關乎著人生一輩子,但很多家長存在以成績中心,只要學習好,一切都可以談養(yǎng)教失調的問題:
一部分家長在教育理念上存有一定偏差,“老師,我們把孩子交給你了!”他們認為孩子進了學校,一句話就將教育的責任和義務全部推給了教師,在這種錯誤觀念的支配下,他們往往只注意對孩子物質生活的照顧,而忽視孩子的品德教育。
一部分家長愿意配合學校老師管,但是由于教育方式的問題,當孩子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或違反校規(guī)校紀時,不分青紅皂白地加以嚴厲訓斥。這種對孩子的不配合非打即罵,導致他們有更大的逆反。
一部分家長忙于事業(yè),把子女平時交給家里長輩管,而平時只要看孩子表面沒事,就放任自流,撒手不管。因此,缺乏和孩子交流思想,對孩子的學習及生活中出現(xiàn)的心理情緒問題不能及時有效的疏導。
可事實上,要想讓孩子們身心健康地成長,固然離不開老師辛勤細致誨人不倦的工作,但真的離不開家長的密切配合,也離不開家長自身教育素質的提高!
二、家校共育--助力學生健康成長的嘗試
蘇霍姆林斯基說:“最完備的社會教育是學校—家庭教育?!痹谟绊懞⒆映砷L的各種因素中,整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對孩子的健康發(fā)展非常必要。
我作為一名班主任,經過多年的教育心得,只有家校合力共同尋求有效的教育方法,正確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能力、愛好等,才能讓學生樂于接受,培養(yǎng)學習的動力。
1.拓寬家長學習途徑,開闊家長眼界。
家長經常很無奈的和我反應,孩子高中了,感覺越來越不會和孩子溝通了,經常說不到幾句,還經常被孩子說“你不懂”。因此如何讓家長走出家教誤區(qū),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及時了解孩子在校表現(xiàn),并開展針對性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育兒思想上,我的建議是:①精神富有要大于物質富有;②在家里學習習慣要養(yǎng)好,學習時就是學習,玩就玩,不能一邊玩,一邊學,即要專一的學習;3.關于價值觀:不能不勞而獲。
其次家長們要嘗試學習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我嘗試:建立家委會,創(chuàng)建微信群:家長慧。①先推薦家長關注一些免費微信公眾號,比如“家長慧”,里面有很多育兒理念,這樣家長有空的時候可隨時拿起手機學習,也讓教育的一些困惑得以有借鑒的方法。②開設“父母悅讀會”欄目,由家委會成員組織,家長輪流推薦一些好文章,好書進行閱讀,提升家長人文氣息。3.優(yōu)秀家長的育兒經驗推廣。
2.豐富溝通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重復,更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繼續(xù),而是與學校教育互為補充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家校聯(lián)系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顯得尤為重要。方式有以下:①利用電話,微信,校訊通等現(xiàn)代通訊工具,可以非常便捷的聯(lián)系。比如新生軍訓時,班主任把訓練情況,吃飯,活動等即拍照片,即發(fā)微信家長群家長分享。②家長會是學校、家庭教育者雙方相互交流思想、共同尋找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徑。比如,期中考后家長會,7選3政策分享會等,家長非常熱心的來校參加。③校訊通。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非常想知道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情況,此時我動下手指頭,就可以把孩子的表現(xiàn)通過“校訊通”發(fā)給家長,尤其是孩子進步了,一定要告訴他的爸爸媽媽;當然,需要改進的地方也要交流,不要老是告狀的感覺,講點藝術效果會更好。④針對個別同學,和家長聯(lián)系家,采用單獨約談的方式,這也是家校合作的一種有效途徑,也很常用的方式。
3.溝通從心開始,用心的付出
與家長溝通的方法多種多樣,但不離溝通的藝術。表揚學生的時候可以當著很多人的面。但是學生有一些缺點問題或者犯錯誤的時候,要單獨溝通,既要找出閃光點,也要實事求是的指出存在問題。
總而言之,家庭教育不是簡單的教育子女,還是家長的自我學習成長。父母與孩子的一起成長才是最美的人生姿態(tài)。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讓家校共育,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插上騰飛的翅膀。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語錄.
[2]解延慧.家校合作共贏未來.嘉興在線新聞網,2016.12.26.
[3]裴瑞.拓寬教育途徑,實現(xiàn)家校共育[J].文理導航,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