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
◆摘? 要: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 學生自主進行的以語文學科為主并綜合了其他學科內(nèi)容的學習實踐活動,是以拓寬學習空間、增強實踐機會、在多學科的交叉中體現(xiàn)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實際運用、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體現(xiàn)了"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溝通、課堂學習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是以往教材中寫作、口語交際、語文實踐活動三個系統(tǒng)的整合和發(fā)展。
◆關鍵詞:語文;初中;綜合性學習
一、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
1.綜合性
(1)綜合學習能力目標的有機綜合,包括學生識字與學習寫字、閱讀、寫作和學習口語以及交際這四個不同方面的綜合學習能力目標的有機綜合及包括知識和思維能力、過程與學習方法、情感觀與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三個不同維度學習目標的有機整合。
(2)學習內(nèi)容的綜合, 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活化的學習實踐,注重讓學生在真實廣闊的空間中學語文,它把整個世界作為語文學習的環(huán)境,圍繞"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科技、文化"等內(nèi)容展開,涵蓋變化中的整個生活世界的各個方面。
(3)加強學習活動方式的相互綜合,做到學生書本活動學習和社會實踐綜合活動相相互結合,集中學習和課間分散學習相相互結合,規(guī)范活動學習和戶外休閑活動學習相相互結合,個體問題探究和團隊合作活動學習相相互結合。
2.實踐性
語文相關學科基礎綜合性知識課程基礎學習的這個訓練過程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綜合知識訓練如何運用自己相關學科語文基礎學科知識和綜合實踐運用能力的一個重要過程,是引導學生通過相關學科語文基礎學科知識和綜合實踐運用能力不斷變化遷移進行綜合訓練運用的一個重要過程, 是一個學生通過讀、寫、聽、說不斷融入實踐的一個過程,是一個學生通過在長期語文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受到精神熏陶和被感染的一個過程。從學校綜合性教育學習的基本原則、目的特點來看,實踐經(jīng)驗是第一位的。無論是"運用語文知識與能力解決生活中問題",還是"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無論是"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還是"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無論是"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還是"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都強調(diào)學生參與和實踐,強調(diào)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體驗,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課程標準的"目標"就是為了強調(diào)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很強的實踐行為,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在廣闊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實現(xiàn)語文的社會性功能,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基本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倡導低碳生活》時: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并對資料進行整理,了解了生活中的污染物對大自然的影響及破壞。根據(jù)資料,同學們知道了隨著人類活動的日趨頻繁,空氣污染、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溫室效應等都在加劇,同學們自然而然地就體會到了:人與自然是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道理。課堂上,同學們各抒己見、滔滔不絕,通過這一堂課,同學們的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以及聽、說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二、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具有"策劃、組織、協(xié)調(diào)和實施能力", "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和探索問題", "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 "綜合運用語文知識能力,能將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具有跨學科學習能力", "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能根據(jù)現(xiàn)占有的課內(nèi)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設或觀點", "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具有"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圍繞感興趣、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主題,制訂簡單的研究計劃", “調(diào)查訪問”、“從報刊、書籍或其他媒體中搜集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 "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資料與間接資料的主要差別,學會注明所援引資料的出處","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如《孝老愛親,從我做起》這一主題,與學生的生活非常貼近,學生可以從自身的親身經(jīng)歷中去感悟,也可以通過搜集媒體上的一些動人事跡去體會;再如:《天下國家》這一主題,這是一個古老的話題,愛國是一種近乎本能的情感。圍繞這個主題,我們可以讓學生課下去搜集一些愛國人物的故事,開展故事會活動;也可以讓學生去找一篇自己喜歡的愛國詩歌,配上音樂來一場愛國主題的詩歌朗誦會,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學生也比較感興趣,參與的積極性也相對比較高。
3.評價學生,樹立信心
對于廣大在校學生在平時進行我校綜合性義務教育實踐學習中存在可能仍然存在的一些主要缺點與可能存在一些不足,教師一定力求要及時引導采取平和的語言談話表達語氣,與學生之間及時進行各種類似朋友式的交流互動。比如交談等等多種形式,并點出其中的存在不足之處,以此方式來有力地教育增強學生的綜合學習力和自信心,激發(fā)他們對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所以這就從更高的一個角度上講來說就要求教師必須要能夠更多、更充分的掌握、了解學情,比如學生所處的地域環(huán)境等實際情況,在充分掌握學生實際情況的同時,從而能夠達到對其進行有效適當?shù)脑u價激勵作用。
三、結論
總之,為了正確了解掌握語文作為綜合性學習的這個出發(fā)點,它其實是為了正確培養(yǎng)初中生的全面被動發(fā)展、適應中學時代要求發(fā)展的一類合格專業(yè)人才的一個初中教育目標,在進行綜合性語文學習教育過程中初中生往往能夠通過自己主動積極的方式自主參加實踐學習活動從而得到全面被動綜合的知識發(fā)展,從而也就能夠更加有效地加以培養(yǎng)并不斷提高初中學生各個方面的知識綜合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建軍,葉瀾"新基礎教育"的內(nèi)涵與追求[J].教育科學研究。2003(0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熊梅.當代綜合課程的新范式綜合性學習的理論和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