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芝 夏利敏 賀才榕 陰遠遠 楊艷明
醫(yī)學教育質(zhì)量提高的核心點是反饋,無論是實踐教學或護理理論,護生需給予反饋意見或建議,護理教師據(jù)此引導護理教學的提升、進步、深化。相關研究[1]表明,護理教師工作期間感知到的阻力部分為假設性反饋,由此進一步升華到建設性反饋。在理論教學或臨床教學中,由于時間限制,缺乏反饋策略,不確定的反饋效果,擔憂不恰當反饋等原因,導致護理教學期間建設性反饋不充足[2]。護生出現(xiàn)錯誤時大多為負反饋,教師處于較弱反饋意識的主要原因是擔憂護生不歡迎反饋,從而對師生關系造成損傷,因此,本研究以實習護士作為研究對象,圍繞護理臨床教學中應用建設性反饋的效果展開研究。
選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10月涉及的64名實習護士為研究對象,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2名。對照組均為女性;年齡19~23歲,平均21.47±1.05歲。觀察組中男1名,女31名;年齡19~22歲,平均21.03±1.12歲。兩組實習護士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實行常規(guī)臨床教學,由帶教教師為實習護士講解相關護理知識,授課期間依據(jù)教學程序進行具體實施。
1.2.2 觀察組 實行建設性反饋教學,具體措施如下:
(1)創(chuàng)建可行性的建設性反饋:教師在對建設性反饋提供前,需要求護生充分了解自身期望,為反饋和評估提供有力依據(jù)。護生所接觸的領域較為廣泛,所遇到的教師也是不同類型的,在準確實行建設性反饋時,教師需依據(jù)自身領域準則,轉變各個領域的標準,以便于做好衡量和判斷。除此之外,帶教老師還需了解護生的實踐經(jīng)歷和學習經(jīng)歷,詢問護生是否想獲取反饋實際方向,以便于教師和護生基于學習成果創(chuàng)建相同的現(xiàn)實目標,推動護生對反饋情況積極回應,展開一系列行動,防止護生對反饋產(chǎn)生負面心理。
(2)評估護生對建設性反饋的期望:每位護生均是有差異性的,可能呈正性或負性的反饋結局。有研究結果顯示,護生的反饋經(jīng)驗若是呈負性,會使護生在面對相同事件時伴有負面情緒。針對現(xiàn)有情況,教師需對護生接受反饋、同意給予和建設性反饋的期望進行衡量,充分理解護生不愿接受反饋的心理,促進護生實行建設性反饋。
(3)護生護理實踐信息的收集:提供建設性反饋的前提是收集護生關于護理實踐的相關信息,主要從三方面提供護生護理實踐信息:①護生由帶教老師引導參與到臨床工作中,教師在此期間需對護生的具體表現(xiàn)直接或間接的觀察。②護生護理實踐信息以反思日記和護理筆記作為書面來源。③耐心傾聽護生口頭回答的相關問題,并與團隊共同討論可提供的信息來源。
(4)確定建設性反饋機會:護生對教師于短時間內(nèi)提供接近事件的反饋過于依賴,教師應在短時間內(nèi)采取即時性反饋,為護生實踐活動提供反饋,以便于維持良好效果。及時性反饋的合理實施,能夠保證患者安全,支持和監(jiān)督護生具體實踐,使其可以更好的表現(xiàn)。及時性反饋在護理教學期間,所表現(xiàn)的是情境反饋,可直接反饋臨床情況,但在臨床情境教學中,教師還需對其他反饋的時機進行考量。比如,個別臨床情境中護生可能傷害到患者,教師需即刻介入,針對現(xiàn)有情況,很難及時提供建設性反饋,若護生之后仍需面對此種情景,需告知其相關注意事項,于關鍵時機激發(fā)護生觀察力,并在結束事情后,給出更加詳細的建設性反饋。
(5)針對性、具體性實行建設性反饋:針對性反饋是護理教師提供建設性反饋的關鍵特征,實際內(nèi)容則是用具體的事實向護生講解哪些屬于正確行為,并詢問護生的具體感受和是否受到影響。帶教老師在積極提出建設性反饋時,若參照護生學習習慣,描述細節(jié),可鼓勵更多護生展開相同的行為,促進護生全面發(fā)展。教師在開展負面建設反饋時,需對護生給予鼓勵,依據(jù)具體情況做好自我評估,提供機會,讓護生自主發(fā)言,以便于對其是否了解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帶教老師需評估護生進步標準,從而做好相應反饋。建議教師在提供實時信息時,可通過情感色彩進行信息傳遞,從而提出相關事名,糾正護生的錯誤方法,以便于護生清晰了解如何具體實現(xiàn),推動護生行為動力。之后,帶教老師需對護生糾正行為的能力和實際價值進行詳細評估,提出鼓勵和期望。
(1)護生考核成績比較:統(tǒng)計兩組護生專業(yè)技能、理論知識及實踐操作能力的得分情況[3]。
(2)教學方法評價:評估教學方法評價情況[4],相關項目:提高思維想象能力、提高自學能力、提高判斷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提高理論、實踐能力、便于理解難點、便于掌握重點、提升同學協(xié)作能力情況。
(3)教學滿意度調(diào)查結果比較:自制調(diào)查問卷對兩組護生的教學滿意度進行調(diào)查,非常滿意≥90分,基本滿意64~89分,不滿意<64分。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數(sh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進行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行建設性反饋教學法后,觀察組專業(yè)技能、理論知識及實踐操作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生考核成績比較(分)
實行建設性反饋教學法后,觀察組提高思維想象能力、提高自學能力、提高判斷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提高理論、實踐能力、便于理解難點、便于掌握重點、提升同學協(xié)作能力情況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生對教學方法評價情況比較(分)
實行建設性反饋教學法后,觀察組學生對教學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生教學滿意度比較
有研究結果[5]顯示,教師在護生出現(xiàn)錯誤時,會習慣性進行反饋,大多為負反饋。對教師來說,由于限制時間、反饋策略缺乏,未確定反饋效果和并未恰當反饋等因素,導致教師和護生在日常實踐中常伴有不反饋表現(xiàn)。教師處于較弱反饋意識的主要原因是擔憂護生不歡迎反饋,從而對師生關系造成損傷[6]。教師在護理文化中并未高頻率實施建設性反饋,與此同時,現(xiàn)階段所面對的衛(wèi)生保健環(huán)境相對復雜,且處于多樣性的患者群體,因可供反饋的臨床特征存在局限性,導致臨床護理教師很難提出反饋。有研究結果顯示[7],建設性反饋在護理教學實踐期間的障礙包含未恰當選擇、不斷增加反饋需求、不明確反饋目標及反饋者未給予自身正確評價,針對以上情況,需提出針對性應對措施。
建設性反饋教學于護理臨床中的應用可發(fā)揮顯著效果,需合理利用,保證臨床干預意義。創(chuàng)建建設性反饋護理組織氛圍,反饋在一般情況下應不受到外界打擾,于私密、安靜的外部環(huán)境中展開。教師可對護生的表現(xiàn)公開祝賀,而在護理帶教期間,因限制地點,常采用適時、簡短的及時反饋[8-9]。護生在工作期間的主要反饋形式為觀察式反饋,缺乏詢問式反饋行為,因此可通過創(chuàng)建良好反饋環(huán)境,增加非正式反饋次數(shù),讓護生積極投入到工作環(huán)境中[10]。與此同時,護理管理人員也應為教師營造良好的建設性反饋,在對反饋知識培訓的同時,保證教師與護生處于可供反饋的環(huán)境中,并分享交流建設性反饋成功的相關案名,推動護理團隊對建設性反饋的調(diào)節(jié),增強工作人員反饋意識,愿意接受并加入進來。教師在建設性反饋期間需對護生的薄弱和劣勢有所了解,輔助護生合理糾正和解決,教師在評估護生時不應限制于單一的操作和理論,而應對大環(huán)境加強關注[11]。單項成績僅為表層評估,而促使護生形成劣勢的相關因素為護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所處環(huán)境及價值觀。教師需加強關注建設性反饋在臨床教學中的反復性、準確性和靈敏性,不僅需對護生的反饋信息精準捕捉,還應分清主次,清晰了解主要問題,教師的切入點可為詢問問題,逐步深入考量,引導護生對自身的優(yōu)勢仔細剖析,做好反思,為建設性反饋提供合理基礎。教師在實際教學情境中,可通過對護生接收反饋的回應和表現(xiàn)進行回顧,讓護生表達對建設性反饋的意見和感受。與護生共同討論愿意采取哪種方法獲取反饋,從而進一步了解護生反饋期望的相關途徑[12-14],明確建設性反饋的實際目標,一般情況下,該目標是于醫(yī)院教學部門設定,由護生或代教老師通過書面表達的形式實現(xiàn)。有研究結果[15]顯示,采用目標反饋帶教方法,是從各個方面制定目標,鼓勵護生由簡到繁地完成相應目標,并做好反饋,增強護生教學期間的方向感,在完成教學后保證達標,提升教學質(zhì)量[16]。在護理臨床教學中合理的反饋頻率也是非常關鍵的,一般情況下持續(xù)反饋和定期反饋可有效幫助護生改變不良習慣,但長時間的持續(xù)反饋會使護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被削弱,有依賴性產(chǎn)生,因此需定期組織深度反饋。在對建設性反饋給予鼓勵時,需發(fā)揚團隊精神,展開行動,便于向患者提供建設性反饋[17]。結果顯示,觀察組專業(yè)技能、理論知識及實踐操作能力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思維想象能力、提高自學能力、提高判斷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提高理論、實踐能力、便于理解難點、便于掌握重點、提升同學協(xié)作能力情況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教學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建設性反饋的實施應引導護生做好自我評價,應具備深入、客觀、及時、公平、積極、明確、真誠的特征,并采取尊重、敏感、冷靜的傳達,指向行為發(fā)生改變,可將反饋者想要給予幫助的想法表達出來,并對學習者的變化情況進行考量,可允許缺陷、優(yōu)勢識別,并提供改進指導,增強信心。護理臨床教學中應用建設性反饋,有利于提升護生的綜合水準,保證教學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