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泊函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教育和學習的方式正在發(fā)生著改變。線上線下各類教學資源的融合互補,重塑著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與學。特別是在科學學科的學習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更要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全面提升科學素養(yǎng)。因此,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實現方法指導;不僅要有教師示范更要讓學生動手實踐。
篩選素材亮點,激發(fā)探究興趣??茖W探究活動的學習主題一定要突破固有觀念和教育資源,開展活潑生動的教學活動。教師盡可能從更廣闊的范疇中多角度地理解要講授的教學內容。例如,“勤洗手”不能僅僅局限于喊口號、講方法。教師可以從“饅頭片發(fā)霉實驗”切入,指導學生就地取材設計對比實驗,說明“勤洗手”的重要性。這種具有開拓性和延展性的探究活動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自制免洗洗手液”則是對“勤洗手”這一主題進行操作實踐的補充。在實驗指導中,教師除了要確保實驗的安全操作,還要注意為學生留有思考空間:如何確保酒精濃度在配比后保持75%?用什么味道的精油使用體驗更好?對于學生思考的結果,教師應給予尊重,并引導學生積極地通過實踐去驗證,判斷自己的思考是否合理,保持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豐富教學方法,拓展探究思路??梢暬膬热莞鼮樯鷦?,更具感染力,可以有效將相關科學知識真切而全面地展示出來,而且易于進行深入和廣泛的延伸。因此,教師在設計科學探究資源的過程中,可以將降解法、圖示法、實驗法、對比法等多種方法在視頻資源中加以呈現,引導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方法,或嘗試利用多種方法求證,有效開拓研究思路。如在《小口罩 大學問》一課中,教師既可以展示多種口罩,通過材料特性分析每一種口罩的適用范圍,還可以教學生結合防護材料的特質辨別口罩的優(yōu)劣。這樣,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同時有利于形成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思考習慣。
歸納研究方法,鼓勵探究實踐。對小學生而言,通過付諸行動得到的結論成果更具意義,積極的實踐探究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科學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升。例如,筆者通過講解“圖爾敏論證模型”引導學生以審辯式思維方法在實踐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開啟“謠言粉碎機”,理性面對疫情期間各種紛繁復雜的資訊。整個過程中,學生是主要參與者,教師僅僅扮演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去驗證結論。同時,教師還要抓住適當的機會,歸納方法,指導學生參與到科學探究中,更好地將理論知識付諸具體實踐。
延伸思維空間,培養(yǎng)探究習慣??茖W的思維方法能夠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客觀世界,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筆者錄制了微課《科學思維,開啟科學探索新路徑》,不但介紹了創(chuàng)造型思維的基本形式,同時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經歷闡述思維的重要性,提供鍛煉思維的基本方法。雖然只是一次思維啟蒙教育,但筆者希望科學教師能夠意識到,只有讓學生利用理性思維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才是真正的科學探究??茖W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對探究過程進行優(yōu)化,促使學生的科學思維得到切實發(fā)展。
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關系到全面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全局,是一個民族科學素質和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要提升公民的科學素養(yǎng),基礎教育階段的小學科學探究不應流于形式,而要把學生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點點滴滴落實在每一節(jié)課上,將生活作為科學的天然教育場,從經驗和體驗出發(fā),積極進行多維度、深層次的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fā)。相信在“互聯網 + ”的時代背景下,線上線下各類教學資源的融合一定能夠打造小學科學課堂新樣態(tài),帶給學生全新的科學教育體驗。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qū)歷山學校)
責任編輯: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