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玲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實驗小學 福建 三明 366100)
“亂花漸欲迷人眼?!币黄x課文可以教的內(nèi)容太多了,字詞學習,句子品析,段篇結(jié)構,表達特色等,無一不能深入教學。但課堂時間是有限的,面面俱到的教學,走馬觀花,好看卻收獲甚微。特別是習作單元里的精讀課文如何精準定位,落實習作教學,真正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是教學時遇到的一大難題。本文就以統(tǒng)編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夏天里的成長》整合教學為例,談談粗淺的看法。
“溺水三千,只取一瓢?!苯虒W目標是教與學的核心和靈魂,它告訴我們教學從哪里開始,最終要走到哪里,習作單元里的精讀課文目標的制定要大膽取舍,要精準。
習作單元里的精讀課承擔著教學表達的基本功能。所以,目標的制定要指向表達,為學生學習表達服務。制定目標時:(1)要考慮單元語文要素,這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2)要考慮文本特點,要讀懂課文是怎么表達的,是怎樣體現(xiàn)語文要素的落實,這是教學的依托。(3)要考慮學生的學情,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需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定教,這是教學的起點。其次要考慮“寫”的落實,實踐時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教學的終極目的。
《夏天里的成長》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通過課文學習,了解課文圍繞中心意思寫了那些內(nèi)容;(2)學習作者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的方法;(3)掌握方法,嘗試運用。
本課的目標首先依據(jù)本單元語文要素來確定的,還考慮學情,對于圍繞中心寫文章,從三年級起,學生就有很多的實踐經(jīng)驗,但都是從單方面或選取一兩個的事例來表達中心,從“不同的方面”或“選取不同的事例”來寫,多角度考慮選材,學生沒有接觸過,是學生習作能力的新增長點,是這一單元教學獨有的教學價值。第三、考慮文本特點?!断奶炖锏某砷L》這篇課文表達特點是:通過對生物、事物、人在夏天里的迅速成長的狀態(tài)來表現(xiàn)“夏天是萬物迅速成長的季節(jié)”這一中心的,與單元多角度考慮選材的獨特價值最匹配,最適合以這一文本為依托教授習作知識。
綜合以上因素確定的教學目標體現(xiàn)了先從名家作品體會表達的妙處,學習方法,接著用方法實踐的學習過程,也體現(xiàn)了習作單元由讀學法,由得法到用法的設計理念。所有,習作單元課文教學目標的確定要大膽取舍,刪繁就簡,保證了課堂教學在有限時間內(nèi)目標的落實。
課標指出:教師應努力改進課堂教學,加強教學內(nèi)容的整合,溝通課堂內(nèi)外,溝通聽說讀寫,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為了讓教學更有效,可嘗試進行單元板塊內(nèi)容、課內(nèi)外文本的整合,達到深化理解,讀寫融通的目標。
2.1 單元整合,落實讀寫。通過解讀教材發(fā)現(xiàn),本單元雖然安排了兩篇精讀課文,但側(cè)重點確不同:《夏天里的成長》的這篇課,旨在指導學生如何把中心意思表達更全面、更充分,是本單元習作取材、立意方面的內(nèi)容。后面的精讀課文《盼》是把重點部分寫得詳細具體方面的內(nèi)容,“交流平臺”是對兩篇課文表達方法做總結(jié)?!俺踉嚿硎帧钡木毩曇筮x擇一個題目,從不同方面或事例來寫。從這樣的教材安排可見《夏天里的成長》、“交流平臺”的第一段內(nèi)容及“初試身手”的內(nèi)容都表達相同的知識點,三部分的內(nèi)容是相關的,教學時可以把內(nèi)容整合在一起,達到讀寫融通的目標。
單元板塊內(nèi)容整合,教師要關注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等板塊的作用,明白每一模塊的目標,聚焦單元訓練點,分解、細化、落實每一個具體目標。
2.2 文本拓展,深化理解。《夏天里的成長》這篇課文雖然在選材上是從不同方面選取事物的方法來表現(xiàn)中心,與本單元表達訓練要素部分契合,但是對圍繞中心選取不同事例來寫的方法無法具體說明,學生無法體會,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知識,教學時鏈接了同樣是圍繞中心選材的文本《我的老師》,不同的是這篇課文是選取不同事例來體現(xiàn)中心。學生在學習了《夏天里的成長》這篇課文后,自主閱讀叢書“范文閱讀”中的《我的老師》,思考:作者圍繞“他真該做我的老師”這句話選取了那些事例來寫?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作者通過寫孫涵泊心疼花兒、指揮國歌、評議字畫、阻止打架四件事體現(xiàn)“他真該做我的老師”這一中心。接著讓學生體會《夏天里的成長》與《我的老師》兩篇文章在選材方法上的不同。學生通過兩篇課文的對比學習,升華對知識的理解,掌握了表達中心意思的方法。
當課文無法完整呈現(xiàn)知識時,可拓展其它文本輔助教學。文本拓展時,教師要關注課外文本的內(nèi)容和形式,選擇相同主題的文本進行對比教學,優(yōu)化課堂教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巧妙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真正提高寫作水平。
3.1 巧設問,培養(yǎng)思維能力。寫作教學,教什么?著名語言學家王宗炎教授說:“思想有邏輯性,語言就順理成章”。從根本上講,教寫作是教思維的。學貴有思。教師可以設計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
《夏天里的成長》一課教學,為了讓學生體會作者選材的精妙,可設計這樣不同的方案:
設計一:(1)默讀課文,找出中心句,說說課文是怎樣圍繞這句話來寫的。(2)引導學生關注:圍繞課文的中心句每一自然段有一個中心句,這個中心句可以在段前、段中和段后。(3)作者選取了動植物、事物和人三個方面的材料來寫夏天里萬物迅速生長。
設計二:(1)讀課文,找出中心句,師問:“如果要你圍繞夏天是萬物是迅速生長的季節(jié)這個中心來寫,你會選擇哪些材料?”(2)默讀課文,找出作者描寫的“萬物”在文中圈出來。(3)出示事物:誰會對這事物進行分類寫?(生物、事物、人)。4.對比體會作者選材的全面。作者的選材與你的選材有什么不一樣?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對比兩種教學設計,設計一學習步驟引導自學,在老師的一步步引導下歸納。而設計二注重設計問題,放手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去尋找、歸類、判斷、對比體會。兩種教學設計問法不同,步驟不同,指向也不同,第一種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第二種方法側(cè)重學生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寫作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觸發(fā)思考的問題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作家思維的嚴密性、邏輯性、嚴謹性。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感受挑戰(zhàn)的樂趣,培養(yǎng)了表達思維。
3.2 搭支架,提高學習能力。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可依據(jù)目標設計表格,借助思維導圖等學習支架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夏天里的成長》一文的設計如下學習支架:
教學閱讀叢書《我的老師》這個環(huán)節(jié),總結(jié)學習方法后,也給學生這樣一個學習支架,讓學生完成表格,接著運用表格完成初試身手中的練習并評價,學生學練評有所依,學有所得。好的學習支架,就像課堂中一條串起珍珠的線,貫穿教學始終,是教與學的抓手,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有效策略。
《夏天里的成長》一文的教學,從目標的精準定位到讀文習得方法、拓展深化理解、嘗試運用,整個設計都遵循了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層層遞進,學生在在品析、實踐與修改中寫作能力得到提升。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绷曌鲉卧x課文應是寫作的范例,是學生習得寫作方法的根據(jù)地。教好這樣的課文,教師要有目標意識、整合意識和學生意識,在課堂中落實目標、巧妙整合、發(fā)展思維,實現(xiàn)讀寫融通,以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大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