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霞
【摘要】小學英語開展“同課異構”教學實際上是尋求一種促進該課程教學最優(yōu)化、效率最大化的教學策略。沙尾一小學“能力提升”工程幫扶學校南沙小學,本文以參加本次教研活動為例進行探討。
【關鍵詞】同課異構;英語教學;探討
2019年10月30日,南沙區(qū)萬頃沙珠江片英語教研活動在沙尾一小學舉行,萬頃沙珠江片的英語老師,沙尾一小學“能力提升”工程幫扶學校南沙小學三四年級的英語老師,參加了本次教研活動。沙尾一小學的陳梓穎老師與南沙小學的游聲虹老師共同授課。課題為教學內(nèi)容是義務教育教科書廣州新版《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6 Touch your head的第一課時。兩堂課后,老師們共同對兩位老師的課進行了評課研討,現(xiàn)整理如下:
一、導入過程的對比
(一)游老師的教學過程
1. Flash cards
學生迅速說出屏幕上出現(xiàn)的單詞卡片所對應的英語。
2. Memory Game
學生有30秒時間記憶屏幕上出現(xiàn)的第五單元的單詞和其對應的位置。一分鐘后,老師將所有單詞卡片遮住,并隨機提問被遮住的單詞是什么,學生靠記憶說出對應英文。
3. Freeze
學生根據(jù)屏幕上出現(xiàn)的短語邊說邊做對應的動作,當老師說Freeze時,所有人需保持靜止不動。
(二)陳老師的教學過程
1. Phonics song
跟著視頻,一邊唱歌,一邊做動作
【對比分析】
游老師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Flash Cards和Memory Game兩個游戲,調動課堂氣氛,同時復習第五單元已學過的身體部位的單詞。復習第五單元學過的短語,為學習新單詞作鋪墊。這樣的導入能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與學生認知水平相符,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對下面知識學習的興趣。
陳老師的活動設計從表面上,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課堂氣氛熱烈,學生的興趣也很濃。實際上這些活動已經(jīng)脫離了教學目標,活動內(nèi)容與新授知識之間關系不大。
【感悟】導入是新課的開始,它能夠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促使學生對新知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新授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活動中。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突出導入的目的性與簡潔性,圍繞教學目標,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出發(fā),緊密聯(lián)系教學內(nèi)容,有目的地設計、有計劃地開展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活動。
二、新授過程的對比
(一) 游老師的教學過程
1.學習新詞。
2.I say,you do.
教師指著單詞卡片說Touch your... / Don't touch your ...,若教師說Touch your...,學生便回答OK并做對應動作,若老師說Don't touch your...,學生保持安靜并坐好。
3.Song:Touch your eyes.
4.Practice
5.Finish the sentence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創(chuàng)設情境:Ms White is playing a game with the children.
6.Watch the video. Match the sentences with the pictures.
7.Read the dialogue.
(二)陳老師的教學過程
1.展示課題-Touch your head
2.學習新單詞。
3.游戲:What's missing?(說出圖片中所缺的身體部位)
4.唱歌:Touch your eyes
5.Touching game隨機搭配的小組以接龍形式發(fā)出指令 “Touch your…”并回答OK。
6.觀看視頻并跟讀
7.游戲:Touch your…/Don't touch your…
(當學生聽到“Touch your…”時,做出相應動作;但當聽到“Don't touch your…”時,不用做任何動作)
【對比與分析】
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新單詞過程中運用TPR教學法讓學生通過“聽——說——做動作”的方式掌握新單詞。玩游戲活躍課堂氣氛,初步感知Touch your...這個指令。并通過歌曲讓學生再次復習本單元重點句型 “Touch your...”,再次加深印象。在教學課文前,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融入課堂,感受游戲的歡快氣氛。初步熟悉課文內(nèi)容,理解對話意思。最后通過熟讀課文,為下一步玩游戲奠定基礎。
陳老師在本環(huán)節(jié)與游老師是大同小異的,只是有些環(huán)節(jié)的順序不同。
【感悟】德國一位學者有過這樣精辟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你無論如何也難以下咽。但將 15 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景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融入情景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教師要善于挖掘各板塊之間的隱蔽聯(lián)系,確立一條主線,將各部分的內(nèi)容由一個大情景引出,再進行教學。綜合板塊中也有一些新授內(nèi)容,但由于新授內(nèi)容是有限的,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的需要,適當補充和豐富教學內(nèi)容,增加學生的語言輸入,豐富學生的詞匯。另外,有些老師喜歡在教學的結尾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其實德育無處不在,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結合教學內(nèi)容,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不知不覺地凈化學生的心靈。
三、拓展環(huán)節(jié)的對比
(一) 游老師的教學過程
1.Touch Game
一位學生隨機抽一張身體部位的單詞卡片,展示給臺下學生看,臺下學生運用句型“Touch you...”對臺上學生發(fā)出指令,臺上學生回答OK并做對應動作。
2. Group touch game
小組內(nèi)以接龍形式發(fā)出指令 “Touch your…”并回答OK。
3.小組上臺展示。
(二)陳老師的教學過程
1.完成任務- Make a puppet
(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木偶的拼接后,在全班進行展示)
【對比與分析】
游老師先讓學生在游戲中操練句型,再在小組內(nèi)通過接龍的方式練習句型,讓小組內(nèi)每個成員都能進行操練。最后請小組上臺進行表演展示,其他同學從中學習他們的優(yōu)點并進行評價。
陳老師通過讓學生拼接木偶,鞏固身體部位單詞,增強小組合作意識
【感悟】《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要關注每位孩子的情感,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在拓展環(huán)節(jié)教學中,我們要強化學生的語言輸出,提高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同時要注意在適當?shù)臅r候給學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導和必要的示范。
本次“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既是一次思維的碰撞,更是一次難得的交流探討,通過此次研討,我們應該有所警醒,傳統(tǒng)的“熱鬧式”“機械操練式”的課堂已然不能滿足如今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在我們的以后的英語課堂教學中,老師們要采用“思維引領”的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感知真實且連貫的情景、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生命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陳瑞生.同課異構:一種有效的教育比較研究方式[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