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剛
摘要:體育培養(yǎng)是高校人杰培育的根本內容,創(chuàng)辦大學生體育科學素養(yǎng)培育和終身體育探討,對于填補現(xiàn)今高校體育教育培育缺乏有一些好的影響。經查究覺得,大學生體育科學素養(yǎng)需要從體育教學、課程教學部分增強維護,在高校實行體育教學時,應當聯(lián)結大學生的體育陳訴和請求、大學生自身的情況和現(xiàn)今對大學生的身體素養(yǎng)需要等等,科學培育大學生的體育科學素養(yǎng),全方位推進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綜合性進步,帶領學生全方位建立終身體育的認知。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科學素養(yǎng);終身體育;培育
1 引言
高校體育課堂作為學生踏入社會前的最后一個在校體育學習鍛煉階段,不僅對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更對學生的終身體育思想和意識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但是,現(xiàn)階段多數(shù)高校仍沿用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教師不能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很好地發(fā)揮教育功能和育人功能,致使學生參加體育學習的興趣沒有得到激發(fā),嚴重影響了體育學習的積極性。
2 大學生體育科學素養(yǎng)指標
2.1 體育能力指標
在高校實行體育教學時,教師應該注意重點提升和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能力,指引學生熟練地進行科學的體育素養(yǎng),使用體育學習或者體育鍛煉的方法完成一種能力指標的學習。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根據完善系統(tǒng)的體育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是為了全方面提升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和理解,指引學生通過積極獨立的學習和對體育科學的普遍認知等使學生全方面提升自身對體育的認識和理解能力。并且,在體育科學素養(yǎng)的帶領下,教師應該注意重點提升學生的體育鍛煉能力和體育實踐能力。體育活動是一種需要自己去實行和完成的活動,而學生是此活動的主要人物,只有具有牢固科學的行為能力,才能積極主動獨立地加入到體育鍛煉中,并且能夠在體育鍛煉中真確提升自身的身體素養(yǎng),使自身的體育能力得到全方面的進步。
2.2 體育品質指標
體育品質指標是很科學的一種指標,在高校實行體育教學時。在多樣化的體育鍛煉或體育鍛煉中,學生是參加體育鍛煉的主體,而學生本身的素質如品質或者思維方式,都會影響到體育活動的效果,在體育品質中又包括思想道德品質和個性這兩個二級指標,要想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積極的發(fā)揮聰明才智,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就要以科學的體育品質指標為基礎,才能夠優(yōu)化學生的整體思維關于體育意識和認知,能夠讓學生積極的自愿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同時,也正因為優(yōu)秀的體育品質,學生能夠在體育鍛煉中不斷改變自己的思維習慣和情感認知,能夠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
3 高校體育課堂思政教育與體育人才培養(yǎng)的途徑
3.1 保證場館設施齊全
一些高校的體育設施相對比較完善,如擁有排球場、籃球場、體育場、網球場以及游泳館、健身房等。因此,教師一方面要重視與大學生間的互動,另一方面要利用各種現(xiàn)代教育教學工具和措施來引導大學生。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關注大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興趣,靈活調整教學思路及教學方案,鼓勵大學生自主實踐和自由發(fā)揮。教師還要扮演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給予大學生積極的肯定,讓大學生主動參與不同的體育鍛煉項目,找準個人的努力方向,進而自主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通過參與各類體育實踐活動提升個人的身體素質。在完成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后,教師可以引導大學生參與各種課外實踐活動,這個時候高校的場館設施就會發(fā)揮關鍵的作用,大學生可以結合個人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不同的場館完成體育鍛煉任務,提高個人的學習能力和身體素質。
3.2 將心理學原理運用到體育教學當中
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明確心理訓練對學生心理健康與素質方面起到的影響作用,提升對心理訓練的重視,并嚴格運用心理學原理,將心理學科學原理作為訓練活動展開的依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心理訓練效果。就拿長跑訓練舉例來說,由于長跑訓練的量比較大,訓練的條件也較為艱苦,不少大學生對長跑訓練有著很強的畏懼心理和抵觸心理。這時,教師就應該對學生展開科學的心理引導,將長跑的終極目標劃分為多個小目標。因為小目標的實現(xiàn)較為容易,更能給學生一些信心激勵。與此同時,教師在發(fā)現(xiàn)學生處于疲勞點時,要及時利用鼓勵性語言來暗示學生,比如“加油”“即將勝利了”等語句,起到增強信心的暗示效果。再比如,體育教師在展開心理訓練時,要遵循漸進性原則。掌握動作技能的過程并不是簡單的,人行為意識的形成是循環(huán)漸進性的,對此,心理訓練的展開也要適應行為意識的規(guī)律。教師結合體育訓練的經驗,就會認識到心理訓練也需要循序漸進,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要循循善誘,具有耐心。
3.3 構建多元化考核方式
傳統(tǒng)高校體育教學過分追求對學生體育技能與體能的考核,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積極性,淡化了學生體育學習進步空間的考核。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越來越受到社會和高校的關注,體育教學作為促進在校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教學載體應該不斷完善考核方式,構建科學且多元化的考核渠道,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體育素養(yǎng)。高校應改變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考核方式方法,優(yōu)化分配體育考核項目的分值比重,除了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技能和體能考核之外,更應該利用互聯(lián)網智能化技術加強對學生課下體育運動和體育綜合知識學習參與度的考核,推動在校大學生綜合體育素養(yǎng)的形成和進步,進而營造良好的體育學習氛圍和環(huán)境。
結束語
總之,體育實踐在高校中,要嚴格按照科學的體育素養(yǎng)要求,充分貫徹終身體育觀念,從整體出發(fā),對高校生的體育素養(yǎng)進行優(yōu)化,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全面優(yōu)化學生的運動技能,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真正成為運動學習的大師,構建出科學的、有依據的終身體育理念。
參考文獻
[1] 余貞凱,趙艷艷.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背景下云南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探索[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8,34(05):57-60.
[2] 諶凱.綜合性高校體育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索[J].體育風尚,2017(09):91-92.
[3] 宋韜.探索高校體育人才培養(yǎng)“體教合一”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7(Z2):70-72.
[4] 石坤.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開放式”人才培養(yǎng)途徑探索[J].菏澤學院學報,2015,37(02):118-122+137.
[5] 姚建軍.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