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坤華
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材及各階段的考試大綱中都明確指出了文言文的重要地位,初中文言文學習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基礎。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能夠使學生的德行、智力等諸多方面得到提高。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講究策略,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讓學生真正愛上文言文。
初中生文言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能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受當下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初中階段的學生容易產(chǎn)生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這是學生的價值取向偏差的問題,亦是其人文素養(yǎng)缺失的表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閱讀與理解能力,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養(yǎng),有助于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考什么,講什么,是當下教師在教學中普遍存在的觀念。中考語文主要考查學生的文言文默寫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文言文教學要求學生背誦、翻譯、默寫的內(nèi)容較多,給學生帶來了一定壓力,使他們?nèi)菀桩a(chǎn)生厭學心理。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一字一句串講教學模式,忽略了文言文教學本身的價值,無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著重強調(diào)對字、詞、句的理解和翻譯,這種教學方式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特殊句式等教學過程中顯得單調(diào)乏味,容易分散學生注意力。上課翻譯、下課背誦的被動強迫式教學,不僅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還忽視了文言文的真正內(nèi)涵與價值,最終將影響學生文言文學習質(zhì)量的提升。
從學生的角度看,文言文讀起來拗口,背誦困難,默寫麻煩且與現(xiàn)實生活關聯(lián)較少,學生學習興趣自然難以提升。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需要一定的詞義和句義的積累,多種原因導致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將舊知識有效利用,致使學習興趣下降,甚至形成惡性循環(huán)。
營造閱讀氛圍,拉近學生和文言文之間的距離。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融入德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初中生文言文閱讀能力有效提升的方法,根本在于學生對文言文的認同,這需要教師把拉近學生和文言文之間的距離作為教學重點,鼓勵學生開展課外文言文閱讀,對文章進行簡單梳理和詞匯積累,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
改變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閱讀的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注重節(jié)奏誦讀文言文。在古代,誦讀尤為重要,通過誦讀可以積累大量的文言文詞匯和語法,更深入地了解文學大家的寫作風格與文章結構。但當下,初中生學業(yè)繁重,時間有限,這就要求學生基于理解展開對文言文的背誦,循序漸進地提高文言文學習能力,最終愛上文言文。
(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