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娟
(茂名市中醫(yī)院 康復科,廣東 茂名 525000)
腦卒中是指血液在腦動脈管腔內凝集引起的管腔狹窄或閉塞,好發(fā)于中老年人,腦卒中后患者偏癱發(fā)生率較高,嚴重影響其生存質量[1]。因此,臨床除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積極治療外,對其進行早期康復護理臨床意義重大。相關研究[2-3]表明,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可有效緩解其神經功能缺損癥狀、恢復其日常生活能力?;诖耍狙芯窟M一步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腦卒中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經功能的影響,以期為臨床提供更多參考,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腦卒中偏癱患者94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7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2例;年齡60~82歲,平均 (70.95±3.16)歲;病程7~74 d,平均(40.48±4.73)d。實驗組中男24例,女23例;年齡61~83歲,平均(71.63±3.02)歲;病程9~75 d,平均(41.84±4.39)d。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定期為病房通風、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指標、指導患者遵循醫(yī)囑用藥、糾正不良生活習慣等。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早期康復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早期心理疏導?;颊哂捎谏砘技膊。瑯O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不利于疾病恢復,護理人員需耐心與患者溝通,為患者講述腦卒中偏癱的相關知識,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并講述成功治療的案例,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平復患者情緒。②體位護理?;颊哂捎谄c需要臥床休息,但長時間臥床容易產生壓力性創(chuàng)傷,不利于患者疾病恢復。護理人員應每2 h為患者翻身一次,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同時,對患者的腫脹部位、疼痛部位進行按摩,以由遠及近為原則,逐漸舒緩患者的癥狀。按摩后為患者進行被動運動,包括膝關節(jié)的屈伸、踝關節(jié)的背屈等,促進患者恢復。③康復訓練。根據患者恢復情況,設計合理的康復訓練計劃。由簡入難,分別從床上、輪椅、床下三處進行過渡鍛煉,先在家屬的輔助下,將上肢被動抬高,伸直手臂,每次持續(xù)4 min左右為宜。待患者情況穩(wěn)定后,進行坐位訓練:患者取坐位,自己有意識地進行肩胛部運動,如將胳膊進行伸展或交叉,每次持續(xù)4 min左右為宜。此外,指導患者進行上身訓練,保持兩腿的膝關節(jié)伸直,前后活動上身,將身體盡量前傾,每次持續(xù)4 min左右為宜。經過一段時間的床上訓練后,待患者有所恢復,逐漸過渡為站立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可以借助支撐物輔助患者站立,從斜坡較小的站立逐漸向斜坡較大的站立靠近,每次3~5 min即可,逐漸轉換為自行站立。最后指導患者緩慢行走,進行步行訓練,每次向前挪動3~5步。④出院后康復護理。護理人員為患者制定院外康復訓練計劃,對于剛出院的患者,其平衡能力較差,鍛煉時需要有人看護并進行輔助,避免摔跤;每日合理安排運動時間,每次鍛煉應保持在1小時以內,避免患者過度勞累。另外囑咐患者嚴格遵循醫(yī)囑用藥,定期回院復查。
1.3 觀察指標①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BI)評分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估,滿分100分。分數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強。②神經功能。采用NIHSS量表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神經功能進行評估,評分范圍為0~42分,分數越高,患者神經受損越嚴重。③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滿意度問卷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估,滿分100分,分為滿意(>80分)、一般滿意(60~80分)、不滿意(<60分)三個等級,護理滿意度=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日常生活能力護理前,兩組患者的BI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 (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BI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實驗組的BI評分較對照組顯著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BI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BI評分比較(±s,分)
?
2.2 神經功能護理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實驗組患者的NIHSS評分較對照組顯著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NIHSS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NIHSS評分比較(±s,分)
?
2.3 護理滿意度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89.3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21%(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腦卒中會引起患者對側偏癱、同向偏盲等癥狀,該病患者以老年人為主,由于其年齡較大,身體素質下降,受病痛折磨極易產生負面情緒,不利于臨床治療和預后恢復[4]。因此,老年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臨床護理要求更高,臨床亟需尋找一種新的護理方式,以促進患者盡快康復,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關研究[5-6]表明,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可取得較好的應用效果。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早期康復護理,結果顯示,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BI評分高于對照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早期康復護理在提高腦卒中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減少其神經功能缺損癥狀、提高其護理滿意度方面效果顯著。分析原因在于:在早期康復護理中,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從多個角度展開針對性護理。通過早期心理疏導,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通過體位護理,可以有效減少患者因長期固定體位而出現(xiàn)壓瘡等并發(fā)癥;通過康復訓練,可以使患者在恢復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恢復自身機體功能,有效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此外,該方式還能夠在患者康復出院后為其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實施方案,可進一步鞏固臨床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護理可顯著提高老年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減輕其神經功能缺損癥狀,提高其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