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昕,王映伙,馮松青
(肇慶市端州區(qū)人民醫(yī)院 內科,廣東 肇慶 526040)
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的典型癥狀為喘息、咳嗽、氣促,嚴重者會出現喘憋現象,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1]。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的發(fā)生與支氣管細菌感染密切相關,因此臨床主要通過抗生素進行對癥治療,但長期使用抗生素會產生耐藥性影響治療效果,并對患者機體造成不同程度損傷[2]。孟魯司特鈉可特異性阻斷白三烯與其受體的結合,有效降低氣道內白三烯活性,阻止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1)受體活化、聚集,減輕氣道炎性反應[3]。本研究探討孟魯司特鈉聯合左西替利嗪對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患者癥狀消失時間及白細胞計數(WBC)、C反應蛋白(CRP)水平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7年11月至2020年5月間收治的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患者92例為研究對象,將46例采用孟魯司特鈉治療的患者納入對照組,將46例采用孟魯司特鈉聯合左西替利嗪治療的患者納入觀察組。觀察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22~59歲,平均 (39.42±4.05)歲;病程3~10年,平均(5.12±1.43)年。對照組男23例,女23例;年齡20~59歲,平均 (40.46±3.55)歲;病程3~10年,平均(5.11±1.73)年。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經胸片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確診為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②患者入院時伴有咳痰、憋喘、咳嗽癥狀;③患者及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入院前1 d接受過短效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治療者;②伴有先天性支氣管發(fā)育不良、心臟病、胸廓畸形、心律失常等疾病者;③合并慢性肺疾病、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④既往特異性皮炎發(fā)作史者;⑤肺部惡性腫瘤、支氣管哮喘者;⑥對本研究藥物不耐受者。
1.3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吸痰、補液,必要時給予吸氧等對癥支持,根據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觀察組在上述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孟魯司特鈉聯合左西替利嗪治療,口服孟魯司特鈉片(杭州民生濱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239,規(guī)格:10 mg/片)10 mg/次,每晚1次睡前服用;口服鹽酸左西替利嗪片(湖南九典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4566,規(guī)格:5 mg)5 mg/次,1次/d;連續(xù)治療4周。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孟魯司特鈉片口服治療,用藥方法與觀察組一致,連續(xù)治療4周。
1.4 評價指標①記錄并比較兩組的喘鳴音、咳嗽、氣促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②炎癥指標:治療前、治療4周后抽取兩組患者靜脈血2 mL,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CRP水平,采用濟南金浩峰技術有限公司SMART-I血液細胞分析儀檢測WBC水平。③血氧飽和度:治療前、治療4周后,采用邁瑞PM60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儀監(jiān)測患者的血氧飽和度(SpO2)。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癥狀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治療4周后,觀察組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s,d)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s,d)
住院時間觀察組 46 4.22±0.67 5.63±0.70 4.35±0.72 5.91±1.40對照組 46 5.53±1.02 6.32±0.54 5.26±0.47 7.22±1.38 t 7.281 5.293 7.178 4.520 P 0.000 0.000 0.000 0.000組別 n 喘鳴音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氣促消失時間
2.2 兩組的炎癥指標水平比較兩組治療前的炎癥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兩組的CRP、WBC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的CRP、WBC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炎癥指標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炎癥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 n CRP(mg/L)治療前 治療4周后 治療前 治療4周后觀察組 46 11.42±1.57 4.88±0.76a 12.57±3.13 7.64±2.26a對照組 46 11.54±2.46 6.53±1.18a 12.28±2.83 9.54±2.13a t 0.279 7.973 0.466 4.150 WBC(×109/L)0.781 0.000 0.642 0.000 P
2.3 兩組的SpO2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的SpO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兩組的SpO2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的SpO2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SpO2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SpO2水平比較(±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4周后 t P觀察組 46 90.86±2.12 98.34±1.27 20.528 0.000對照組 46 90.23±2.05 93.75±2.11 8.115 0.000 1.449 12.641 P 0.151 0.000 t
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是氣管、支氣管黏膜和周圍組織發(fā)生的非特異性炎性反應,潛伏期較長,病情進展相對較慢,其中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患者的主要癥狀表現為憋喘、咳嗽、呼吸急促等[4]。以往通常選擇糖皮質激素與抗生素等藥物進行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炎性反應和低氧血癥狀態(tài),減少患者痛苦[5],但該類藥物單獨使用并不能抑制患者體內的白三烯活性。
CRP是一種非特異的炎癥指標,能反映機體炎癥狀態(tài),水平越高一般炎癥越重。血管內聚集的大量CRP與脂蛋白結合將激活補體系統,導致促炎性介質的生成和釋放,加重患者炎癥狀態(tài),損傷血管內膜[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癥狀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治療4周后的CRP、WB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SpO2水平高于對照組,表明孟魯司特鈉聯合左西替利嗪治療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患者能縮短癥狀消失時間,降低患者血液中WBC、CRP水平。分析原因在于,孟魯司特鈉屬于白三烯受體拮抗劑,能通過特異性阻斷白三烯與其受體的結合,降低炎癥細胞活性,緩解氣道黏膜水腫、支氣管痙攣等炎性反應,從而抑制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患者的氣道高反應,加速氣促、喘息、憋喘等癥狀快速消退[7]。但單純采用孟魯司特鈉治療具有一定局限性,部分患者癥狀仍無法有效緩解。為提升治療效果,本研究觀察組采用孟魯司特鈉聯合左西替利嗪進行治療。左西替利嗪屬于選擇性組胺H1受體拮抗劑,經人體吸收后無需通過血腦屏障即可有效發(fā)揮抗組胺作用,經口服后60 min內藥物濃度即可達到最大峰值[8]。本研究觀察組的喘鳴音、咳嗽、氣促等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提示左西替利嗪在縮短藥物作用時間方面有明顯優(yōu)勢。吳俊超等[9]的研究認為,左西替利嗪可有效抑制白三烯和血小板激活因子活性,作用于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患者能緩解其氣道高反應性,加速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或消退,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孟魯司特鈉聯合左西替利嗪治療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患者能縮短癥狀消失時間,降低血液中WBC、CRP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