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青
摘 要:針對《經濟學》的課程特點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基于成果導向的教學理念,探究了《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模式,提出教學設計、教學方式及教學考核三方面的改革思路,并在此基礎上,以“在校大學生消費結構調研”項目為例,對成果導向教學改革的五個實施方案進行具體陳述,分析成果導向對于《經濟學》課程發(fā)展實踐教學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成果導向;《經濟學》;教學改革;實施方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9.055
《經濟學》課程是財經與管理類專業(yè)的核心基礎課程,是研究一般經濟活動基本規(guī)律的學科。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偏向理論知識的講授,對于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重視度不夠,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從而影響課程的教學效果。OBE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導向,以預期成果產出為目標,進行反向教學設計和正向教學實施,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等能力的培養(yǎng),實現課堂教學由灌輸課堂、封閉課堂、知識課堂向對話課堂、開放課堂、能力課堂的轉變。因此,可考慮采取成果導向的教學模式,結合針對性地案例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習參與度與積極性,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與實踐的能力。對此,很多《經濟學》課程的教師,在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將OBE理念引入《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改革中,并在不同角度進行了多方面地探究。
為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劉楊以北京工商大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課程為例,闡述了其在OBE導向的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以案例競賽嵌入實踐教學活動中,以社團活動與課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徐艷蘭等認為激發(fā)學生興趣是關鍵目標,可在《經濟學》課程的混合式教學中引入OBE理念,提出將學習成果進行預期設定、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及學習成果產出評價三階段模式。侯瀅等提出以激發(fā)學生自發(fā)式學習動力為目標,采用理論教學、案例討論及實踐報告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優(yōu)化考核體系,輸出高質量綜合人才。
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為目標,詹桂芬提出以學生應具備的能力作為經濟學教學改革的聚焦點,以此來反推課程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中運用互聯網實施翻轉課堂,在成果評價中引入積分環(huán)節(jié),并及時進行總結和反思。萬冰魂等通過分析教學改革的現狀,提出教學內容上要刪減或壓縮對專業(yè)相關性弱的理論內容,增加實踐性更強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采用導入式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再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方式并進行互動性教學,提高學生理論知識學習興趣及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劉曉紅等提出在經濟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中進入OBE理念,以產出為導向,指導學生大二開始加強科研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建立與社會資源協同育人機制,搭建實踐教學平臺,提高學生科研與實踐能力??梢妼W者注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實踐能力,著重于案例教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而對于具體的成果教學內容涉及較少,因此本文通過總結當前“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成果導向的教學改革思路,并以預設的項目成果“在校大學生消費結構調研”為例,進行具體的教學改革思路與實施方案探究。
1 《經濟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經濟學》課程由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兩部分組成,理論性很強,內容體系龐大且復雜,要求學生在一定學時約束下,系統(tǒng)掌握經濟學的理論知識,并能夠運用經濟理論分析現實問題,若僅依靠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其教學現狀并不樂觀。目前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課堂教學方式單一,忽視理論知識的應用與實踐
目前《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主要以課堂上的教師講授為主,并且一般都是大班授課,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和交流,無法具體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又由于西方《經濟學》課程的理論性較強,教師著重于理論知識的講授,并常常借助數學推導和建立經濟模型來論證所闡述的經濟理論,使得教學過程中理論內容偏多,缺乏知識的應用與實踐,偏離了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不利于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1.2 課程內容理論性與抽象性強,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
由于《經濟學》課程內容體系龐大,理論性強,其中的概念、公式與數學工具都比較抽象,本課程大都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學期開始,學生沒有經濟學的相關基礎,而且文理科的數學基礎也不盡相同,很多同學對課程入門感覺有難度,并且若教學僅以課堂的知識灌輸為主,或者輔以簡單的案例教學,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久而久之便會失去對本門課程的興趣,從而會影響課程的教學效果。
1.3 課程考核方式單一,缺乏過程性評價
《經濟學》課程的考核與評價方式大都由四部分組成,主要包括考勤、課程作業(yè)、單元小測與期末測試,并且期末測試成績占比最大。因此,部分學生為了考試成績,對于課程的學習以記憶理論知識為主,而缺乏獨立的思考,甚至對于概念、公式等內容進行考前突擊,既無法對理論知識有深入的理解,也無法做到學以致用,其應用與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這種考核方式體現了評價方式的單一性以及片面性,不能夠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缺乏其對學習過程的真實體驗。考核目的要從應試變?yōu)閼媚芰Φ奶岣?,課堂教學以外的實踐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2 基于成果導向的《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思路與內容
2.1 《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思路
針對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目標,《經濟學》應將課堂內的理論教學與課堂外的實踐教學結合起來,采用成果導向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利用經濟學知識分析一般的社會經濟現象及經濟問題的能力,并由教學設計模塊、理論教學模塊、社會實踐模塊、成果分享模塊以及考核評價模塊五個部分,構成《經濟學》成果導向教學的主體內容,最后將成果評價的結果納入整個課程考核體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