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艷
(甘肅省隴南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甘肅 隴南 746000)
腹股溝疝是由于腹壁缺損所致,可引起急性腹膜炎、腸管穿孔或壞死,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腹腔鏡下無張力疝修補術操作便捷、對機體損傷小、術后恢復快,但術后復發(fā)率高,并發(fā)癥較多。研究表明[1],圍術期優(yōu)質護理有助于減少腹股溝疝行無張力修補術患者減少并發(fā)癥,縮短住院時間。傳統(tǒng)護理僅圍繞醫(yī)囑進行,無法滿足患者個體化的需求??焖倏祻屯饪疲‵ast Track Surgery,F(xiàn)TS)理念綜合多學科內容,強調為患者實施全面圍術期護理,主要包括系統(tǒng)科學的健康教育、精湛的護理技術與細致化術后康復護理。臨床研究顯示[2],F(xiàn)TS 護理可縮短術后住院時間,促進術后恢復。本研究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患者采用FTS 護理,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3 月—2020 年5 月隴南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17 例腹股溝疝且擬行腹腔鏡無張力疝修補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FTS 組與對照組。FTS 組59 例,男性與女性分別為51 例、8 例,年齡33~67 歲,平均(58.43±10.65)歲;疝部位:單側49 例,雙側10 例;疝類型:直疝21 例,斜疝38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中專、大專及以分別為31 例、16 例、12 例。對照組58例,男性與女性分別為53 例、5 例,年齡36~69 歲,平均(58.76±9.41)歲;疝部位:單側51 例,雙側7例;疝類型:直疝19 例,斜疝39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中專、大專及以上分別為27 例、18例、13 例。2 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腹股溝疝診斷標準,具備手術指征,擬行手術;②凝血功能正常,既往無腹股溝疝手術史;③患者均知曉本研究詳情并自愿參與。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前列腺增生;②需行急診治療的嵌頓性疝、絞窄性疝;③存在認知功能障礙。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指導患者入院,進行常規(guī)術前宣教,術前禁食禁飲12 h,按照病情嚴重程度進行清潔灌腸,圍術期常規(guī)補液1500~2500 mL,術后留置胃腸減壓管道,傷口疼痛時進行止痛,告知患者家屬肛門排氣后可進食流質食物,尿管于術后5 d 拔除等。
TFS 組:實施TFS 護理,①術前護理:責任護士向患者介紹手術治療效果及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講解TFS 護理措施及臨床意義,鼓勵患者主動參與護理;由于手術時間較短,不進行腸道準備;術前禁食6 h,禁水3~4 h;術中易出現(xiàn)低血糖,及時給予適量葡萄糖液進行預防;②術中護理:手術室溫度調整至26 ℃并維持,為患者做好保暖,消毒麻醉時為患者雙肩加蓋肩套;協(xié)助患者選取適宜體位,以便于手術操作;圍術期進行限制性補液,依據手術時間補液500~1000 mL;③術后護理:術后根據患者狀況進行鎮(zhèn)痛;麻醉蘇醒后可進食流質食物;術后第1 天協(xié)助患者下床活動,根據患者耐受程度,逐漸增加活動量,注意活動遵循循序漸進原則;每天活動3~4次;術后不放置尿管,若放置,則于術后麻醉平面消失后拔除;麻醉藥物可影響患者膀胱膨脹敏感度,術后易出現(xiàn)尿潴留,因此術后應協(xié)助患者排尿。
(1)觀察并記錄2 組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
(2)疼痛評分及持續(xù)時間:疼痛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于術后1 d、3 d評定,并觀察患者疼痛持續(xù)時間。
(3)腹脹程度:無腹脹:腹部柔軟,腹圍無明顯增加,自覺無腹脹感;輕度腹脹:腹部略堅硬,腹圍增加少于1 cm,切口無脹痛感;中度腹脹:腹部堅硬,腹圍增加1~2 cm,患者有腹脹感,切口脹痛可耐受;重度腹脹:腹圍增加2 cm 以上,自覺強烈腹脹感,切口脹痛難忍。
(4)并發(fā)癥:統(tǒng)計2 組陰囊血腫、尿潴留、異物感硬結、切口愈合不良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計數資料如腹脹總發(fā)生率、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以%表示,采用檢驗或Fisher 確切概率法。以()描述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等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數據處理使用SPSS 23.0 軟件。
FTS 組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表1)。
表1 2 組胃腸功能恢復及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表1 2 組胃腸功能恢復及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術后1 d,2 組VAS 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3 d,F(xiàn)TS 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疼痛持續(xù)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表2)。
表2 2 組疼痛程度及持續(xù)時間比較()
表2 2 組疼痛程度及持續(xù)時間比較()
FTS 組腹脹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3)。
表3 2 組腹脹程度比較 例(%)
2 組均無切口愈合不良,F(xiàn)TS 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5.08%,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12.07%(P>0.05)(表4)。
表4 2 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腹股溝疝以手術治療為主,傳統(tǒng)疝修補術強行縫合不同組織、不同層次的肌肉與韌帶,臨床效果確切,但由于損傷人體正常生理解剖結構,術后復發(fā)率較高,并發(fā)癥較多。無張力疝修補術可保留正常的生理解剖結構,縫合無張力,在腹股溝疝治療中的應用愈加普遍[3]。無張力疝修補術為小型手術,圍術期有效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減少并發(fā)癥,促進術后康復。常規(guī)護理重點在于促進傷口愈合,認為術后絕對休息有助于傷口愈合,忽略運動、合理飲食對術后康復的作用。FTS 理念作為外科康復理念強調在圍術期采用一系列經循證醫(yī)學證據證實的護理措施以改善患者圍術期狀態(tài),減輕手術應激,預防術后并發(fā)癥。研究表明[4],F(xiàn)TS 護理具有加速腹股溝疝患兒術后康復,縮短住院時間,減少醫(yī)療費用的作用。目前FTS 護理在我國胃腸道腫瘤、肝膽疾病等手術圍術期應用較多[5-6],且效果顯著。
FTS 既是成熟的理論方法,也是重要的護理操作,護理人員在該理念指導下進行護理干預具有科學性與系統(tǒng)性,能夠阻斷多種因素引起的機體應激反應,有利于術后康復。本研究中實施FTS 護理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實施常規(guī)護理的患者,且有助于無張力疝修補術患者術后恢復。FTS 護理從入院至出院對護理流程進行了優(yōu)化與細化,術前不進行灌腸,將術前禁食時間由12 h 縮短至6 h,禁水時間為術前3~4 h,并在術前補充葡萄糖,以預防術中低血糖。FTS 護理注重調整飲食方案,術后鼓勵患者盡早流質飲食,下床活動等,有助于減輕術后麻醉狀態(tài)下腸道壓力,促進胃腸功能快速恢復,降低腹脹發(fā)生率[7]。本研究顯示,F(xiàn)TS 組腹脹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因此,F(xiàn)TS 護理可降低無張力疝修補術后腹脹發(fā)生率。易春艷研究指出[8],F(xiàn)TS 護理有助于促進胃腸功能恢復,降低腹脹發(fā)生率,與本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胃腸功能恢復越早患者進食越早,進食能夠降低腸黏膜屏障功能障礙,預防腸道細菌移位,進而預防腹腔感染,利于患者術后快速康復。本研究中FTS 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但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赡芘c本研究樣本量較少有關。
綜上所述,腹股溝疝患者圍術期進行FTS 護理可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減輕術后疼痛,使患者盡早下床活動以預防腹脹,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