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紅
(甘肅省隴西縣第一人民醫(yī)院,甘肅 隴西 748100)
骨質疏松性骨折是一種在老年人群中常見的骨折類型,患者骨折后往往伴隨有關節(jié)疼痛、關節(jié)受限等癥狀,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1]。手術是治療骨質疏松性骨折的主要手段,但在圍術期患者受到病情影響,易出現(xiàn)負性情緒,自我效能感低下,不利于其預后,需對患者采取護理措施進行干預。階段性心理護理融入“階段性”護理理念,屬于專科護理模式,為探討該護理模式用于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中的作用,本研究選擇隴西縣第一人民醫(yī)院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60 例(2018 年1 月—2019年12 月)進行研究。
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將隴西縣第一人民醫(yī)院創(chuàng)傷骨科60 例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納入,患者被隨機分為兩組各30 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對照組年齡60~83 歲,平均(71.59±9.28)歲,男16 例,女14 例,致傷原因為交通事故21 例、高空墜落7 例、跌倒2 例;觀察組年齡60~84 歲,平均(71.80±9.13)歲,男17 例,女13 例,致傷原因為交通事故22 例、高空墜落6 例、跌倒2 例。比較年齡、性別、致傷原因均得出P>0.05,研究可比。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中倫理學原則,患者在知情情況下同意參與研究。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術前準備好手術需要使用的器械、藥品,協(xié)助患者完成術前各項檢查項目;術后嚴密監(jiān)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指標,每隔2 h 由護士或患者家屬幫助患者翻身1 次。
觀察組除常規(guī)護理措施外,還對患者采取階段性心理護理措施。(1)術前心理護理:與患者溝通,先向患者做自我介紹,再圍繞與病情無關的輕松話題(如興趣愛好)進行交流,誘導患者講述在骨折后的生活改變、情緒變化,了解患者心理動態(tài),與患者共同分析負性情緒出現(xiàn)的原因,再針對患者進行安撫,對其進行開導,鼓勵患者勇敢面對病情,再為患者詳細介紹手術對于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重要性,列舉注意事項,為患者舉例說明既往手術治療后預后良好的病例,給予患者正向暗示;(2)術后心理護理:術后首先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在術后存在的疑問并解答;其次,為患者說明術后康復訓練對骨折愈合的重要性,幫助患者正確認識康復訓練;最后為患者康復訓練進行指導,傳授給患者在康復訓練過程在的情緒調節(jié)技巧,如腹式呼吸、音樂冥想等,使患者心態(tài)趨于平和,積極配合康復訓練;(3)出院后心理護理:出院當天,發(fā)放給患者健康知識手冊,建立微信群,邀請患者入群,在出院后通過微信與患者進行溝通,定期在微信群內推送居家康復小知識,及時答復患者疑問,并安撫患者,鼓勵患者在居家期間積極進行康復鍛煉。
比較兩組自我效能、負性情緒、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等評分。
自我效能評分[2]:采用自我效能量表(SES)評估,共有8 個條目,單個條目1~4 分,總分8~32 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差。
負性情緒評分[3]:焦慮選擇SAS 量表評估,總分100 分,得分越高越焦慮,臨界值為50 分;抑郁采用SDS 量表評估,總分100 分,得分越高越抑郁,臨界值為53 分。
睡眠質量評分[4]: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評估,共有7 個條目,單個條目0~3 分,總分0~21 分,得分越高,睡眠質量障礙越嚴重。
生活質量評分[5]:采用由WHO 制訂的WHOQOLBREF 簡表評估,包含有生理、心理、環(huán)境及社會關系4項,單項0~100 分,得分越高越好。
應用SPSS 26.0,計數(shù)資料(n)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 檢驗,P<0.05 時有顯著差異。
自我效能評分組內比較,護理后顯著低于護理前(P<0.05);自我效能評分組間比較,護理前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有顯著差異(P<0.05)(表1)。
表1 自我效能評分比較()
表1 自我效能評分比較()
注:與本組護理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兩組的SAS、SDS、PSQI 評分在護理后于護理前相比均顯著降低,而護理后的SAS、SDS、PSQI 評分在觀察組中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2)。
表2 負性情緒、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2 負性情緒、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護理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生活質量評分組內比較,護理后均顯著高于護理前(P<0.05);生活質量評分組間比較,護理前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有顯著差異,觀察組更高(P<0.05)(表3)。
表3 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3 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護理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群中常見的一種代謝性疾病,患者骨量減少,骨骼脆性增加,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骨折發(fā)生[6]。老年人群發(fā)生的骨折以骨質疏松性骨折為主,骨折后患者骨折端出現(xiàn)腫脹、疼痛等癥狀,關節(jié)活動受限,給其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不便[7]。臨床上針對骨質疏松性骨折主張實施手術治療,可有效復位、固定骨折端,促使骨折逐漸愈合,改善關節(jié)功能,但在圍手術期,由于患者對疾病和手術認知不足,其心理狀況欠佳,影響到術后康復。
合理的護理措施是減輕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圍手術期負性情緒的重要途徑,常規(guī)護理措施以術前準備、術后生命體征監(jiān)測為主,護理措施對患者心理方面的關注度不足,對其心理狀況的改善效果欠佳。心理護理是專門針對患者負面心理實施的??谱o理措施,其護理措施的針對性強,而階段性心理護理是根據(jù)患者病情及治療特點,將護理過程分為不同階段,在不同階段實施側重點不同的心理干預措施,如術前心理護理以正向暗示、入院宣教、安撫等為主,術后心理護理以康復訓練期間的鼓勵、指導為主,出院后心理護理以微信群解答疑問、鼓勵為主,可針對患者不同階段的心理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全面消除負性情緒[8]。本研究發(fā)現(xiàn):(1)護理后,SAS、SDS 評分觀察組相比于對照組更低,P<0.05,說明階段性心理護理對患者心理狀況的改善效果良好;(2)護理后,自我效能評分在觀察組中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階段性心理護理可促使患者自我效能感增強,有利于促使患者更加積極地配合康復訓練;(3)護理后,PSQI 評分觀察組相比于對照組更低,生活質量評分更高,P<0.05,說明階段性心理護理可間接提升睡眠質量、生活質量,這主要是因為階段性心理護理減輕了患者負性情緒,提高了其自我效能感,有利于促進骨折端愈合,改善預后,減輕病痛給其睡眠及日常生活造成的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階段性心理護理可對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起到增強自我效能的作用,減輕其負性情緒,有利于提升其睡眠及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