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英
(江蘇省無錫市愛爾藝術幼兒園 江蘇無錫 214000)
又到一年中秋節(jié),觀察“月亮”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9月20日(農(nóng)歷八月十一日)陽陽對我說:“老師,我看到了月亮”,“我也看到過月亮”……我問道:你們都看到月亮了嗎?哦!今天晚上我們都去看看月亮的樣子吧。
第二天,他們剛進門就迫不及待地交流,于是,我組織晨間談話:“你們看到的月亮像什么?”“像幼兒園的輪胎”“像個皮球”……
有了觀察月亮的興趣,我鼓勵孩子們想辦法把看到的月亮記錄下來,接下來幾天,孩子們很開心地觀察月亮,有的是爸爸媽媽拍的照片,有的是自己畫的月亮。
孩子們天天觀察月亮,閱讀時說著“眉毛月亮、半圓月亮、香蕉月亮……”
老師的思考:活動源于孩子們的生活發(fā)現(xiàn),鼓勵孩子們回家觀察月亮并想辦法記錄下來,開始只有幾位小朋友參與觀察月亮的活動,當孩子們帶來照片和自己畫的月亮時,教師肯定了孩子們觀察的結果,接著幾天,孩子們天天回去觀察月亮,不斷產(chǎn)生新的興趣點、新的問題,幾位小朋友觀察月亮的興趣不僅激起了同伴的興趣,還激起了家長和老師的興趣,爸爸媽媽天天和孩子們一起觀察月亮、記錄月亮,在幼兒園區(qū)域為孩子們提供豐富、適宜的月亮圖書,引導孩子們以自己的經(jīng)驗為基礎理解圖書的內(nèi)容,激發(fā)了其探索月亮的興趣和好奇心。
9月24日(農(nóng)歷八月十五)庭玥帶來兩張不一樣的照片圖,激起了大家的興趣,庭玥說:“吃飯的時候我看到月亮在樹的前面,睡覺時又到房子上面去了?!?/p>
接著,很多位小朋友都帶來了不同時間拍攝的照片,希希說:“我在洗澡的時候看到月亮在樹的前面,等我睡覺的時候,看到月亮被樹遮住了一半?!焙⒆觽冇貌煌绞降谋碚饔涗浽铝列凶叩臅r間,形成了自己的“月亮日記”。
連著好幾天,孩子們發(fā)現(xiàn)月亮一會兒在房子前面,一會兒在房子的旁邊,大家都興致勃勃比劃手腳地訴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興趣從月亮的外形轉移到了月亮的運動上。
孩子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努力。當他們通過畫畫、符號來表現(xiàn)對月亮的理解時,證明他們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自己的視角觀察月亮變化的差異,在與同伴彼此分享時,不僅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傾聽能力、認知能力也得到提高,還從同伴那里獲得了觀察經(jīng)驗。
來園活動時,小錢拿著自己畫的黑黑的圖片說:“昨天晚上沒有月亮”。希希說:“有的呀,只不過是很晚出來的?!泵拭剩骸瓣幪焓菦]有月亮的,月亮躲在云層里了?!?/p>
在農(nóng)歷8月19日的早上,尚武漲紅著小臉比劃著“我剛才看到月亮了”,早上也能看見月亮?這個問題激起了大家的興趣,你們一起查找答案:“下弦月前后,月亮位于太陽的西面。月亮比太陽早升起幾個小時,黎明,太陽還沒出來,月亮已經(jīng)掛在微亮的天空中了?!彼阅茉谏嫌變簣@的時候看見月亮。接著幾天,天天有小朋友拍到早上的月亮,說著:“原來月亮真的會動!”我感慨:“你們這樣對感興趣的問題刨根問底,真是讓我也長見識了。”
老師的思考:在項目開展的過程中,真驚異這些孩子們的答案,他們的想象力真豐富,他們的回答真精彩。這些充滿了靈氣的回答,每一個都是一個不同的月亮。家長們見證了孩子們觀察月亮變化的過程,每天拍月亮、查找月亮的資料、閱讀月亮圖書也成了和孩子一起的約定,活動不僅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感情,還使家長們也懂得了很多關于月亮的知識。
游戲時間,孩子們通過自主動手探索、發(fā)現(xiàn)月亮真的會轉動哦。
老師的話:當你們出于好奇對所觀察到的進行提問時,驚訝于你們深入理解問題的能力,老師用發(fā)展適宜性的回應來滿足你們的好奇,進一步加強了你們的認知過程并提高了你們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教師的思考:游戲是孩子們最主要的活動,也是他們最大的興趣,孩子們在反復嘗試、反復探索中知道了太陽、地球、月亮之間的關系,在玩中學、學中玩,專注學習的品質(zhì)是老師也要學習的,孩子們不僅習得了月亮的知識,還體驗了和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
在又一次探索時,孩子們有計劃地觀察月亮的運動軌跡,在探索中驚奇地告訴我:“月亮是繞著地球轉的”,在區(qū)角里,孩子們合作探索、觀察月亮的運動,還把學到的兒歌運用到了觀察月亮的變化上。
隨著項目的深入,從個別家長參與到2個、3個直至全班家長參與,和孩子一起通過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觀察,給孩子提供不同的觀察工具,引導孩子去發(fā)現(xiàn)、觀察,能用符號和圖畫進行記錄。
老師的思考:在連續(xù)觀察中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月亮的不同形態(tài)和月亮是會運動的,自由活動時談論著自己的月亮照片,交流著八月十八為什么沒有看到月亮,通過和爸爸媽媽一起查找資料,知道了農(nóng)歷初一過后月亮每天出來的時間會晚52分鐘,而教師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表達、表現(xiàn)自己想法的機會,活動中你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會用圖畫和符號表達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也是我了解孩子們以及制定下一步教學計劃策略的基礎。
我問道:“關于月亮你們還想知道什么?月亮上有跟幼兒園一樣的桂花樹嗎?小白兔、嫦娥在干什么?”……神話故事里有無窮的想象力,孩子們想象著“月亮上有什么。”在10月15日(農(nóng)歷九月初七日)我們來到天一中學天文社,第一次用天文望遠鏡觀察月亮,好激動?!拔铱吹皆铝辽嫌泻芏嘈《炊础⑦€有很多灰,月亮真的是在動?!?/p>
“原來月亮上是沒有嫦娥的,那是個神話故事,月亮表面看上去有玉兔……”“我想去看看”……基于孩子們有想去月亮上看一看的愿望,在10月16日(農(nóng)歷九月初八),一起觀看了“登月”視頻,“我要穿上宇航服去看月亮”“我要……”孩子們開始做起了登月計劃,還說要把我們的國旗插在月亮上。
老師的思考:唯有通過觀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內(nèi)在需要和個別差異,以決定如何協(xié)調(diào)環(huán)境,并采用應有的態(tài)度來配合兒童成長的需要。觀察孩子不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還需要敏感的心靈,要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傾聽他們的心聲,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和孩子零距離接觸。
科學區(qū)“天文館”游戲活動吸引了孩子們,邊操作邊說:“我看到月亮了,上面是有一個個小洞洞”“剛剛飛過去的是金星”“月亮旁邊的是地球”……
整個活動,老師順應孩子們的需求,為其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戲的機會,有時老師退出孩子們的活動圈,在一旁觀察孩子們的活動,關注他們在運用新方法解決問題后再次開展活動的進展情況。筆者及時調(diào)整、更新觀察策略,為其成長提供“支架”,滿足他們的需要,孩子們還把觀察月亮發(fā)生的事情畫成了連環(huán)畫。
觀察月亮的活動持續(xù)了將近一個月,我體驗到課程最令人興奮的部分,即一步一步的計劃,我每天匯總記錄孩子們談話的即時貼、分析孩子們的月亮照片記錄單、為我決定給孩子們提供哪些經(jīng)驗和材料提供了指引?;顒又?,孩子們獨特的筆觸、語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以及對自然界美的事物的關注。而我跟隨孩子們觀察月亮的進度,不斷調(diào)整思維導圖,有個信念逐漸清晰:即觀察記錄是思維過程的體現(xiàn),也是生成課程的支柱。
關于月亮的問題,孩子們又談到:月亮周圍還有什么?離月亮最近的是什么行星?月亮上有水嗎?
看來,“月亮”的故事還將持續(xù)下去……
老師在整個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善于觀察和思考,實施過后更要學會去反思。要反思在實施過程中目標落實的是否合理,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是否得當,每個活動在安排過程中是否符合幼兒的認知經(jīng)驗及發(fā)展特點,游戲中材料的提供是否豐富,是否為一些有價值的活動提供了延伸和開拓的平臺。更要反思如何提供一些合理性的建議,使整個主題內(nèi)容更具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