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俏蘭,周書劍,吳曉珩,徐定英
深圳市龍崗中心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116
壓力性損傷在昏迷、癱瘓、慢性消耗性疾病等長期臥床患者中多發(fā)[1-2],一般是由機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導致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局部皮膚及皮下組織持續(xù)缺血缺氧所致[3],以局部組織紅熱、腫痛、破潰壞死為主要癥狀表現(xiàn),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ICU 中收治的患者多為危重癥,病情危重、營養(yǎng)攝入不良,加上長期臥床,出現(xiàn)壓力性損傷的風險較高,會延長住院時間,增加經濟負擔[4],因此有效預防壓力性損傷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預見性壓力性損傷預防護理在ICU 患者中的實施效果進行觀察,研究結果如下。
選取2017 年7 月—2020 年5 月期間深圳市龍崗中心醫(yī)院接收的ICU患者68例,按照就診時間分為兩組,對照組34 例(2017 年7 月—2018 年12 月)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34 例(2019 年1 月—2020 年5 月)實施預見性壓力性損傷預防護理。對照組中男20 例,女14 例;年齡22~74 歲,平均年齡(45.45±4.28)歲。疾病類型:多發(fā)傷8例,重度顱腦外傷10例,心血管與肺部等慢性疾病16例。觀察組中男21例,女13例;年齡23~75歲,平均年齡(45.52±4.33)歲。疾病類型:多發(fā)傷9例,重度顱腦外傷11例,心血管與肺部等慢性疾病1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ICU 重癥患者;(2)入ICU 時間超過24 h 者;(3)Braden 量表評分≤12 分的患者。排除標準:(1)存在皮膚疾病者;(2)器械接觸部位皮膚破損、潰爛者;(3)家屬放棄治療者;(4)入院前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精神障礙者;(5)轉院治療或死亡者。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的病情、生命體征變化加強監(jiān)測,定時為患者清潔皮膚并協(xié)助其翻身拍背,放置氣墊床并保持床單整潔干燥,遵醫(yī)囑放置或拔出醫(yī)療器械,做好ICU護理。
觀察組實施預見性壓力性損傷預防護理。(1)建立預見性護理小組:成員包括護士長(組長)、經驗豐富的高年資護理人員,組織護理小組成員參與壓力性損傷相關知識的培訓,掌握壓力性損傷的發(fā)生原因、評估方法以及防治方法,提高自身護理技能。(2)風險評估:在患者進入ICU后應用Braden量表評估其發(fā)生壓力性損傷的風險,同時制定針對性的預防性干預措施,在執(zhí)行預防性干預措施期間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及時糾正存在的問題。(3)心理干預:針對意識清醒的患者,與其加強溝通交流,告知其壓力性損傷相關知識以及危害性,促使其正確認知和對待壓力性損傷,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工作。(4)體位干預:中低?;颊呷臻g每隔2 h 更換一次體位,夜間間隔時間為3 h,高?;颊邉t每隔1 h 翻身1 次,行良肢位擺放;患者取側臥位時,放置軟枕于患者背部。(5)早期防護工具:小組成員結合患者的體質量、病情為其選擇合適的減壓器具以及保護器具,同時對患者容易出現(xiàn)壓力性損傷的部位定時清潔并粘貼泡沫敷料,以減少壓力性損傷發(fā)生。(6)營養(yǎng)支持:小組成員根據(jù)患者的NRS 2002 營養(yǎng)風險篩查量表評估結果予以營養(yǎng)干預,確保營養(yǎng)攝入均衡,指導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減少營養(yǎng)不良情況的發(fā)生。(7)器械干預:結合患者的自身條件為其選擇合適的醫(yī)療器械,每日對器械接觸部位皮膚進行檢查,并保證接觸部位皮膚清潔干燥;應用預防性輔料。
(1)觀察兩組患者的壓力性損傷發(fā)生情況(原因、嚴重程度、發(fā)生率)。壓力性損傷嚴重程度分期:1 期:指壓不變白紅斑、皮膚完整;2 期:部分皮層缺失并伴隨真皮層暴露;3 期:全層皮膚缺失并常??梢娭尽⑷庋拷M織和邊緣內卷;4 期:全層皮膚、組織缺失并可見或直接觸及筋膜肌肉肌腱韌帶軟骨或骨頭;不可分期壓力性損傷:全層皮膚、組織缺失且由于被腐肉、焦痂掩蓋而不能對組織缺失的程度進行明確;深部組織壓力性損傷:深部組織完整或破損的局部皮膚出現(xiàn)持續(xù)指壓不變白的深紅色、紫色、栗色;附加的壓力性損傷:醫(yī)療器械相關性壓力性損傷、粘膜壓力性損傷。(2)觀察兩組患者的康復相關指標。(3)兩組患者填寫科室自行設計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量表,量表總分為0~100分,90~100分表示非常滿意,80~89 分表示基本滿意,<80 分表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shù)×100%。(4)應用科室自制護理技能評分量表評價15名ICU護理人員的預防壓力性損傷護理水平,共4個方面,總分為40分,以得分高為優(yōu)勢。
采用SPSS 21.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壓力性損傷發(fā)生率比對照組明顯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壓力性損傷發(fā)生率比較例(%)
觀察組患者的壓力性損傷嚴重程度比對照組更輕(P<0.05),見表2。
表2 兩組壓力性損傷嚴重程度比較例(%)
觀察組患者的ICU 機械通氣時間、ICU 治療時間、壓力性損傷愈合時間、住院時間比對照組明顯更短(P<0.05),見表3。
表3 兩組康復相關指標比較(±s)d
表3 兩組康復相關指標比較(±s)d
組別對照組(n=34)觀察組(n=34)tP ICU機械通氣時間6.88±1.82 4.00±1.38 7.352 0.001 ICU治療時間9.61±1.75 5.67±1.49 9.996 0.001壓力性損傷愈合時間3.01±0.72 2.00±0.46 6.893 0.001住院時間13.69±2.85 9.42±2.15 6.974 0.001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觀察組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護理技能評分比較(±s)分
表5 兩組護理技能評分比較(±s)分
組別對照組(n=15)觀察組(n=15)tP壓力性損傷相關知識7.00±1.04 8.65±1.20 4.024 0.001健康教育7.42±1.06 8.79±0.87 3.869 0.001醫(yī)療器械操作8.11±0.95 9.01±0.72 2.924 0.007皮膚微環(huán)境管理6.69±1.17 8.34±1.25 3.732 0.001
壓力性損傷的發(fā)生同營養(yǎng)不良、皮膚抵抗力下降以及壓力因素等存在相關性[5-6],ICU 患者容易發(fā)生壓力性損傷,導致病情加重,進而對臨床治療效果產生影響,影響康復效果,故積極預防或減少壓力性損傷的發(fā)生對于ICU患者預后的改善十分重要。
常規(guī)護理在預防壓力性損傷方面存在護理內容不全面且缺乏科學性、計劃性、針對性的問題[7],因此效果不太理想。預見性壓力性損傷預防護理具有前瞻性、預見性的特點,能夠針對壓力性損傷發(fā)生原因采取相應的預防干預措施,因此能夠獲得更好的護理效果。本次研究中,對護理小組成員進行培訓,能夠提升護理人員對壓力性損傷相關知識、技能的掌握度,在護理工作中規(guī)避風險[8];風險評估能夠篩查出高?;颊?,并加強對高?;颊叩年P注和干預[9];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則能夠提高患者對壓力性損傷的認知水平,減輕負面情緒,促使護理依從性提高[10];體位干預能夠使壓力、摩擦力、剪切力減輕,促使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得到改善[11-12];借助早期防護工具可較好地改善局部組織受壓情況[13],避免出現(xiàn)壓力性損傷;營養(yǎng)支持能夠減輕營養(yǎng)不良發(fā)生風險,滿足患者的機體營養(yǎng)需求[14],促進機體抵抗力提升;器械干預能夠避免醫(yī)療器械造成的皮膚損傷[15]。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壓力性損傷發(fā)生率、嚴重程度均較對照組低,康復時間更短,護理滿意度更高,且提升了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評分,充分說明了預見性壓力性損傷預防護理的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對ICU 患者實施預見性壓力性損傷預防護理可有效預防壓力性損傷的發(fā)生,降低嚴重程度,促進患者早日康復,護理效果令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