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花
【摘要】本文針對當前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不高的情況,提出營造濃郁的“書香”環(huán)境、把課內外結合起來、搭建展示閱讀平臺等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興趣的策略,使學生讀而樂、樂而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小學生 課外閱讀 興趣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13-0006-02
陶行知先生說過“看書如同吃飯一樣的要緊,也是生活所必需的”“農人要用書,工人要用書,商人要用書,兵士要用書,醫(yī)生要用書,畫家要用書,教師要用書,唱歌的要用書,做戲的要用書,三百六十行,行行要用書。書是三百六十行之公物”。由此可知,書極其重要。但是今天的書本閱讀氛圍并不好,整個社會幾乎都被網(wǎng)絡的快餐文化所左右,人們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用在與閱讀沒有多大關系的頁面瀏覽上,這種瀏覽最多只能算淺閱讀。小學生也跟大人一樣,一有空就瀏覽手機,看許多無關的“閑事”,閱讀書本的興趣普遍不高??梢?,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教師當下非常重要的任務。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特別是課外閱讀,接觸許多新知識、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拓寬視野,豐富文學涵養(yǎng)、積淀文化精髓,培養(yǎng)聽、說、讀、寫等能力,使小學生喜歡閱讀,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并樂于思考和表達,從而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一、營造“書香”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陶行知先生提出“創(chuàng)造藝術之環(huán)境”的主張,這說明,他非常重視環(huán)境陶冶情操的作用。因此學校要重視“校園文化”這一本“活書”,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置身于精神文明寶庫之中的感覺,用校園這一本蘊藏著無窮魅力的“活書”熏陶學生,使之對學生的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起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一)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
學校利用校園內宣傳長廊建立“誦讀長廊”,在教學樓走廊的墻上貼論語、唐詩、宋詞等;在教室里懸掛名言警句;在學習園地展示學生閱讀活動成果,比如,好文章、讀后感、詩配畫、手抄報、書法等;在黑板的一角抄“每周一詩”;在每節(jié)語文課前讓學生朗讀一首詩;要求學生每月讀一本書,讓學生每人每月推薦至少一本自己看過的書或自己喜歡的書;建立班級交換圖書角,讓學生有充足的書籍。學校不定期地開展班級讀書交流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朗讀優(yōu)美句段、講一段故事、說一個感悟、談一次心得,從一點一滴做起,慢慢地引導學生讀書,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引導學生走進書海、走近經(jīng)典,耳濡目染優(yōu)秀文化,讓書香氣息熏陶每一個幼小的心靈。
(二)渲染和烘托閱讀氣氛
“書聲瑯瑯,文墨溢香”。學校抓好早讀和午讀的教育環(huán)節(jié),用書聲感染學生,使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樂于讀書,與書交朋友。學校每周開一次課外閱讀課,利用這一節(jié)課給學生講課外書上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引起他們讀書的欲望,并鼓勵學生到市圖書館、少兒圖書館以及學校圖書室借閱書籍,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在課堂上,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用從課外閱讀中獲得的知識回答課堂問題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作文中引用到課外閱讀中學到的美詞佳句時,及時給予表揚;在平時里,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在交流中能使用成語、修辭等準確地表達時,及時給予贊美,從而刺激學生多看書愛看書。每周評出班上的“讀書之星”,讓學生知道,課外閱讀不但能增長知識,而且能讓自己更具魅力。學校組織學生成立閱讀小組,不定期地舉辦閱讀比賽,評選校園“讀書之星”,并發(fā)揮“讀書之星”的榜樣力量,讓“讀書之星”引領更多的學生去閱讀、愛閱讀。
(三)幫助家長營造閱讀的環(huán)境
家是學生身心棲息地,是學生心靈的港灣。在這樣溫暖的地方營造閱讀的環(huán)境,引導學生閱讀,與書交上朋友,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好辦法。有的家長會說,我是一個大老粗,也識不得幾個字,每天都忙于生計,哪有時間陪伴孩子讀書?就是有時間了,我又哪里懂得如何指導孩子閱讀?讀書不是學校的事,老師的事么?其實不然,營造家庭讀書環(huán)境并不是說一定要家長陪著讀,或者帶孩子一起讀,而是教育和引導孩子從小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從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起,家長就要學會找一些能激勵孩子閱讀的辦法去刺激孩子,讓孩子認識到閱讀的好處。比如,讓孩子閱讀和解釋新買來的一些小電器或一些生活用品的說明書,讓孩子意識到讀書的用處。為了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學校給家長發(fā)布《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倡議“和孩子一起讀書,享受閱讀的快樂”;舉辦“家長應如何引導孩子養(yǎng)成閱讀習慣”的主題講座;建議家長為孩子提供課外閱讀所需的書籍,讓孩子擁有自己獨立的書桌、書櫥;把書放在孩子隨時可以看到、拿到的地方,讓孩子能自由地閱讀并保證孩子每天有30分鐘的課外閱讀時間;盡可能陪著孩子讀同一本書,講同一個故事,共同找尋書中的樂趣。
二、課內外結合,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陶行知先生認為,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體,“學”和“樂”不可分離。心理學家拉扎勒斯說,興趣比智力更能促進學生勤奮學習。由此可見,對年齡較小、自制能力較差的小學生來說,開展課外閱讀,興趣就顯得格外重要。因此,我們要從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選擇適合小學生年齡段的閱讀材料,立足課堂,拓展課外,讓課內課外的閱讀互相促進、互相補充,并有效地融合為一個整體。
(一)推薦好書引趣
只有適合孩子口味的書籍,他們才會感興趣。低年級的學生喜歡形象鮮明又有趣味的內容,教師可推薦卡通、繪本童話、民謠、兒歌等活潑有趣的讀物。中年級的學生,思維開始由形象思維逐步走向抽象邏輯思維,喜歡看一些幽默、偵破、科學類、天文書籍等,教師可向他們推薦這方面的圖書和雜志。高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對課外書籍有了一定的欣賞水平,喜歡閱讀專門性的游記類讀物、科幻小說、優(yōu)美短小的散文和言情小說以及中外名著,教師可以根據(jù)他們的興趣推薦相應的對他們身心健康有益的書籍,鼓勵他們不斷地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速度,擴大閱讀面。
(二)巧用課堂教學激趣
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關鍵在于教師。在課堂上,教師要教會學生閱讀,讓學生嘗到閱讀的甜頭,因此要想方設法運用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和閱讀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在每一節(jié)閱讀課中充分享受閱讀帶給自己的快樂。
1.運用多媒體網(wǎng)絡,激發(fā)學生讀書的欲望
網(wǎng)絡上的閱讀資源有形象的動畫、絢麗的色彩、迷人的語音等,往往能很快抓住孩子們的心。比如,為了指導學生閱讀童話故事《小紅帽》,教師從網(wǎng)上下載FLASH動畫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看著形象生動的畫面,聽著聲情并茂的朗誦,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2.用表演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當學生閱讀一些神話故事或寓言故事時,教師可鼓勵學生編排課本劇,在閱讀課或班隊活動課上表演,以此培養(yǎng)學生讀、寫、說及模仿能力,促使他們認真學習故事中人物的語言,理解故事人物中的表情、動作,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在表演中,學生嘗到了閱讀帶給他們的快樂,培養(yǎng)了閱讀興趣,從動人的故事中學會了分辨美與丑、是與非、正義與邪惡。
(三)課外遷移,體味樂趣
當學生的閱讀興趣被調動起來了,有了閱讀的沖動以后,教師應有意識地把課堂內容向課外遷移。例如,在教學《蜜蜂》一文后向學生推薦法布爾的《昆蟲記》,在教學《觸摸春天》后推薦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的光明》,教學《竊讀記》后推薦林海音的《城南舊事》,等等。讓學生擴大閱讀空間,在閱讀中品味故事,學習美的詞句、美的篇章。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社會閱讀資源擴大閱讀量。比如,利用書店、超市的書柜、網(wǎng)絡、閱覽室、圖書館、班上的讀書角進行閱讀,拓展閱讀渠道,讓學生徜徉在書海中,親近母語,陶冶情操。
(四)利用班級博客,交流閱讀感受
教師可創(chuàng)建班級博客,讓學生有話可說,有地方可說。博客可分為幾大類,讀書閣、習作集、讀書筆記、閱讀手抄報等。當學生看到自己的習作刊登出來后,會倍感興奮和鼓舞;當學生看到同班同學浸透著情感的文章時,也會激動不已,向往不已。當學生看到自己發(fā)表的文章的評價欄里有讀者留下激勵的文字時,心里也會特別高興。
三、搭建展示閱讀平臺,促進習慣養(yǎng)成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重要理念。他提出的“做中學,做中教”的主張說明教和學都是以“做”為中心。在課外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搭建展示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閱讀,在實踐中體會,把閱讀當作生活中的一部分,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課前3分鐘的閱讀交流。每節(jié)課利用課前3分鐘,讓學生輪流上臺說自己學會的成語或積累的好詞句。這樣不僅能增加詞匯的積累,而且能使學生在課外自覺地閱讀。
故事會。在班級內不定期地舉行講故事比賽,要求每個學生都從自己在課外讀到的故事中選出精彩的部分講給同班同學聽。然后讓全班同學投票選出“講故事大王”,并給予獎勵。讓“故事大王”分享他的讀書方法和讀書心得,帶領其他同學進行更加廣泛的閱讀。
朗誦會。這是一種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朗誦包括背誦與朗讀,它既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誦讀能力、表達能力和說好普通話,又提高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
讀書會。要求每個學生都帶上一周里自己讀的書,走上講臺向大家介紹書的作者、名稱、內容,或者讀后的體會、收獲。通過介紹,既交流了讀書體會和經(jīng)驗,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和膽量,又讓同學知道了很多自己之前沒有讀過的書籍,了解了這些書的簡要內容。
“親子閱讀”交流會。在家長開放日上,讓家長相互交流,讓那些在“親子閱讀”活動中做得好的家長分享自己的做法,并評選“書香明星”“書香家庭”,讓孩子和家長共同感受家庭閱讀的樂趣,收獲書香快樂。
除此之外,還可以開展讀書筆記、主題手抄報、猜字謎、詞語接龍、剪貼報比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生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讓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成為伴隨終生的習慣。
良好的讀書氛圍是閱讀的開始,我們要營造這種氛圍,開辟閱讀新天地,激起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使學生在樂中讀,在讀中樂,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書香溢滿校園,飄灑每個家庭,溫暖每個孩子的童年。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