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靜
【摘? ? 要】隨著初中課程改革進程的推進,初中歷史在引入新的教學理念的同時,對學生學習興趣的研究也成了重中之重,所以對于初中的歷史教師而言,要用全新的理念去改變課堂模式,研究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點,提升歷史課堂的趣味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關(guān)鍵詞】初中歷史? 學習興趣? 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044
托爾斯泰說過,學習興趣是構(gòu)成學習動機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成份,一個人對其所學的東西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便會迸發(fā)出驚人的熱情。而這種熱情是一種學習能力的體現(xiàn),會讓學生創(chuàng)造出學習的奇跡。
一、研究鄉(xiāng)土歷史,提高學習興趣
興趣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關(guān)鍵看如何引導和利用,大家可能對枯燥的歷史年代毫無興趣,但是如果這事和自己有關(guān),或者說和自己的祖輩有關(guān)呢?我敢說,大部分人都會感興趣。這就是興趣點的不同造成的,我們研究歷史,要和現(xiàn)實生活掛鉤,從我們身邊開始,從鄉(xiāng)土歷史開始。
鄉(xiāng)土歷史聽起來很陌生,好像野史的味道,其實鄉(xiāng)土歷史才是我們自己的歷史。它可以是一個省的歷史,或者一個地區(qū)的歷史,或者一個縣的歷史,再或者一個家族的歷史,這都統(tǒng)稱為鄉(xiāng)土歷史。這里面有我們熟悉的人和事,都和我們息息相關(guān),我們當然會感興趣。說不定哪個歷史事件就和自己的祖先有關(guān)系,這可是整個家族的驕傲和榮光。
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初中課程里有一門選學課程就叫“鄉(xiāng)土歷史”,我記得當時,抱著欣賞的心態(tài)去看這本書,這里面的知識就是故事,對此很感興趣,記得也很深刻。這或許就是興趣使然,如果現(xiàn)在的初中生都有這樣的心態(tài),去學習歷史我想結(jié)果也是一樣的,可惜的是現(xiàn)在大部分人不喜歡歷史,尤其是一些男生對歷史課很不感興趣,這就需要歷史老師借用學習鄉(xiāng)土歷史的靈感去引導他們。
如學生可以研究自己的家族歷史,名人傳記、歷史文化、古典書籍,等等,學生可以從自己的祖輩那里得到一些信息,也可以從家譜里面獲取信息,這些寶貴的歷史資料就是自己家族的歷史,從家族的歷史中反映出一個時代的文化,一個時代的精神。鑒古至今,從這些歷史中提煉出我們所需要的歷史知識,這是初中歷史材料題的豐富素材,生動還原歷史知識,結(jié)合歷史課本的知識結(jié)構(gòu),有機結(jié)合學以致用,解決了學生頭疼的歷史材料題,從這一點來說,學生之所以對歷史不感興趣,究其根源就是對歷史知之甚少,如果知道的多了自然就有興趣了。
二、研究課本歷史,提高學習興趣
現(xiàn)在的高考改革已經(jīng)進入實質(zhì)性階段,河北省2021年高考是新高考的第一年,河北省實行3+1+2的高考政策,其中“1”就是代表歷史和物理,也就是說,高中階段每個學生都面臨著是選擇歷史,還是選擇物理,說到底對歷史是否感興趣,直接決定高中階段的選科,直接影響高考,直接影響自己的未來歸屬。
注重初中的歷史知識積累,興趣起了關(guān)鍵作用。不能說高中物理太難只能選歷史,而歷史自己又不感興趣,但是已經(jīng)到了非選不可的地步,果真如此的話,初中歷史的興趣就起了關(guān)鍵作用。從這個角度來說,初中歷史是必須要學好的,免得自己選科是自己給自己挖坑,面對自己挖的坑還要使勁的往下跳,這是多么無奈之舉呀!
每個學生都有愛國之心,都有民族之情。歷史真實的還原了過去,把我們整個民族的精華都傳承下來了。中華民族一路走來磕磕絆絆、風雨飄搖,但每每都柳暗花明、逢兇化吉。細細想來,這是偶然中的必然,中國歷史就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奮斗史。
而今,我們的黨走過了百年華誕,嘉興南湖的紅船將革命的火種悄然點燃,井岡山上的紅旗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產(chǎn)黨人勵精圖治、披肝瀝膽,面對驚濤拍岸而又力挽狂瀾,面對潮起潮落始終直掛云帆,一百年風雨兼程,走過道道雄關(guān)。
這些歷史都是我們的興趣點,也是我們的精神血脈和文化積淀,這是我們?nèi)≈唤叩奈幕瘻Y源。
三、研究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
初中的歷史學習,要想培養(yǎng)興趣,方法很重要。了解歷史的真相用“3W”原則,這是英文的縮寫,就是事情的時間、地點、人物,又或者是事情的地點、原因、怎么樣。說到底研究歷史就是研究這些,有了大的框架,里面的枝葉自然掌握了。
3W學習原則適合所有的歷史事件,當然,要想更好的掌握歷史知識,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更好,更適合自己。
愛因斯坦說,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初中歷史學習中,要讓學生大膽質(zhì)疑、勇于否定,提出不同的意見和觀點,對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和分析,從而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歷史教師平等地和學生交流和爭論,這樣才能讓學生走進歷史、研究歷史。討論歷史、爭論歷史比靜靜地看課本知識來的直接,在問題中發(fā)現(xiàn)新的知識、體會不同的觀點,這是自己看書所學不來的,要提倡這種以問帶學、以問促學的學習方法。
四、研究記憶方法,提高學習興趣
面對初中學生,要想提高他們的興趣無非兩點:一是親其師、信其道;二是有吸引,也就是有吸引學生的“一招鮮”。
歷史最常見的就是記憶歷史年號,這是最重要的,也恰恰是學生最頭疼的事。如歷史教師在講解林則徐虎門銷煙時,這樣講解:“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這是重要的知識點要記牢?!苯處熣f了一句話,學生們哄堂大笑,一輩子都忘不了。教師說,“一杯酸酒,淋硝煙”。簡單的幾個字,把所有的都概括了。采用諧音記憶法,1839就是一杯酸酒,淋就是林則徐,一杯酸酒一淋把煙銷了。學生們一下就記住了。
看來不是學生不愛學,只是方法不對路。這對初中歷史教師來說,要在學生頭疼的問題上下功夫,把學生遇到的難題簡單化,一目了然,這樣學生能不愛學歷史嗎?估計想不讓他學都難,為什么?因為自己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久而久之學生也會自己創(chuàng)造這樣的記憶口訣,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最大程度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難的問題也能解決。這樣一來,不是教師幫學生解決問題,而是學生主動幫教師解決難題。這樣的歷史課堂,才是我們所追求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