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長沙市口腔醫(yī)院急診綜合科,湖南長沙 410006
口腔科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主要研究發(fā)生在牙體及根尖周組織的相關疾病,臨床帶教則是口腔專業(yè)學生學習的關鍵環(huán)節(jié)[1]。口腔臨床帶教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F(xiàn)階段,口腔科臨床教學普遍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是基于講授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所教授的內容較為抽象、乏味、單調,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單純性死記硬背、應付性模仿,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較差,分析推理能力與自學能力不強,且往往缺乏團隊精神,導致臨床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往往事倍功半。故開展PBL 教學法十分必要。PBL(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教學法是應用范圍較為廣泛的教學模式,能夠將學生作為教學中心,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應變能力、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2-3]。該研究選取于該院口腔科實習(2018 年10 月—2020 年10月間)的58 名學生進行研究,旨在探討在口腔臨床帶教中運用PBL 教學法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口腔科實習的58 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入選對象根據(jù)實習時間不同分為參比組(n=29)和分析組(n=29)。參比組男性16 名,女性13 名;年齡為19~24 周歲,平均(23.57±1.26)周歲。分析組男性15 名,女性14名;年齡為20~25 周歲,平均(23.48±1.15)周歲。兩組學生基線資料(年齡、性別)經統(tǒng)計學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將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作為參比組學生帶教措施:帶教老師為學生介紹科室環(huán)境、規(guī)章制度等,將傳統(tǒng)知識傳輸作為教學基礎,以帶教老師講授為主,根據(jù)大綱以課堂集中授課形式為學生進行教學,先復習相關理論知識,結合口腔科常見疾病,由帶教老師講解臨床診斷、表現(xiàn)等重點知識內容,同時通過操作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要領。
分析組學生帶教中應用PBL 教學法:主要教學流程包括提出教學問題、循證收集材料、實踐操作、討論與總結。在教學過程中,例如將正確使用吸引器作為關鍵教學內容,以下圍繞吸引器的正確使用為例開展PBL 教學法:①設計問題:問題的設計是PBL 教學的核心內容,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由教師根據(jù)臨床實際、學生知識儲備量等設計問題,包括正確應用吸引器的目的,如何對患者進行有效評估并準備器械,具體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項是什么等問題,將所提出的問題與相關材料為學生發(fā)放,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根據(jù)學生情況進行分組學習,組間學生可以相互分享所收集到的證據(jù),每位學生將找到的答案或疑惑進行詳細記錄,準備小組討論時進行匯報發(fā)言。②收集資料解決問題:針對提出的問題,要求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找相關資料循證,主要包括學習理論知識、復習教材內容、學習教學錄像等,找出正確的操作方法。在查找資料、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教師主要發(fā)揮引導作用,問題的分析與解答均由學生自行完成,安排學生匯報小組成果,通過頭腦風暴形式,鼓勵每位學生提出自己觀點,帶教老師對于問題涉及的場景可進一步進行提問,由小組長進行詳細記錄,討論結束后由小組長將問題最佳答案羅列出來。③實施階段:根據(jù)資料分析具體內容,教師主要發(fā)揮引導與監(jiān)督作用,學生需進行實際演練與操作,通過自己的觀察提出針對性建議意見,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操作予以必要意見,及時糾正出錯環(huán)節(jié)并予以演示指導,帶教老師主要負責協(xié)調,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會醫(yī)患溝通技巧,掌握心理學、社會學、人文學等知識要點,鼓勵學生獨立完成患者的診治工作,教會學生吸引器的正確應用情況,加強學生對口腔科相關操作的掌握與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臨床思維。④組織討論:完成操作后,教師組織學生對操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引導學生說出自身真實想法,在思考與討論中逐一解決問題。⑤總結:教師階段性進行討論總結,提出自己的問題與意見,同時促進學生間相互交流心得與感受。
分析兩組學習積極性、考核成績、教學認可度。實習積極性由口腔科全體人員對學生平時表現(xiàn)進行評估,積極性=[(好+中)/總人數(shù)]×100.00%。考核成績包括病例分析能力、應變能力、問題分析能力、語言溝通能力,各項評分總分均為100 分,分值與學生能力呈正比。通過該科自制問卷評價學生對教學模式的認可度,內容主要包括模式教學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習積極性、能夠提高學習效率、能夠培養(yǎng)信息獲取能力、能夠培養(yǎng)獨立思維。
通過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分析組學生學習積極性高于參比組,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學習積極性比較[n(%)]
分析組學生病例分析能力、應變能力、問題分析能力、語言溝通能力均高于參比組,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對比[(),分]
表2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對比[(),分]
分析組認為教學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習積極性、能夠提高學習效率、能夠培養(yǎng)信息獲取能力、能夠培養(yǎng)獨立思維的學生人數(shù)均高于參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形成(P<0.05)。見表3。
表3 兩組學生對教學模式的認可度對比[n(%)]
口腔科是臨床重要醫(yī)學學科,將牙髓疾病、牙體硬組織等疾病作為主要診療項目,此專業(yè)學生的實習是其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決定著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谇慌R床帶教是學生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橋梁,是全面培養(yǎng)、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4]。因此,加強口腔臨床實習學生的帶教管理工作十分必要。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先進行教學內容的教授,再由學生進行后續(xù)學習的教學流程,此類灌輸式教學措施較難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導致教學內容較為單調、乏味,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往往不盡人意[5-6]。
PBL 教學法主要是以臨床問題為引導教學方法,在臨床前醫(yī)學課程教學中,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主要發(fā)揮指導作用,實現(xiàn)啟發(fā)式教學的帶教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應變能力與臨床思維,教學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7]。該次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分析組學生學習積極性高于參比組(P<0.05)。表明PBL 教學法在口腔臨床帶教中運用相比講授式教學法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分析原因可知,PBL 教學法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帶著問題尋找答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與好奇心,有效提高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的趣味性,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效鍛煉學生綜合思維能力與自主問題分析能力[8]。該研究分析組學生考核成績高于參比組(P<0.05)。表明在口腔臨床帶教中運用PBL 教學法有能夠顯著提高學生溝通能力、病例分析、問題分析以及應變能力。分析原因可知,PBL 教學法注重小組討論、師生溝通等過程,開展組內討論能夠有效鍛煉學生應變能力與膽量,使學生敢于當眾表現(xiàn)自身想法與觀點,同時能夠間接提高學生自信心,提升學生歸納概括、語言組織能力,通過小組討論,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精神,不僅有利于后續(xù)醫(yī)患溝通,還能促進同事間相互交流合作[9]。研究中分析組認為教學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習積極性、能夠提高學習效率、能夠培養(yǎng)信息獲取能力、能夠培養(yǎng)獨立思維的學生人數(shù)均高于參比組(P<0.05)。在口腔臨床帶教中開展PBL 教學法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對臨床帶教的認可度。分析原因可知,臨床工作往往與多學科知識內容相關,在工作中需發(fā)揮心理學、社會學、人文學等多學科邏輯思維能力,PBL 教學法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升,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帶著問題收集資料循證,通過多種渠道查詢醫(yī)學新進展,有效增強了學生間以及與外界的交流,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本學科知識的學習,掌握最新學科動向,還能夠增長學生的學科知識,促進學生多方面綜合發(fā)展[10]。
綜上所述,PBL 教學法在口腔臨床帶教中運用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病例分析能力、應變能力、問題分析能力、語言溝通能力,提升其實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教學模式認可程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