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彥蕊,董 偉,馮 彤
(河北省望都縣中醫(yī)醫(yī)院,河北 保定 072450)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種以持續(xù)性氣流受阻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早期COPD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是咳嗽、咳痰,并伴有輕微氣流受阻的癥狀,對其呼吸功能的影響較輕。隨著病情的進展,COPD患者氣流受阻的癥狀會逐漸加重,可出現(xiàn)憋喘、呼吸困難等癥狀,部分患者可發(fā)生呼吸衰竭。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危重,需對其進行積極的治療[1-2]。目前,西醫(yī)對此類患者主要是進行抗感染、抗炎、吸氧、止咳平喘、擴張支氣管等治療。近年來,中醫(yī)藥療法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中逐漸受到重視。本文主要是探討用真武湯合麻杏甘石湯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
選取2018年7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7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病情符合《中醫(yī)內(nèi)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yī)病證部分》[3]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4]中關于COPD的診斷標準;病情處于急性加重期;發(fā)生呼吸衰竭;病歷資料完整且對治療的依從性良好;自愿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或嚴重的肝腎疾??;存在溝通障礙或精神障礙,難以與他人正常交流;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年齡>75歲;對本研究中所用的藥物過敏或中途退出本研究。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n=37)與對照組(n=35)。在觀察組中,有男21例,女16例;其年齡為47~74歲,平均年齡為(58.46±12.46)歲。在對照組中,有男20例,女15例;其年齡為46~75歲,平均年齡為(59.17±12.3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方法是:讓其口服甲潑尼龍,每次服40~80 mg,每天服1次,共用藥5~7 d。對其進行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將通氣模式設為S/T模式,將吸氣壓(nspired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IPAP)設為8~20 mmHg,將呼氣壓(expiratory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EPAP)設為 4~8 mmHg,將氧流量設為2~5 L/min,待其自主呼吸功能改善后對其進行鼻導管吸氧。對其進行止咳、祛痰、解痙、擴張支氣管等治療,并對合并有細菌感染的患者進行病原菌檢測及藥敏試驗,選用抗菌活性強的抗生素對其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用真武湯合麻杏甘石湯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真武湯合麻杏甘石湯的組方是:制附子10 g、白芍10 g、茯苓12 g、白術12 g、生姜12 g、麻黃5 g、杏仁9 g、炙甘草6 g、石膏18 g。水煎服,每天服1劑(約200 mL),分早晚兩次服用。連續(xù)治療7 d后評估兩組患者的療效。
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包括咳嗽、咳痰、憋喘、肺部干濕啰音)的改善情況。根據(jù)《中醫(yī)內(nèi)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yī)病證部分》將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分為無、輕度、中度、重度四個等級,分別計0分、1分、2分和3分(詳見表1)。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的評分降低≥1分表示其病情改善,治療后其臨床癥狀和體征的評分無變化表示其病情未改善,治療后其臨床癥狀和體征的評分增加表示其病情加重。改善率=改善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治療前后,比較兩組患者的動脈血氧分壓(PaO2)和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CO2)。采用ST2000血氣分析儀(生產(chǎn)廠家:易度醫(y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鄂械注準:20192222635)和配套的試劑盒測定兩組患者的PaO2和PCO2。
表1 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的分級量化表
用IBM SPSS statistics 24.0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非參數(shù)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咳痰、憋喘和肺部干濕啰音的改善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咳嗽的改善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癥狀和體征的改善情況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PaO2及PCO2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PaO2高于對照組患者,其PCO2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PaO2及PCO2(mmHg,±s)
表3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PaO2及PCO2(mmHg,±s)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前對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PaO2 PCO2觀察組 37 治療前 55.39±4.71& 58.36±9.74&治療后 68.56±4.61*# 42.43±5.26*#對照組 35 治療前 56.03±4.68 57.97±9.81治療后 62.14±5.63* 49.25±5.09*
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種嚴重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此類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是咳嗽、咳痰、憋喘、呼吸困難等,部分合并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可發(fā)生高熱[5]。西醫(yī)認為,導致COPD患者發(fā)生呼吸衰竭的原因主要是其COPD逐漸加重,引起氣道梗阻、呼吸肌疲勞及肺換氣功能障,使其機體嚴重缺氧。目前,西醫(yī)對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主要是進行機械通氣、止咳化痰、抗感染、抗炎及擴張支氣管等治療。從中醫(yī)理論來看,COPD合并呼吸衰竭屬于“喘脫”、“虛喘”等范疇,其病因虛實相交、寒熱不定,對其病因病機的認識莫衷一是。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多從陽明病及少陰病論治此病?,F(xiàn)代中醫(yī)學將COPD合并呼吸衰竭分為陽明經(jīng)熱型、陽明腑實型、少陰里虛兼痰熱蘊肺型及少陰里虛兼外寒里飲型四個證型。本研究中納入的患者均患少陰里虛兼痰熱蘊肺型COPD合并呼吸衰竭。少陰里虛兼痰熱蘊肺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癥狀主要是喘息、畏寒、下肢水腫、咳嗽、咳黏痰等。若患者合并肺性腦病,可出現(xiàn)煩躁、嗜睡、昏迷等表現(xiàn);若合并肺心病,可出現(xiàn)心悸、怔忡、水腫等表現(xiàn);若發(fā)生胃腸道缺氧、水腫,可出現(xiàn)腹脹、便秘等表現(xiàn)?!秱摗分姓f:“太陽病發(fā)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fā)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惫时狙芯恐幸哉嫖錅伪?,輔以麻杏甘石湯治標。真武湯以真武為名,真武者,北方水神也,名之以治水之方,故為祛濕劑。真武湯具有溫陽利水之功效,主治陽虛水泛證(證見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動不寧、頭目眩暈、身體筋肉瞤動、站立不穩(wěn)、四肢沉重疼痛、浮腫且腰以下為甚、腹痛、泄瀉、咳喘、嘔逆、舌質(zhì)淡胖且邊有齒痕、舌苔白滑、脈沉細)。麻杏甘石湯具有辛涼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風邪、邪熱壅肺證(證見身熱不解、咳逆氣急、鼻煽、口渴、有汗或無汗、舌苔薄白或黃、脈滑而數(shù))。本研究所用的真武湯合麻杏甘石湯中,茯苓、白術可去中焦水飲,生姜可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三藥合用既可救津液,又可去肌肉之濕[6]。有學者認為可用澤瀉、豬苓或大黃替代此方中的白芍[7]。但筆者認為澤瀉、豬苓咸寒,大黃大破,不如白芍溫和,故此方中選用白芍。本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咳痰、憋喘、肺部干濕啰音的改善率、PaO2及PCO2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這與滿國玉[8]的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在對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用真武湯合麻杏甘石湯對其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緩解其臨床癥狀,改善其PaO2和P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