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江
摘要:生命是寶貴的,且值得珍惜,更應當敬畏。初中生,應當對生命樹立正確的意識和觀念。本文將依托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探討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命觀念、生命意識,讓學生懂得珍愛自己的生命,更敬畏大自然所有的生命,憑借自己有限的生命活動時間,去實現(xiàn)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命意識;教學方法
實施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旨在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健康、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和生活品質(zhì),讓學生具備高尚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并運用學生個人的才能去建設社會主義新時代。但,當代青少年的心理抗壓能力較差,稍遇挫折就容易產(chǎn)生輕生,厭世的態(tài)度,且由于一部分學生沉浸在家庭的溺愛中,在形成自私自利的意識后,對身邊的其他生命都不屑一顧,輕狂高傲的性格,將成為社會重大危險事故的導火索。因此,及時疏導學生錯誤的、扭曲的心理,塑造學生健康的生命意識,就顯得尤為迫切。下面本文就來結(jié)合道德與法治學科具體談一談。
一、教師要重視生命教育,關注學生綜合發(fā)展
在國外的經(jīng)典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有這樣的一段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边@句話就充分指出了生命的可貴和脆弱,以及生命存在的時間的短暫。世界上有很多種類的生命形式,人類只不過是自然母親創(chuàng)作的生命形式中的其中一種,人類雖然可以憑借智慧,成為生物圈中食物鏈的主宰,但并不意味著可以任意毀滅其他生物的生命??墒菑奈覀兛吹降纳钪械囊恍┬侣?、實事報道中,野生保護區(qū)偷獵者獵取珍稀動物牟利、某青年因工作壓力大出租屋內(nèi)謀害小動物、家長眼睜睜看著孩子肆意踐踏草坪而無動于衷,等等。依舊可以看到人們踐踏生命、殘害生命的現(xiàn)象,這不僅不利于青少年的綜合健康發(fā)展,更會為整個社會埋下安全隱患。
因此,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我們要正確樹立生命教育觀,關注學生對生命、對自然萬物的態(tài)度,要讓他們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時,去主動做一些有益自然、有益社會、有益國家和世界的事情,在有限的生命存在期間內(nèi),去實現(xiàn)自身的人生價值。
二、結(jié)合教材知識點,啟發(fā)學生感悟生命意義
人是自然中生命體的一種,人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將會扮演不同的角色,小的時候,是父母的兒女,是學校的學生,工作之后,是公司的骨干或者是領導,也可能會成為兒女的父母,等到老了之后,可能會成為某個工作崗位中的佼佼者,如為社會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民營企業(yè)家、愛心慈善家等等,生命活動的時期不同,承擔的責任也有所不同,總體來說,呈現(xiàn)“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成就也就越大”的特點,這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意義的體現(xiàn)。
對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責任與角色同在》一課就指出了社會賦予的人在不同時期的責任和使命。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結(jié)合本課的一些探究性的活動,如“回顧自己參加的一項社會實踐活動”以及“下面這些責任來自哪里?”,對學生實施教學啟發(fā)和引導,倡導學生思考社會生活中有哪些有益的公益活動,在這些公益活動中都應該承擔什么責任,完成這些公益活動,人們可能會收獲哪些財富或者成就?比如,有的學生對此作答,“我知道市區(qū)的一些大醫(yī)院里會有一些志愿者服務活動,這些志愿者會在醫(yī)院中給患者或者前來就診的患者家屬提供一些咨詢或者其他形式的幫助服務,我覺得如果我去參加這項義務活動的話,會很好的鍛煉我的社交能力,在幫助他人的時候,我也會感覺十分的高興,覺得這項志愿者活動非常有意義和有價值。”,在筆者看來,如果通過一節(jié)課,能夠讓青少年學生對自己的生命產(chǎn)生如此的感悟,理解到生命應當承擔的社會義務和責任,那么,這堂課就是有意義的。
三、利用對比教學方法,深化學生生命價值觀
向?qū)W生傳遞正確、高尚的生命觀、價值觀,道德與法治教師還可以通過對比教學的方法。比如,我們可以采用視頻播放的形式,第一組視頻,播放《人與自然》的記錄片,讓學生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tài)和諧之美,讓學生沉醉在優(yōu)美的山水、秀麗的險峰、奇幻的云彩以及祖國多變的地貌特征中,感嘆大自然母親造物的神奇之處,激發(fā)學生敬畏生命、保護生命、珍惜自然的意識,第二組視頻,播放人類捕獵瀕危動物,如為了得到昂貴的象牙而獵捕大象,導致叢林中大象的尸骨堆積如山,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嚴重,人們食不果腹,因缺乏食物而餓死的視頻,在這樣的前后視頻對比教學模式下,學生自然就會知曉保護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平衡,珍愛生命的意義。
另外,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最后一個單元《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中,為了建設我們美麗的新中國,無數(shù)的能人巧匠、科學家、生物學家等,有的窮其一生都在為祖國的建設事業(yè)而奮斗,最終世界第一高橋——北盤江大橋正式竣工、國產(chǎn)打飛機C919投入使用、70000米級海試航員成功凱旋以及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這些矚目的成就的背后,都是無數(shù)的人的默默付出,他們用自己短暫的、有限的生命,為祖國的前進書寫了光輝燦爛的歷史,也為自己的生命增添了一份榮耀,因此,教師可以號召當代青少年向老一輩工作者學習,向他們身上所散發(fā)的“工匠精神”致敬。
綜上所述,初中是學生成長、學習和生活的重要階段,一些思想、道德觀念也是在這一階段初步形成,為了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本文分析了若干教學實施對策,希望對激發(fā)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提高教學質(zhì)量而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仙志勇.生命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智力,2021(03):125-126.
[2]傅建清.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教育[J].試題與研究,2021(01):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