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進銀
摘 要:新時期的初中教育正在處于轉型之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合教學了,尤其是對于生物這一門學科來說,它與生活有著很強的關系,需要生物老師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大量的實例來指導教學,這對讓教學事倍功半。因此本文主要是從生活化資源在初中生物的作用開始探討,然后從生活實物展示、生活案例探討、多媒體教學法和滿足多樣化教學來提出生物教學和生活資源的有效結合措施。
關鍵詞:生物;生活資源;高效課堂
引言
在初中的生物教學中需要將課堂教學和生活素材相集合,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到生物和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將生活資源運用于初中物理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我能力和綜合能力。特別是在實際教學中,借助生活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更加具有針對性教學,能夠適應學生的差異,提高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生物知識的了解,擺脫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重新定義生物教學在初中教學中的地位。
一、生活素材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
隨著教育教學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初中生物教育被提到了一個關鍵的位置,學好生物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擴大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同時也有助于教學更好地和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生物教學與生活化素材相結合,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途徑,有效的生活化素材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學效率,讓學生深刻地了解中生活中的一些實際的生物知識,創(chuàng)新生活方式,提高自己對生物這門學科的深入理解。因此,作為初中的生物老師,必須有效地將生活化素材運用于初中的生物教學中,在課堂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感知能力。
二、利用生活素材來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策略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生物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生物這一門學科是比較陌生的,他們在之前的學習過程中是沒有接觸過生物的,要使得學生能夠很好地適應生物教學內容,還需要老師充分地尊重學生在生物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狀態(tài)開始,在生物課堂上,利用生活情境中的一些常見的例子,使得和學生的知識背景相聯(lián)系,自然地讓學生從生活情境中轉化到學習狀態(tài)中。由于將生活狀態(tài)帶到了生物課堂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激發(fā)出來了,能夠發(fā)現(xiàn)生物的學習是有趣的。比如老師可以用化繭成蝶的這個例子,來展開實際的教學,結合現(xiàn)實的多媒體資源,尋找有關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到化繭成蝶的過程,并從中提取出相應的知識點。這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提高他們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在和同學們交流的過程中,也可以逐漸收獲到知識的學習,深刻地反思生物與生活資源的有效結合。
比如老師在講授“生物變異”的知識點中,可以利用學生們比較熟悉的俗語來進行相關的導入,比如“龍生龍,鳳生鳳”,然后結合相關的知識點,兩只白老鼠居然生下了一只相對較黑的老師,還有生活中很多的例子,這就是我們生物學上所講述的基因變異的現(xiàn)象,然后再讓學生例舉出他們所知道的有那些基因變異的現(xiàn)象,展開廣泛的討論,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能力。
(二)將日常生活和教學內容結合。教學內容和日常生活相結合,可以使得學生更好地明白我們的生物知識是與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的,這有助于學生不斷地學會發(fā)現(xiàn)、探索生物知識的奧秘。因此對于生物老師來說,最好的就是充分運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講解生物知識,這也需要生物老師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將其呈現(xiàn)在生物課堂上。通過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學習,他們會更加感受到大自然的重要性,學會珍惜大自然保護大自然,通過將生活知識和生物聯(lián)系到一起,學生便會有切身的感受,更加明白老師所講授的內容,從而形成一定的情感體驗。
比如在生活中,夏天的時候人們都非常喜歡到陰處遮陽,大樹下要涼快很多,這其中的關系老師也可以用生物知識來進行講解。因為植物具有蒸騰作用,能夠將自身蒸騰出來的水分變成蒸汽,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取熱量,因此大樹下往往比太陽下要更涼爽。通過老師由淺入深的講解,使得學生在對生活資源更充分地認識的基礎之上,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促進對生物知識學習的熱情,打消了很多學生的畏難情緒,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逐步提高學習效率。這種由簡到繁的教學方式能夠打造高效的初中生物課堂,將復雜的生物知識簡單化,使得學生理解起來更加的容易。
(三)作業(yè)與練習和日常生活相結合。在生物老師給學生布置相關的任務和作業(yè)的時候,也可以從生活資源出發(fā),使得學生真正地將生物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去,擺脫傳統(tǒng)作業(yè)的束縛,更加理性地實踐,在過程中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訓練思維的能力。老師不要為了片面追去升學率而忽視了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學科中含有豐富的需要實驗的項目,老師應該有效地挖掘,使得學生能夠得到鍛煉和鞏固自己的知識。當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獲取相關的知識的時候,學生就會有榮譽感,也能給自己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增加幾分信心。比如老師可以爭對“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這一課題,讓學生當做課后作業(yè)來完成,這需要學生進行實際的調查,了解自己家附近的一些污染情況,然后總結分析污染的原因,并總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老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調查的重點不一樣,最后要匯成調查研究報道,做課堂總結。在這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動手能力都能得到很好地培養(yǎng)。
結語
總的來說,學習生物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與生活的關系,這些都是需要老師是挖掘、學生需要去探討的,只有在分析、探究的過程中才能獲得對生物知識進一步的了解,老師引導學生進行學以致用,不斷完善自己。
參考文獻
[1]蔡海燕.挖掘生活素材建構初中生物高效課堂[J].新課程,2020(32):176-177.
[2]馬毓蔓.關于初中生物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新智慧,2020(22):90.
[3]趙瀛龍.初中生物教學中生活化情境教學方法分析[J].新課程,2020(2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