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蕭紅以《生死場》的創(chuàng)作在三十年代的中國現(xiàn)代文壇中名聲大振,與其人生經(jīng)歷相關,她以獨特的女性視角向我們描繪了她不一樣的人生體驗。不僅在愛情中天真,《生死場》中體現(xiàn)的對底層窮苦女性的關注,對身體經(jīng)驗的描寫以及對父權制社會的反思都是與蕭紅同期的女性作家沒有關注到的一面。但遺憾的是,蕭紅的女性視角并沒有發(fā)展成為“女權視角”,她的女性思想是仍在現(xiàn)代父權制社會權力話語的籠罩之下的,不過仍為現(xiàn)代社會的性別研究和女權主義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關鍵詞:蕭紅;女性視角;《生死場》;《呼蘭河傳》
蕭紅被魯迅評為“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不同于當時以啟蒙為己任,救亡圖存的主流男性作家,蕭紅以獨特的女性視角向我們展示了她眼中的世界。在她的中篇小說《生死場》中,“女性作品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無論是對底層窮苦女性的關注,對以生育為主的身體經(jīng)驗的描寫還是對父權制社會的反思,對蕭紅獨特女性視角的論述都離不開對她人生經(jīng)歷的發(fā)掘。
始終保持女性獨有的天真
蕭紅早逝,在民族危亡,不得不四處奔走避難的時代中,她的人生歷程只停留在她31歲的這一年,但是在她這短暫而多舛的人生中,那份女性獨有的天真與純潔卻一直沒有喪失。
先來看蕭紅的家庭,蕭紅的父親張廷舉是呼蘭縣教育界的頭面人物,雖經(jīng)歷過五四新文化的洗禮,卻仍然專制而保守,在蕭紅初中畢業(yè)前就為她訂了婚;生母姜玉蘭一連生了一女三男四個孩子,出于重男輕女的傳統(tǒng)思想,蕭紅在她的父母這里并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注與教導,但是祖父張維禎對這個孫女卻百般溺愛?!逗籼m河傳》中蕭紅就這樣寫到:“呼蘭河這小城里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xiàn)在埋著我的祖父”,可見蕭紅對祖父的濃厚感情。張維禎是個讀書人,但除了讀書什么也不會,所以他教給蕭紅的也是一些《千家詩》之類的書本知識,至于外面的社會如何,他沒搞清楚,蕭紅自然也未接觸。張維禎對童年蕭紅是無限制的溺愛與縱容,因此,蕭紅本身童年時的天真與任性一直被留刻在她的骨子里。
對待愛情,她也是一次又一次天真的相信,卻做出了“失敗”的選擇。在中學期間接觸了激進的左翼思想后,她與保守的父親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最后為爭取婚姻自主,蕭紅第一次出走北京,但由于家庭斷絕經(jīng)濟來源,半年后被迫回家遭到軟禁,幾個月后,再次出逃至哈爾濱,迫于經(jīng)濟壓力不得不找未婚夫王恩甲,卻陷入了他的情感圈套開始同居,懷孕數(shù)月后被拋棄,還要面臨旅館的巨額費用。此時,蕭紅只好寫信向《國際協(xié)報》求助,卻與報社的業(yè)余編輯蕭軍一見鐘情墜入愛河,在其幫助下蕭紅產(chǎn)下女嬰,貧困中被迫送人,然而,這份感情隨著蕭軍的不尊重、家庭暴力和婚外戀而走到盡頭。繼而相戀同居的是東北作家端木蕻良,但此時蕭紅卻又懷上了蕭軍的孩子,但是端木蕻良卻總是在蕭紅需要的時候不曾陪伴。她一直在追求愛情、自由與平淡的生活,但卻死在了追求的路上。面對自己的命運,蕭紅最終發(fā)出這樣的感嘆:“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我是一個女人?!?/p>
對底層窮苦悲慘女性命運的關注
閱讀蕭紅的小說不難發(fā)現(xiàn),其描寫的對象,尤其是小說中的女性角色,大多是處于社會底層的窮苦女性,比如《生死場》中為了生存前后三次改嫁,為了生計與男人冒著大雨收麥,為了交租忍痛賣掉馬,但是種種付出之后卻什么也沒有得到的王婆;只為了二里半忙碌,要承受二里半的一切喜怒哀樂也沒有任何反抗的麻面婆;和成業(yè)未婚先孕后就“感到男人是嚴涼的人類”,女兒剛出生就被摔死,丈夫死后獨自去城中謀生,最后還是出賣身體被強奸的金枝;得了癱病后被丈夫虐待,最后下體腐爛生蛆,原打漁村最美麗也最貧窮的月英;《呼蘭河傳》中從無反抗,最終被婆婆折磨致死的童養(yǎng)媳小團圓媳婦,甚至還有一些連姓名也沒有的女性。
雖然都采用一種女性視角,但不同于張愛玲對知識分子和小資青年的敘寫,蕭紅對窮苦人民的關注似乎更加真切,這和她的成長環(huán)境與第一次出走復歸的軟禁生活有關?!罢窃谶@期間,蕭紅看到了農(nóng)民悲慘的生活,看到了那些固守在故鄉(xiāng)的勞動者的悲慘境遇、歷史及自身帶給他們的雙重枷鎖,由此引發(fā)了她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思索。這為她日后描寫農(nóng)村生活和反抗斗爭積累了豐富的素材?!渡缊觥分械娜宋锖偷攸c,都能在那兒找到出處?!?/p>
描寫以生育為主的身體經(jīng)驗
除了對底層女性窮苦悲慘瑣碎日常描寫,蕭紅的小說文本中對于女性身體經(jīng)驗,尤其是以生育為主的身體經(jīng)驗的描寫深入人心。在第一部分中,筆者已經(jīng)提到,蕭紅前后兩次受孕,但第一個孩子因窮苦送人,第二個孩子又早早夭折,所以她是沒有撫養(yǎng)孩子的經(jīng)驗的,因此,在《生死場》中,她的筆墨也多是集中于受孕、懷胎、生子這三個過程。但是,她對生育的態(tài)度是怎么樣的呢?我在這里以金枝的經(jīng)歷為例做一個簡短的分析。
在金枝與成業(yè)的結合和意外受孕的描寫中蕭紅寫到:“五分鐘過后,姑娘仍和小雞一般,被野獸壓在那里?!薄鞍l(fā)育完強的青年的漢子,帶著姑娘,像獵犬帶著捕捉物似的,又走下高粱地。”兩人稀里糊涂地結合,金枝稀里糊涂的受孕,然后稀里糊涂的嫁人生子,出嫁四個月就“感到男人是嚴涼的人類”。在金枝與成業(yè)的關系里,毫無愛情的溫存,他們的結合與其說是因為愛情,倒不如說是因為“動物”的本性,這點從蕭紅把男人比作野獸和獵犬,女人比作小雞和捕捉物的比喻中也可看出。蕭紅對于這種身體經(jīng)驗的描寫更多是展現(xiàn)女性之于男性的服從、依賴和附屬品的地位。
在金枝懷孕的時候,“刑罰,眼看降臨到金枝的身上,使她短的身材,配著那樣大的肚子,十分不相稱……快要做媽媽了,婦人們的刑罰快擒著她。”因成業(yè)強行孕期結合導致金枝早產(chǎn),生孩子的時候“她在炕角苦痛著臉色,她在那里受著刑罰”,而沾著金枝的血和痛出生的小金枝沒過多久就被與金枝拌口角的成業(yè)摔死了。懷孕和生產(chǎn)在蕭紅的眼里就是一種“刑罰”,雖然自己也有懷孕生產(chǎn)的經(jīng)驗,但是顯然,她對這種經(jīng)驗的體驗感并不十分愉悅,她在文本中常常把女性的生產(chǎn)和牲畜的生產(chǎn)一起描寫,在寫五姑姑的姐姐生產(chǎn)的同時,“房后草堆上,狗在那里生產(chǎn)。大狗四肢在顫顫,全身抖擻著。經(jīng)過一個長時間,小狗生出來。”生育給女人們帶來的不僅是身體的苦痛,還有被當做動物一般尊嚴的喪失,甚至生命的消逝;而對男性而言,女性的生育給他們帶來的則是一個新的“附屬品”——傳遞香火的后代,這種不平等的付出與回報是蕭紅對父權制社會下男女不平等的展現(xiàn),而對以生育為主的身體經(jīng)驗的描寫也是當時以抗日救國為主要目的的男性作家所不能感受的。
對父權制社會的反思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已經(jīng)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無論是自身的經(jīng)歷,還是其對底層窮苦女性的關注和對女性身體經(jīng)驗的描寫,蕭紅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女性視角其實是對延續(xù)已久的父權制社會的反思。
首先,對蕭紅而言,首次產(chǎn)生對父權制的反思和試圖反抗應該是在和她父親張廷舉的升學斗爭之中?!笆捈t高小畢業(yè)的時候,為了升學和父親發(fā)生了第一次沖突,經(jīng)過一年的持續(xù)斗爭,終于在1927年秋,進入了哈爾濱東省特別區(qū)立第一女子中學讀書。”其次就是在中學即將畢業(yè)時向家里提出退婚要求和出走北平讀書,這兩次斗爭都是蕭紅抗擊父權的直接體現(xiàn)。張廷舉雖然是個教育界的人物,但是仍受重男輕女的傳統(tǒng)思想影響,“知道社會上沒有多少女人的位置,讀的書再多也很難找到可以自立的職業(yè),多數(shù)女學生最終也還是嫁人,文憑不過是一紙奢侈的嫁妝,如果錯過了婚嫁的年齡,或者失去了貞操,連嫁都嫁不出去,只好由家里養(yǎng)一輩子”。接受過五四新思想的蕭紅不滿父親的“專制獨裁”,以激烈的方式反抗這個父權制的社會。
同時,蕭紅的反思也體現(xiàn)在她的文學創(chuàng)作之中。她筆下的女性人物很少有自己的獨立意識,多是處在男人的壓迫之下。女性之于男性只是個發(fā)泄和干活的工具,一旦女性不再扮演被發(fā)泄的角色,不能做活,她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麻面婆承受著二里半的一切辱罵敲打也沒有任何反抗,“她一遇到不快時,或是丈夫罵了她……她都是像一攤蠟消融下來”;面對著服毒自殺卻氣息尚存的王婆,趙三沒有一點顧惜之心,“他好像為了她的死等待得不耐煩似的……用他的大紅手貪婪著把扁擔壓過去。扎實的刀一般的切在王婆的腰間”;就算是打漁村最美麗的月英,在患了癱病醫(yī)治無果后,也是被丈夫虐待致死;而金枝之于成業(yè)就是個發(fā)泄獸欲的存在,懷著孕也是不停地燒飯洗衣,還要受成業(yè)的諷刺挖苦“天黑了呀!你洗衣裳,懶老婆,白天你做什么來?”,成業(yè)的發(fā)泄使得金枝早產(chǎn),而小金枝剛出生就被成業(yè)在氣頭上摔死,作為一個父親,摔死小金枝的成業(yè)沒有得到任何的譴責,這是蕭紅對父權制的最大諷刺。
雖然蕭紅從女性視角出發(fā),關注到了在當時半殖民地半封建外憂內(nèi)患的社會中女性的生存困境,但遺憾的是,她的女性視角并沒有發(fā)展成為“女權視角”,她的女性思想是仍在現(xiàn)代父權制社會權力話語的籠罩之下的。蕭紅只是把這種困境的存在赤裸裸地展示給大家,她仍然認為女性的痛苦和不幸是因為既定的女性性別身份,至于女性該如何自救,她沒有做出更深入的思考和回答。但不可否認,蕭紅的女性視角仍為現(xiàn)代社會的性別研究和女權主義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參考文獻
[1]蕭紅著.生死場[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9.魯迅《生死場》序言.
[2]在“季紅真著.蕭紅全傳 呼蘭河的女兒 修訂版[M].北京:現(xiàn)代出版社.2016.”中,蕭紅的訂婚時間存疑,此處以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史學者、傳記作家張耀杰的《民國紅粉》中《蕭紅:情癡作家的錯愛人生》一文為參考.
[3]蕭紅的童年經(jīng)歷參考于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史學者、傳記作家張耀杰的《民國紅粉》中《蕭紅:情癡作家的錯愛人生》一文.
[4]郭延紅.“生死場”中的生死人生——蕭紅小說的生命意識[D].延邊:延邊大學,2004-06-01.
[5]本文中涉及《生死場》的引用原文均來自于“蕭紅著.生死場[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9.”.
[6]蕭紅著.生死場[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9.第127頁:蕭紅和她的《生死場》,季紅真.
[7]季紅真著.蕭紅全傳 呼蘭河的女兒 修訂版[M].北京:現(xiàn)代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
溫琪(2000.05—),女,河南鄭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8級本科,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