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興月
摘 要:寫作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必學技能,也是語文教師的教學重難點。但是,當前很多學生的寫作缺乏真情實感,要么文中所寫并非學生親身經(jīng)歷、親身所感,只是一味地堆砌文字。這些生澀的文字注定無法給人留下更多的精神感悟,無法成為一篇優(yōu)秀作品。為此,對提升小學中高段學生寫作的真實性進行研究。
關鍵詞:寫作;中高段;精神
小學生的寫作作為表達學生思想情感的重要媒介,其真實性一定要得到保障。如果滿篇生澀的文字而缺乏真情實感,或者全篇“流水賬”并無有用之處,那么學生的寫作水平、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將受到影響。再者,長時間采用這種方式寫作,學生的寫作能力、素養(yǎng)提升等必會遇到問題。所以,教師在寫作教學時,一定要給小學生強調(diào)“寫作要有真實性”。
一、從生活中找素材
既然學生要寫出真情實感的作文,那么就要從生活中尋找素材[1]。有些話題或事情只有學生親身經(jīng)歷了,才會產(chǎn)生更多感悟和體驗。當這些經(jīng)歷、感悟成為寫作素材時,文章自然充滿真實感。但是,小學中高年段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不夠豐富,且他們大多沒有積累生活素材,基本上以感性認知為主,理性思考偏少。如何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繼而寫出充滿真實性的作文,其實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指點。
首先,指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用心體驗生活。教師不僅要觀察對象的時間、環(huán)境、氛圍等因素,還要突破表象用心領會其中的奧妙[2]。例如,在觀察道路兩邊樹木枯朽、黃葉散落滿地時,既要感受深冬時節(jié)的凋零和冷寂,又要突破表象深入思想情感,從而獲得感悟。如學生通過觀察兩旁的枯木落葉,想到了落葉歸根,或想到了生命寶貴等。這樣一來,既為寫作積累了生活素材,又為他們的成長積淀了人生閱歷。
其次,指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尋找寫作題目。教師可以選擇“美麗的校園”“身邊的小事”“學習中的趣事”“我的老師”等主題,既和學生的實際生活非常貼切,又能讓學生獲得將寫作和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的技巧。只有和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素材,才能幫助學生完成真實性更高的寫作。
最后,指導學生寫作前先觀察和體驗。教師在上習作課之前,應先讓學生對授課內(nèi)容進行預習,并要求學生根據(jù)習作主題開展觀察和體驗活動,讓學生對該習作主題有初步的了解[3]。到了正式上課時,教師可以點名讓學生上臺分析自己的觀察經(jīng)驗和心得體會,既讓學生的思想得到了交流,又為他們的寫作拓展了思路。
二、于細微處見真實
常言道,“細節(jié)決定成敗”[4],寫作也是如此,寫出真實性強的文章更是如此,因為細節(jié)就是一篇文章的血肉。只有基于細微觀察和描寫,才會寫出更細膩的文章,情感表達才更加真實。所以,要讓學生的寫作更真實,那么就不能采用過去的“流水賬”方式,或采用好詞佳句堆砌,因為這些都不能做到于細微處見真實。
例如,在講《窮人》這篇文章時,教師需要不斷引導學生細心地品讀主人公的情感變化和動作描寫,從每一個細微動作描寫中感受主人公的情感變化,進而領悟文章思想感情。如通過面部表情的變化,讓學生領悟主人公內(nèi)心情緒的波動,進而結(jié)合這一點更深入、更全面地分析人物。抓住細節(jié)是寫作成功的關鍵。
再如,教師在出示一個寫作主題時,不僅要指導學生觀察,還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觀察[5]。如利用課間時間讓學生觀察操場上快樂的人群,從他們的動作、面部表情深入內(nèi)心情緒和情感的變化;如利用上下學時間認真觀察冬天的樹木,從樹干、樹葉顏色的變化到黃葉葉落歸根的過程……像這樣建立在觀察入微基礎上的寫作,必定是學生經(jīng)過長時間觀察和體驗真實得到的,將之書寫成文必定真實性十足。
綜上所述,寫作文是易事,也是難事,區(qū)別就在于寫作過程是否真正用心。寫“流水賬”的作文自然簡單,但寫出真實性十足的文章比較困難。加上小學生在習慣、認知、經(jīng)驗等方面明顯不足,教師要不斷對他們加以指導,不僅要重視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幫助學生獲得更多寫作的真實素材,還要在細微之處下功夫。如此經(jīng)過一番訓練之后,學生的寫作水平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興軍.作文因真實而美麗:如何提升小學中高段學生寫作的真實性[J].中學語文,2019(30):58-59.
[2]陸長霞.妙筆生花 源自于真:淺談小學生習作現(xiàn)狀分析及指導[J].小學教學參考,2011(8):28.
[3]施春霞.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J].小學生作文輔導(五六年級版),2017(4):45.
[4]黃賢芳.提高小學中高年級段學生書寫能力的有效策略[J].考試周刊,2014(39):56-57.
[5]牛利風.小學中高段“真實作文”有效策略的研究[J].文淵(中學版),2019(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