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為芍藥科植物,原產于我國長江流域的山間丘陵,因其觀賞價值較高而被廣泛栽培,也憑借良好的藥用價值而備受研究者關注。牡丹種子的含油量豐富,但綜合開發(fā)利用的相關研究卻較少。本文選用正己烷超聲輔助提取牡丹種子油,確定最佳工藝條件為液料比1︰20,牡丹種子出油率為29%,高于利用常規(guī)方法制備種子油的出油率。對不同方法制備牡丹種子油的出油率進行分析,通過GC法對牡丹種子油成分進行測定分析,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另外,牡丹種子油剩余產物中含有有效藥物成分,應使其得到充分利用。因此,發(fā)展種子油產業(yè)有助于促進我國油料生產,對增加農民收入也具有重要意義。
一、牡丹種子的化學成分
牡丹花雍容華貴,是我國的國花,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約500年前傳入歐洲。隨著科學栽培技術的應用,我國牡丹的栽培范圍日益廣泛,形成西南、西北、中原與江南品種群,其中,西北牡丹種群是第二大栽培種群。
牡丹含有各種藥理活性成分,可作為功能性食品。研究發(fā)現(xiàn),牡丹在醫(yī)療藥用等方面具有廣泛用途,其種子也具有廣闊的利用價值,但目前關于牡丹種子綜合開發(fā)利用的報道相對較少,應當采用現(xiàn)代高新科研技術進行深入研究。
牡丹根皮可活血化瘀,具有抗菌消炎、調節(jié)泌尿系統(tǒng)等獨特功效。丹皮酚是從牡丹的干燥根皮中提取出來的一種有效成分,特性為熔點低,藥理作用為抗炎鎮(zhèn)痛等,在心血管疾病方面顯示出良好的藥理活性。
牡丹籽主要包括種仁與種皮,具有抗氧化等藥理功能。牡丹籽的化學成分包括黃酮類、甾體類、脂肪酸類等,其保健價值也受到研究者的關注。部分學者從牡丹種子中分離出9種七類芪類成分,具有抗癌、抗炎等作用。通過理化性質鑒定,牡丹種子的甲醇提取物中可分析出齊墩果酸、山奈酚、芹菜素等十多種化合物,而且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胚乳肥大且富含糖類,種子油更是良好的油料資源。牡丹種皮主要含有芍藥苷成分,具有提高造血機能、降血糖等作用。
二、牡丹籽油的提取
牡丹種子具有較高的出油率,2011年,原衛(wèi)生部發(fā)布公告,批準牡丹籽油為新資源食品,牡丹籽油作為食用油進入市場。
牡丹種子油是從牡丹種子仁中提取的金黃色透明油狀液體,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提高干細胞再生能力、延緩衰老等作用。常見食用油中的亞麻酸含量普遍不高,棉籽油約為3%,牡丹籽油中的亞麻酸含量則高達35.7%。
牡丹籽油的傳統(tǒng)提取工藝包括壓榨與浸出法,隨著科技的進步,又衍生出水代法、反膠束萃取法、超聲輔助處理法等。(1)壓榨法屬于傳統(tǒng)作坊工藝法,可實現(xiàn)工業(yè)化作業(yè),具有工藝簡單、生產設備常見、產品質量高等優(yōu)點,但存在勞動強度大等缺點。5000年前古人用壓榨植物種子法獲得油脂,1900年美國人安德森使用螺栓榨油機沿用至今。(2)浸出法使用有機溶劑從油料中浸出油脂,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生產工藝最先進的工藝方法,近年來我國采用直接浸出法生產的植物油脂超過800萬噸/年。(3)水代法是將熱水加入漿料中,使蛋白顆粒吸水膨脹,采用震蕩方式獲得油脂分離,《天工開物》中就有關于水代法的記載。水代法能源消耗小、出油率較低,適用于含油量高的油料,小磨香油就是水代法應用的典型。(4)水酶法將酶制劑用于油脂分離,提高了油脂提取率。我國對水酶法提取油脂的研究起步較晚,研究發(fā)現(xiàn),應用超聲波輔助水酶法提取菜籽油,提油率可以達到34%。但由于水酶法使用酶制劑的成本較高,導致不能進行工業(yè)化生產。
三、油用牡丹的綜合利用
中國是牡丹種質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也是牡丹野生品種的唯一產地。受制于遺傳基因的局限性,野生牡丹的分布區(qū)域急劇減少。我國牡丹栽培的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經歷數千年人工栽培,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牡丹產業(yè)的發(fā)展也具有重要的社會人文價值。
作為我國名貴的特產花卉,牡丹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花型美麗、花姿優(yōu)雅,適宜在公園廣場及家庭院落栽植。最早的藥典《神農本草經》記載了牡丹的藥用價值,牡丹藥材入藥部分主要是根,具有清熱涼血等功能,是清除血瘀的常用藥物,在醫(yī)藥化學等相關研究領域具有廣泛用途。
牡丹種子油富含α-亞麻酸,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大力開發(fā)牡丹籽油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有利于更好地滿足社會對食用油的需求。牡丹籽油具有較高的吸光度,可添加到防曬護膚品中,還可平衡皮脂分泌。研究人員從牡丹籽油中分離出甾醇類化合物,表明其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保健價值。
油用牡丹是優(yōu)良的木本油料植物,兼具觀賞價值等,適宜栽培的范圍廣泛。目前用于栽培的主要為丹鳳品種,具有耐濕熱、適應性強等特點;紫斑牡丹具有較強的生態(tài)適應性,對于防止水土流失等具有良好的效果。大面積營造油用牡丹林,既能為我國牡丹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廉價油料,又能促進生態(tài)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
目前,我國的牡丹產業(yè)仍處于起步階段,牡丹籽油列為日常生活食用油,需要合適的調和技術,可以針對不同消費人群開發(fā)出多種牡丹籽調和油。油用牡丹種植前期投入較大,造林后需3年才能開花結籽,因此要加大扶持和資金投入,從而促進我國油用牡丹產業(yè)化發(fā)展。
作者簡介:張曉暉(1989-),女,漢族,河北張家口,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用牡丹栽植及開發(fā)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