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學生未來發(fā)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漢字是學生進行未來學習以及人際交往最為重要的基礎,同時加強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情操,并加強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新能力。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學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也需要進行教學改革,提升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質量。
【關鍵詞】小學教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現(xiàn)狀
【中圖分類號】G624?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5-0085-02
【本文著錄格式】杜靜.探源尋根? ?根深葉茂——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之淺見[J].課外語文,2021,20(15):85-86.
隨著我國教學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改革也逐漸開始,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在課堂教學上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且理解能力并不完善,而小學語文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和能力較多。為了加強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對學生的積極性進行增強,就需要適應時代的需求,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通過新穎的教學方式、教學工具等,促使教學效果的提升。本次研究就是針對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改革的重要性,探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工作策略。詳細內容見下文。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教學內容不符合學生實際
目前所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之中,不僅含有生字、生詞的教學,還包含一部分文章以及古詩,這使得小學語文教學的難度不斷提升,尤其是針對長篇課文以及古詩的學習。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古詩古文晦澀難懂,內容難以或不可能被小學生接受。針對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教材內容編排來講,并不符合現(xiàn)在學生的實際情況,仍舊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深化和改革。
(二)教學模式過于傳統(tǒng)
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最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就是教師進行講解,學生根據(jù)教師講解內容進行筆記學習,整堂課的教學主體集中在教師身上,教學速度的快慢取決于教師的講課速度,而不是學生的學習速度。這種填鴨式的灌溉教學課堂,無法吸引學生興趣,尤其是大部分教學時間較長的教師,即使目前教育工作強調在小學教學中需要改革教學方式,這部分教師仍舊按照以往的教學方式,即使有所改變也只是稍稍改動教學模式的表面,實質上仍舊是以往常規(guī)的教學方式,不僅枯燥乏味,無法加強教學效果,還會降低學生的自我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尤其是部分教師課后要求學生進行多遍課文抄錄,不僅無法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和理解,反而會產(chǎn)生反效果,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降低,直至消失。
(三)學生主體地位缺失
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但實際上的大部分教學課堂之中,仍舊是以教師為學習主體,并未給予學生太多的討論時間。許多教師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小學語文教師為了節(jié)省時間,往往對一些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這使得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與教學重點不一致。雖然新課改對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非常樂觀,但很多老師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不能獲得明顯效果,因此大部分教師拒絕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學習方式。
二、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是學生未來進行其他科目學習的重要基礎,也是學生與其他人溝通交流的工具,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中,是否能快速理解教師的講解、題目的含義等,均需要語文知識的支持;同時小學語文也是學生進行寫作表達能力練習的主要基礎,只有充分掌握語文知識,才能擁有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傳統(tǒng)教學方式框住了學生的思維,降低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表達能力,使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極低,失去了學習語文知識的意義。
三、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策略分析
(一)趣味性教學模式
要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首先要嚴格遵循教學原則,以學生為中心,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選擇適合這一階段教學的教學方法。有趣的教學是最好的方法。趣味教學法主要是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和幽默的教學環(huán)境,讓小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漢語知識,使教學更有效、更有創(chuàng)新。例如,在學習文章《小蝌蚪找媽媽》時,老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大聲朗讀課文,扮演文章中的角色,自由發(fā)揮,再排練情景喜劇。這樣的深入學習會讓課堂更有趣。在解讀情況的過程中,加強了師生關系,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結意識和表現(xiàn)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完善課堂結構
課堂是教師進行教學、解答謎題的重要場所。課堂結構的不斷完善優(yōu)化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傳授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而不是死板地灌輸。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將使以后的學習更加有效。例如,在講解新詞“沸騰”時,除了講解筆畫的結構外,在教授學生讀音和寫作之后,還要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新詞,并學會在不同的語境中使用。“熬”字的底部是“水”的意思,所以常用于“水”的意境中,如煮藥、煮湯、煮粥等。它也可以表達堅持不懈的情緒,如痛苦、沸騰、熬夜。
(三)多媒體教學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對于社會的每一個行業(yè)都是不可或缺的,教育也不例外。為了跟上時代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對學習的熱情,并且有一個積極的影響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可以利用多媒體平臺展示相應的圖片、視頻等,也可以利用網(wǎng)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這是課堂教學現(xiàn)代化的主要表現(xiàn)。運用多媒體教學,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又能在教材中展示語言要點和文章結構,具有良好的輔助效果。比如在進行古詩《登鸛雀樓》《望廬山瀑布》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教學工具,直觀生動地為學生展示古詩中所描寫的各種情景,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古詩中的風景以及詩人當時的心理情緒變化。
(四)加強學生主體作用
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在以往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之中,大部分人認為教師的地位在學生之上,教師是決定學習的主體,但實際上學生才應該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引導和答疑解惑的作用,實際上決定學習效果如何的人是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提升自己,并引導自己從學生角度出發(fā)設計教學計劃。如學生對生活和游戲更感興趣,可以以此為基礎,設定一個作文,要求學生對生活中的各種景象進行觀察,并以自己觀察到的事物為主題進行寫作,在寫作過程中教師從旁進行指導,但不要過于干涉學生的寫作思路,充分給予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的空間,給予學生自我思考的機會。學生們交完作文后,老師要發(fā)表評論,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明白作文與做人是統(tǒng)一的。寫作的根本是讓學生了解生活,做一切需要感情的事,然后把意見注入到老師的評語和思想中。
(五)加強師生情感交流
課堂上的學生不可能只是灌輸?shù)膶ο螅膊豢赡苁侵R傳授者的雕像。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學改革必須明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指導作用,幫助學生積極參與教師講課,只有通過加強情感交流,刺激學生的興趣,課堂改革才能有效。情感交流是多方面的,包括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作品之間的交流。在這樣的情感互動下,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六)解放學生天性
在傳統(tǒng)的漢語教學中,老師會非常厭惡學生提出問題,認為只要認真聽,就能在課堂上找到答案。教室需要的是安靜和可控。事實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時,學生進步的基礎也是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開端。如果只壓抑課堂的紀律,壓抑學生的天性,這樣的教學必然會失敗。在課堂上,對知識的渴望是最寶貴的東西。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問題,有效地引導學生的答案,使學生養(yǎng)成不畏困難積極探索的精神,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尤其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仍舊存在教學內容枯燥、學生主體地位無法落實等情況,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進行改革,通過新穎的教學方式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并最終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為了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仍舊需要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參考文獻
[1]江冬燕.探源尋根根深葉茂——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之淺見[J].活力,2019(12).
[2]蔣增誼.探源尋根根深葉茂——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之淺見[J].新課程·上旬,2018(7).
[3]張恩梅.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9(2).
[4]蒙曉敏.新課程體系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8).
[5]陶國華.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素質提高[J].文淵(小學版),2019(8).
[6]余引弟.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概述[J].文淵(高中版),2019(4).
[7]楊建平.基于素質教育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17).
作者簡介:杜靜,女,1986年生,山東淄博市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