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嶺
(首都機場集團緊急醫(yī)學救援中心大興國際機場醫(yī)療急救部,北京 1006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一組以氣流受限為特征,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呈進行性發(fā)展的肺部疾病,主要累及肺部,有反復咳嗽、氣促、胸悶等臨床癥狀。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左室前后負荷過重導致急性心肌收縮力下降、排血量下降,從而引起以肺循環(huán)淤血為主的缺血缺氧、呼吸困難等臨床癥候群,可發(fā)生心源性休克或心搏驟停[1]。面罩吸氧是糾正缺氧的針對性措施,臨床上以增加吸氧濃度,提高肺泡氧分壓、氧飽和度和含量,保證細胞組織的氧供應,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咳痰和進食[2]。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改變之前使用氣管的情況,通過面罩、口鼻罩等的形式將患者和呼吸機連接,從而能夠避免氣管插管帶來的損傷,增加舒適度?;诖?,本研究旨在對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對急性加重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進行探討。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首都機場集團緊急醫(yī)學救援中心大興國際機場醫(yī)療急救部收治的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51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 (n=76)和試驗組 (n=75)。對照組中,男性41例,女性35例;年齡51~81歲,平均年齡 (67.59±9.62)歲;病程3~14年,平均病程(8.74±5.08)年。試驗組中,男性39例,女性36例;年齡52~82歲,平均年齡 (68.16±9.76)歲;病程2~13年,平均病程 (7.95±5.0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首都機場集團緊急醫(yī)學救援中心大興國際機場醫(yī)療急救部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 (2014年修訂版)》[3]與《急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②患者所提供的臨床資料均完整、準確等。排除標準:①同時參加其他研究者;②精神障礙或依從性差者;③患有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等。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血常規(guī)、心電圖、X線及血氣分析等檢查,同時給予抗生素治療。對照組患者使用面罩吸氧治療,選取合適體位,保持4~6 L/min的氧流量。試驗組進行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法,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進行調節(jié)壓力,保持3~5 L/min的氧流量,通氣時間為12 h/d,患者情況得到改善后,時間改為3 h/d。兩組患者均治療15 d。
1.4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傆行? (治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參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 (2014年修訂版)》中相關療效的判定標準。顯效:患者可以平臥,生命體征穩(wěn)定,咳嗽、咳泡沫血等臨床癥狀消失;有效:患者可半臥,生命體征和臨床癥狀均有所好轉;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惡化。③對比兩組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標。分別于治療后使用肺功能儀測定兩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第1秒用力呼吸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 (FVC)及第1秒用力呼吸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 (FEV1/FVC),使用自動全血分析儀進行測量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清動脈血氧分壓 (PaO2)、血氧飽和度(SpO2)水平。④對比兩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包括HR、BP、RR。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統(tǒng)計學SPSS 22.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其中治療有效率的計數(shù)資料以[例 (%)]表示,采用χ2檢驗,心肺功能及血流動力學的計量資料以 (±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比較 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 88.16%顯著低于試驗組 97.3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比較[例 (%)]
2.2 兩組患者心肺功能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血清PaO2、SpO2、LVEF、FEV1、FEV1/FVC水 平 均 高 于試驗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 2。
2.3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HR、RR、BP水平均較治療前有所降低,且試驗組數(shù)值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心肺功能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心肺功能比較 (±s)
注:1 mm Hg=0.133 KPa。
組別 n PaO2 (mm Hg) SpO2 (%) LVEF (%) FEV1 (mL) FEV1/FVC (%)對照組 76 81.43±4.17 85.59±4.31 46.12±4.88 57.14±5.86 60.97±7.03試驗組 75 84.18±3.82 88.05±3.45 49.78±6.22 61.94±9.06 65.12±8.88 t 4.224 3.869 4.026 3.871 3.188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2
表3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1 mm Hg=0.133 kPa。
組別 n HR (次/min) RR (次/min) BP (mm H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76 130.11±11.89 124.74±9.26* 37.63±7.37 34.46±5.54* 130.98±9.02 110.56±8.44*試驗組 75 131.59±10.01 118.56±8.44* 36.13±6.46 32.16±3.16* 129.32±7.68 104.12±7.88*t 0.827 4.284 1.329 3.128 1.217 4.845 P 0.410 0.000 0.186 0.002 0.226 0.000
急性加重COPD通常由慢性氣道炎癥所引起,且具有發(fā)病率、致死率較高等特點,COPD患者呼吸系統(tǒng)癥狀出現(xiàn)急性加重,典型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咳嗽加劇、痰量增多或痰液呈膿性,超出日常的變異,并且導致需要改變藥物治療。COPD持續(xù)性氣流受限制,肺功能障礙為發(fā)病特征,一旦合并左心衰竭,心臟的排血量將無法供應機體需求,導致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出現(xiàn)高碳酸血癥、低血氧癥及酸中毒狀態(tài)。針對急性加重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臨床上通過采取吸氧方式來改善患者的通氣情況,并同時給予聯(lián)合抗感染治療,但效果不佳,患者舒適感較差[5]。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無創(chuàng)通氣技術越來越被廣泛應用,不僅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癥狀,還可增強治療效果,并改變傳統(tǒng)建立人工氣道情況,提高患者的舒適感,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6-7]。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低于試驗組,且試驗組患者的血清PaO2、SpO2、LVEF、FEV1、FEV1/FVC水 平 均 高 于 試驗組。以上結果也表明了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可緩解急性加重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這一結果與賈珺[8]的研究結果相符。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試驗組患者的HR、RR、B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可使急性加重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心率、血壓、呼吸頻率降低,改善血流動力學。這一結果與王秋鋒等[9]的研究結果相 符。
綜上所述,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可降低急性加重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HR、RR、BP水平,同時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從而提高臨床療效,緩解臨床癥狀,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