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紅丹
【摘要】小學語文統(tǒng)編版教材充分體現(xiàn)了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從三年級起,便有以貫穿閱讀教學為主的教學單元。教師引領學生閱讀時,不忽略對學生閱讀技能、技巧和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更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感受,不“包辦”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應充分考慮閱讀教學策略,加強引導學生對文章理解的基礎上,從理解構思選材、謀篇、遣詞、選句等方面入手,嘗試讓學生分析閱讀、感悟文章靈魂,讓學生通過自主的閱讀,形成對文章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的一種自主思維過程,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關鍵詞】感悟;閱讀教學;探究;創(chuàng)設;視野
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習重要的要素之一,它包括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及語文綜合能力的學習。小學語文統(tǒng)編版教材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語文要素的重要性,注重引領學生從感知、理解、鑒賞文章等方面的培養(yǎng),從三年級起,便有以貫穿閱讀教學為主的教學單元。教師應充分考慮閱讀教學策略,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態(tài)度,不用“包辦式”的教學模式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引導學生加強在對文章理解的基礎上,從理解構思選材、謀篇、遣詞、選句等方面入手,嘗試讓學生分析閱讀、感悟文章靈魂,讓學生通過自主的閱讀,形成對文章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的一種自主思維過程,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進一步提高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導學搭建精準解讀,形成閱讀技能技巧
小學生課堂專注度較弱,容易分散注意力?!皩W案”能充分體現(xiàn)“以學定教,學案導學”,且目標性明確,指導性精準,能使學生胸有成竹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學情,以“導學案”為媒介,引導學生了解要學什么、做什么,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技能技巧和閱讀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教學《帶刺的朋友》(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上冊,版本下同),這一課體現(xiàn)的語文要素主要是通過閱讀學習,感受課文語言。此文有很多生動的字詞和語句,特別是描寫刺猬偷棗時,其機靈、敏捷的特性被作者描述得淋漓盡致。設計導學案時:“你喜歡哪些生動的語言?作者用了哪些形容詞去描寫刺猬爬的動作?哪些語句是擬人化的寫法?作者喜歡的這個小動物,對它的稱呼經(jīng)歷了哪些變化?”隨著導學案一步步的推進,學生已能一邊閱讀,一邊會在課文做些標記:“圓乎乎的東西、那個東西、那個家伙、聰明的小東西”等,作者一次次明顯的變化,充分表達出作者對這種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同時也體驗“語言稱呼”表達的生動性。這樣的導學案設計,就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技能技巧的細節(jié)展現(xiàn)。久而久之,學生積累自己喜歡的字詞、語句,也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從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微課創(chuàng)設推介點評,培養(yǎng)興趣拓寬視野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生識字、認字學習鞏固的重要途徑,也是寫作能力儲備的基礎。教師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微課創(chuàng)設推介情景,把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繪本讀本,結(jié)合信息技術與讀本內(nèi)容,采用懸念、勵志、故事、推廣書單介紹等多種形式,并穿插配音點評、動漫演繹等,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例如,利用微課創(chuàng)設二年級學生喜歡閱讀的書籍:《蚯蚓日記》《皮皮魯和魯西西的故事》《木偶奇遇記》;三年級學生喜歡閱讀的書籍:《綠野仙蹤》《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小淘氣尼古拉的故事》《哈利波特》等,結(jié)合網(wǎng)絡搜集的圖片、短視頻,配上動畫語音,進行點評式的推介,讓學生慢慢養(yǎng)成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
三、設置活動創(chuàng)設平臺,分享讀書心得體會
小學生天性好動愛玩,喜歡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現(xiàn)個性、分享“悅讀”、讀書筆記展覽、5分鐘讀書會、演講比賽、故事沙龍等各種活動平臺,通過平臺分享、介紹讀書心得。學生在平臺交流分享中深受啟發(fā),能從老師和其他學生身上收獲贊賞、快樂、自信,學生的閱讀實踐效益就能最大化,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zhì)和閱讀的良好習慣。
例如,《世界上最臟最臟的科學書》是一篇非常適合二、三年級學生閱讀的科學書籍。當我剛開始推薦大家閱讀時,學生們一聽,七嘴八舌地議論著老師怎么介紹這種“臟書”給我們讀。我沒有過多的解釋,而是從學生所說的“臟”字為題,提出月底舉辦讀書分享會的主要議題:為什么說是臟書?為什么說是最臟的書?延伸到為什么說是“科學書”……讀書會上,傾聽著學生的分享:想不到原來陪伴著我們?nèi)杖找挂沟拇踩?,在顯微鏡下是螨蟲的世界;如不講衛(wèi)生的習慣,大腸容易成為蛔蟲、絳蟲等蟲子的“別墅”;很多蟲子可能在我們的臉上“安居樂業(yè)”……有的介紹貝殼和動物的骨頭磨粉后加蜂蜜用來刷牙,如何保護牙齒,去除牙菌疵……學生探究總結(jié)出在生活上必須講衛(wèi)生。當聽到學生通過讀書分享出來的各種感悟,特別是從中感悟出應該養(yǎng)成的學習、生活習慣時,這不得不對學生能學以致用表示贊嘆。學生從讀書學到有用的東西,必然會有一種從閱讀書籍獲得知識的原動力,從而逐漸形成讀書的習慣。
四、構建激勵評價機制,鞏固強化閱讀成效
低年級學生愛表現(xiàn)是其中一個突出特點,他們更渴望被賞識,更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表揚。讀書激勵評價機制包含教師、家長、同學的評價,通過教師建立課堂閱讀、課外閱讀激勵,如口頭贊揚、張貼示范心得、評“星”等形式,貫穿于閱讀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老師的贊揚、賞識、獎勵等激勵評價,對學生的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較為穩(wěn)定的評價機制,學生能從讀書中獲得認可,對鞏固、強化閱讀習慣成效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評價的方式盡可能多樣化,分享體會、閱讀認知、情感態(tài)度、讀書習慣等,不放過學生每一個閃光點,盡可能肯定他們的閱讀過程,如授予“朗讀之星”“分享之星”“感悟之星”“聆聽之星”等,授以獎狀為主的精神獎勵。同時,對獲得嘉獎的學生,積極爭取家長支持,給其獲獎子女以獎勵書籍及其喜歡禮物的物質(zhì)獎勵。當然,引導學生通過分享交流體驗,也要善于對比、反思自己“與眾不同”的觀點是對是錯,需要進行怎樣的保持和改進。教師適當引導學生返回文本,中肯的建議、完善讀書心得、再次感悟作品,慢慢形成“會讀書”“懂讀書”。良好的讀書習慣才能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點燃閱讀激情,激發(fā)讀書潛能,體驗到閱讀成功的快樂,才能進一步鞏固和強化良好的閱讀成效。
在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獲取信息幾乎都是通過閱讀獲取的,閱讀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出來。人類最基本的學習方式是閱讀,閱讀是獲取知識和了解知識、認識世界、開拓視野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小學生語文學習打基礎的重要階段,是形成良好閱讀習慣、樹立學生正確閱讀觀的重要時期。書籍作為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養(yǎng)成良好讀書習慣的人,才能“會爬梯”“懂爬梯”,才能夠領略到讀書的美妙之處。學生通過課堂教學,掌握行之有效的閱讀技能和技巧,具備一定的讀書能力,就能讀更多的書,吸收更多的語言精華,涉獵更廣的知識視野,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就會保持越持久,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習慣就能得到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龐作娟.淺探小學中年段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R].東北師范大學,2010.
[2] 任慶浴,林嶸春.從“博”入手,由“約”入心,構建“博約”課堂[J].新教師,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