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鳳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微信普及率也越來越高,并且微信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以及學習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文中,主要就微信在家園互動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微信;家園互動;幼兒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9-0027-02
On the application of wechat in home interaction
WU Jinfeng? (the second kindergarten in Nankai District of Tianjin,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the popularity of wechat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and the role of wechat in our life,work and stud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wechat in home interaction.
【Keywords】Wechat;Home interaction;Children
眾所周知,我們現在正處于信息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微信是我們這個社會的必需品,也是這個時代的代表產物。而微信平臺可以將信息作為教育系統(tǒng)的一個載體,并將教育信息通過網絡這個媒介傳遞出去,促進教育現代化的優(yōu)化。隨著高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學習和交流方式也發(fā)生著很大的改變。作為年輕的幼兒教師,人類的靈魂的工程師,更離不開教育的信息化。
由于幼兒工作的特殊性,我們不可能隨時和家長保持聯系,因為我們的眼中只有孩子,全身關注的關注著每一個幼兒。而微信平臺基于網絡平臺,它支持碎片化學習和互動式個性化學習。這便大大的為幼兒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輔助工具,拉近了幼兒教師與家長的距離,我們可以邊關注幼兒的發(fā)展情況,邊隨時記錄幼兒的活動情況,以便休息時和家長互動。實錄的視頻、活動中的照片不僅可以彌補傳統(tǒng)家園互動中的不足,更體現了教育的真實性、也更具有說服力。
1.微信家園平臺及其表現形式
教育現代化是當今社會發(fā)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所謂教育現代化,“是指在國家及教育部門的統(tǒng)一規(guī)劃和組織下,在教育系統(tǒng)的各個領域全面深入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加速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過程?!笨茖W運用信息技術,能及時解決家長與教師之間關于幼兒的教育問題,能有效地化枯燥乏味為生動有趣,能彌補教師在時間不允許的情況下及時反饋幼兒情況的困境。經過學習、借鑒和探索,我從平時的家園互動工作實踐出發(fā),利用信息化技術與家長溝通,談談我對教育信息的一些認識。
2.微信家園平臺家園互動的優(yōu)勢
(1)?????? 互動性強,參與性高
傳統(tǒng)的家園互動方式,能夠滿足一定程度的家園互動需求。根據這幾年的工作經驗,我發(fā)現很多父母都無暇顧及孩子,大部分都交給老人看管。家園互動,是家園雙方信息的交流和溝通。對于教師來說,可以將有關的內容根據本班幼兒的教學需要制作成相應的視頻,利用網絡傳送的便捷,將課程發(fā)到微信家園平臺上,這樣家長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時間隨時了解幼兒的學習情況啦。
(2)主題突出和內容具體
一段錄像就一個故事,或者說一個教育內容。研究的問題是幼兒學習的內容,或者是幼兒比較關注的值得借鑒的探索過程,孩子的閃光點,又或者是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復習的當天的活動內容,幫助孩子加深印象的環(huán)節(jié)。比如:在中班剪紙教學中,為了緩解小朋友對于剪紙的抵觸心理,和家長不知道如何輔導幼兒剪紙的現狀,我會錄制一些小視頻,發(fā)到微信平臺和班級的微信群,及時和大家進行互動交流,解決大家面臨的困惑。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自己的困惑期,善于捕捉孩子成長的關鍵點,給予專業(yè)的指導,這樣更有利于家長對幼兒的指導,也更有利于幼兒的成長。
3.微信家園平臺在家園互動中的應用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微信家園平臺是可以基于網絡平臺的一種流動的資源。從大小上來說,他就是手機上的一個APP,支持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很小,學習者可流暢地在線學習;也可靈活方便地將其下載保存到手機上實現移動學習、碎片學習。因此,幼兒園教師可以將有關的家園互動內容發(fā)到平臺上,還可以一鍵提醒家長簽收信息,統(tǒng)計人數,隨時查看家長閱讀情況,孩子未來園家長可以自助請假,說明病因,記錄幼兒缺勤天數等等。微信家園平臺可以按照領域來劃分,比如:如何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健康領域、提高幼兒動手能力及藝術領域、如何開發(fā)幼兒探索能力的科學領域等等。
《指南》提出3-6歲各年齡段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目標和相應的教育建議,而家長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應結合《指南》精神,和家長們共同了解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特點,正確理解3-6歲兒童的“學習”,對幼兒的發(fā)展懷有合理的期望。幼兒園和家庭都應該把自己當作促進兒童發(fā)展的主體,雙方積極主動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過幼兒園與家庭的雙向互動,共同促進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家園互動是由教師、家長、幼兒三方組成的互動,是圍繞幼兒展開的的互動。幼兒園和家庭是兩種不同的教育環(huán)境,孩子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表現也會不同。研究表明,家園一致的教育環(huán)境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和諧發(fā)展。那么,如何為孩子提供一個家園一致的教育環(huán)境,保持家園教育理念一致呢?如果解決家長的困惑?其實,孩子的成長是有規(guī)律可尋的,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會有其特殊時期,這就是教育的關鍵點,抓住了這個關鍵點就成了促進孩子身心和諧發(fā)展的關鍵所在。
微信小視頻有一大特點就是“真實”——一個實驗過程、一段經典故事、一段游戲再現、一種問題的討論、一個活動的對話。這些正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家園雙方收集的“成長關鍵點”。教師可以利用手機捕捉到孩子在一日活動中的精彩瞬間反饋給家長,同樣家長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的點滴進步也可以利用微視頻將幼兒在家的表現反饋給老師,這樣就形成了有效的家園互動。微信家園平臺作為一種特殊的記錄孩子成長的新穎的手段,在家園互動中是可以嘗試的。傳統(tǒng)的家園互動主要是指通過面談、訪問、問卷調查、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家訪、電話訪問、家園聯系手冊等傳統(tǒng)形式。我發(fā)現,有部分家長對于幼兒園組織的各項活動也只是被動參與,久而久之,就沒有積極參與的興趣。還有很多活動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來參加,對于一些書面的互動聯系(比如幼兒成長手冊),也存在時間上和表達上的局限性。綜上所述,我們就需要有一種及時的與時俱進的溝通方式來實現互動交流。
微信家園平臺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溝通延時性和遺忘性。它利用了網絡傳送的便捷與錄影重復利用成本低的特性,利用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下載相關學習資源。比如:我們的微信家園平臺。具體是老師可以下載申請微信APP,申請好了以后,你在后臺就可以注冊,然后添加家長,分班級管理,編輯照片、視頻,分享,專業(yè)性的文章推薦,同時教師還可以看到學習者什么時候觀看,有多少人瀏覽等。試想一下,借助一個微信網絡平臺,利用微課程資源,家園雙方就教育問題展開討論,不論你身處何地,都可以參與。經過我的操作實踐,我認為微平臺作為一種新的家園互動溝通方式,在幼兒園家園互動中是可以運用的。
4.微信家園平臺在家園互動中遇到的問題
(1)家園互動中網絡的支持
微信家園平臺在家園互動中的運用需要網絡的支持。網絡速度較慢是阻礙幼兒園實施運用微信家園平臺課程進行家園的互動的負面因素之一。要想實施運用,幼兒園就要通過各種途徑解決這一問題,例如配置高性能服務器,增大網絡寬帶的接入量。另外,免費網絡覆蓋面不廣是阻礙家長實施互動的主要原因。對于家長而言,需要有一個便利的網絡環(huán)境來接收這些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及時的處理。這就需要我們的社會對教育做出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在我們的生活的環(huán)境中,也陸續(xù)有很多地方有WiFi網絡覆蓋,這無疑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我們使用無線網絡,也支持了我們獲取信息的速度。
(2)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挑戰(zhàn)
微信家園平臺的信息發(fā)布,語言表達是否順暢,有沒有歧義直接關系著家園互動的效果,是影響家園互動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這就需要加強對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培訓,在專業(yè)技術人員的幫助支持下,錄制情感豐富、生動活潑的視頻,要關注到每一個孩子,避免讓家長產生不關注自家孩子的誤解。同時,教師在網絡教學平臺中和家長進行私信交流和指導,都需要教師需要較高的專業(yè)技術水平和溝通指導能力,這些對于教師的要求是比較高的。
(3)對家長信息素養(yǎng)的要求
家長在觀看每天的活動后,要發(fā)現自己孩子的問題,然后再與教師、其他家長進行交流討論。這一切行為都是建立在家長具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的基礎上的。家長只有具備較高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每天自行觀看班級推送的信息,家長只有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yǎng)才能在微信互動平臺中查看相關的資料進行學習,通過網絡平臺與教師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因此,在實施這一互動過程中要逐步提高家長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以及信息素養(yǎng)。
5.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家園共育矛盾日益激化的今天,大大加強了教師和家長積極互動的迫切性。家長雖然把孩子放到幼兒園,但是他們的內心還是焦慮不安的,有很多家長尤其是小班幼兒表現最明顯:孩子到幼兒園怎么樣?從家出來時還很高興,分開時哭的嘶聲裂肺,梨花帶雨,現在是否還在哭?老師對我們家孩子是什么態(tài)度?給老師發(fā)個微信怎么還不回呢?打電話也沒人接呢?各種疑問在家長的腦海中不斷的浮現,各種不敢想象的畫面也會出現在他們的腦海中……因為教師工作的特殊性,會隨時關注每一個孩子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所以沒時間拿著手機解決家長的疑惑,但是我們會在幼兒午睡之后,及時回復家長的疑惑,向家長解釋清楚。也會把幼兒的活動照片及時上傳的到微信家園平臺的班級相冊內,班級視頻分類框中以解家長的思念之苦。
但微信家園平臺用于家園溝通也存在著局限性,它要受到硬件設備和人的文化修養(yǎng)的限制。所以只是其它家園互動形式的補充而不是替代,只有多種形式有機結合,才能適應和滿足不同層次、更多家長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杜若溪. 微信支持下的“家—園—社”協同教育平臺建設及效果研究[D].陜西理工大學,2020.
[2]姚萌,畢圣男.微信公眾平臺在幼兒園家園共育中的應用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0(04):156-157.
[3]方毅,徐微.微信公眾平臺在家園合作中的應用研究綜述[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20,40(01):94-98.
[4]何甜甜.以親子活動促進家園互動的研究[J].甘肅教育,2019(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