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姣,袁鳳嬌,王希莉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湖南衡陽421000)
足跟采血是每個新生兒出院前必不可少的工作,是指在嬰兒出生72 h后采集足跟血進行的檢查,主要針對發(fā)病率高、早期無明顯癥狀等相關遺傳疾病,以便做好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如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癥等[1]。若發(fā)現(xiàn)較晚治療不及時,新生兒在后期生活中可能會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生長發(fā)育及智力缺陷,一旦新生兒疾病篩查為陽性,應盡早帶其進行復診并治療,以免延誤病情。但由于新生兒年齡小,配合意識較差,加上采血過程中的疼痛刺激,常發(fā)生哭鬧、情緒激動等現(xiàn)象,增加其采血難度,在一定程度上還會間接影響其生理健康和生活行為能力,帶來一系列遠期影響,因此需要給予疼痛干預以減輕采血疼痛,臨床常用鎮(zhèn)痛護理一般是通過母乳吸吮與皮膚接觸減輕采血疼痛,但少部分新生兒在采血過程中依然會存在強烈的哭鬧行為,使采血難度加大,所以如何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已成為本研究的重點之一[2-3]。2019年1月1日~2020年2月1日,我們將視聽轉移配合輕柔手法應用于59例新生兒足跟采血鎮(zhèn)痛中,效果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兒科同期接收的114例新生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為胎齡>32周的新生兒,且臨床資料完整且詳實;②出生體重≥2.5 kg且無神經(jīng)、心血管等功能障礙者;③新生兒父母同意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先天畸形者;②敗血癥者;③需接受抗生素治療者。根據(jù)簡單隨機法將新生兒分為觀察組59例和對照組55例。觀察組男30例、女29例,胎齡32~45(36.76±2.53)周,體質量指數(shù)(BMI)20~25(22.46±1.87);對照組男28例、女27例,胎齡33~46(37.44±2.62)周,BMI 21~26(23.17±2.1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方法 兩組均進行足跟采血工作,左手握住新生兒足底并擠壓,同時右手握緊同側小腿,注意用力輕柔適度,用左手示指與中指夾住小腿自胭窩沿小隱靜脈向下推至踝關節(jié)夾緊,回集血液,也可利用溫毛巾局部熱敷采血點。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鎮(zhèn)痛護理,采血前2 min經(jīng)口滴喂蔗糖溶液2 ml,將新生兒放置于母親懷中肌膚接觸后,給予母乳吸吮,輕柔新生兒足跟部待其充血紅潤時進行采血,并在采血過程中輕輕拍打新生兒。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給予視聽轉移配合輕柔手法,具體內容如下。①采血前將新生兒放置于舒適溫暖的環(huán)境中,保持室內安靜且光照適宜,將室溫控制在28~30 ℃,采用動畫片、玩具等形式,轉移其注意力,也可在新生兒雙耳20 cm處放置音樂播放器,播放輕柔緩慢的音樂,音量控制為55 dB左右。②母親在進行撫觸前應剪短指甲,洗凈雙手,并配合潤膚霜或爽身粉涂于雙手,指導母親一邊與新生兒說話,一邊動作輕柔緩慢地撫觸其頭部、肩部、背部等,也可配合音樂舒緩情緒。③采血結束后將新生兒足部抬高,用細棉簽輕壓針眼直至血流停止。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一針采血成功率,其標準為1次采集3個血斑,血斑直徑>8 mm,濾紙正反兩面均勻滲透[4]。②記錄兩組采血情況,包括疼痛面容出現(xiàn)時間、啼哭開始時間、疼痛面容持續(xù)時間、啼哭持續(xù)時間及采血時間。③分別于采血前、采血時、采血后3 min采用新生兒面部編碼系統(tǒng)(NFCS)[5]評估兩組疼痛程度,共10個條目,總分0~10分,總分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大。④于采血前、采血中、采血后3 min監(jiān)測兩組心率及血氧飽和度的變化。
2.1 兩組一針采血成功率比較 觀察組一針采血成功57例,成功率為96.61%;對照組一針采血成功47例,成功率為85.4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427,P<0.05)。
2.2 兩組采血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采血情況比較
2.3 兩組不同采血時間疼痛程度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不同采血時間疼痛程度比較(分,
2.4 兩組不同采血時間心率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不同采血時間心率比較(次
2.5 兩組不同采血時間血氧飽和度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不同采血時間血氧飽和度比較
新生兒足跟采血的目的是為了針對發(fā)病率高、早期無明顯癥狀等相關遺傳疾病,以便做好針對性的預防措施,但由于新生兒年齡小,配合意識差,對疼痛敏感度高,而且還缺乏抵御疼痛的能力,使其在采血過程中發(fā)生抵抗、哭鬧、情緒激動等現(xiàn)象,進而影響采血進程,間接影響其睡眠、飲食、神經(jīng)等[6-7]。因此,如何有效實施新生兒足跟采血鎮(zhèn)痛護理,平復其不良情緒,優(yōu)化采血情況,已逐漸成為臨床廣泛重視的一點。為此本研究將114例新生兒作為觀察對象,旨在探討視聽轉移配合輕柔手法的臨床效果,以期為新生兒提供更有效、安全的鎮(zhèn)痛措施。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一針采血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疼痛面容出現(xiàn)時間及啼哭開始時間晚于對照組(P<0.01),疼痛面容持續(xù)時間、啼哭持續(xù)時間、采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1),表明將視聽轉移配合輕柔手法用于新生兒足跟采血鎮(zhèn)痛中,不僅能提高采血效率,還能有效平復新生兒情緒,縮短哭鬧時間。究其原因為母乳作為新生兒成長最自然、最安全、最完整的天然食物,進行吸吮能提升新生兒安全感,縮短啼哭時間,另外母乳中含有乳鐵蛋白、蛋白質等,可提高其抵抗力,預防感染及慢性病發(fā)生,而所含的色氨酸能提高鎮(zhèn)痛效果,進而維持血氧飽和度穩(wěn)定,而其所含糖類物質能產生甜味,短時間內能刺激新生兒大腦中樞,增加神經(jīng)興奮,使其心率加快[8]。與秦璠玥等[9]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同時還能促進調節(jié)疼痛物質的5-羥色胺及多巴胺釋放,對減輕采血后疼痛、降低心率等具有積極作用,這也是觀察組心率及血氧飽和度恢復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的原因之一[10-11]。視聽轉移配合輕柔手法,一方面能利用動畫片、玩具、音樂等形式,轉移新生兒注意力,緩解其神經(jīng)緊張,更有利于采血[12];另一方面與母親進行親膚接觸,不僅能給予足夠安全感,有效穩(wěn)定新生兒情緒,進而縮短哭鬧時間,同時還能促進其睡眠質量的改善,對新生兒后期生長發(fā)育具有顯著意義。另外還能增強新生兒與母親的交流,通過母親輕喚新生兒乳名,利用語言等神經(jīng)性交流使新生兒產生愉快感覺,不僅能起到促進母子關系發(fā)展的作用,還能增強新生兒對父母的信任感,并利用肢體直接撫觸促進其血液循環(huán),減輕采血后疼痛,保持生命體征穩(wěn)定[13-14]。段旭鋒等[15]研究表明,噪聲干預能有效緩解新生兒足跟采血疼痛,其作用與語言交流類同,可在新生兒疼痛管理中加以應用,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視聽轉移配合輕柔手法應用于新生兒足跟采血鎮(zhèn)痛護理中,采血效率較高,在縮短啼哭時間、改善疼痛程度、維持心率及血氧飽和度等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