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霞
摘 ? ?要:近年來,應試教育之風依然存在,學校、家長仍然以分數(shù)、成績?yōu)轱L向標,重智輕德的氛圍還未能完全轉變。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德育不像分數(shù)、升學率那樣能排名次、搞獎罰,一句話,德育是費力不見功的慢活。然而,學校畢竟是育人的地方,德和智猶如飛鳥的翅膀,缺一不可,作為教育工作者,需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德育;實效性
一、引言
在目前的德育教育中,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問題已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難點,也是德育工作的重點。所謂德育的實效性,既是指德育的內在效果,即德育的要求能夠順利地轉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道德素質;也是指德育的外在效益,即德育通過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學校德育的實效性還表現(xiàn)在德育效率上,即以一定的人、財、物、時間投入獲得最佳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德育的效果、效益和效率共同構成了學校德育實效性的基本內涵。
二、小學德育教育的現(xiàn)狀
當前小學生道德面貌的主流是積極的、健康的,學生個體道德同社會要求、個人理想與社會現(xiàn)實要求是基本一致的。但學校德育工作仍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雖然只是局部的、暫時的,但不容忽視?,F(xiàn)歸納如下:
第一,部分學生對學校開設的德育課程不感興趣,這是學校德育工作失效的主要原因。
第二,部分學生思想活躍,實踐能力較強,但缺乏紀律與法制觀念、勤儉節(jié)約精神,勞動觀念淡薄。
第三,部分學生在諸如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
第四,部分學生缺乏起碼的公德意識、缺乏正義感,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思想突出。
第五,部分學生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習目標模糊,學習動力不足。
第六,部分學生自我保護能力差,導致安全事故屢屢發(fā)生。
三、現(xiàn)行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低下的原因探討
1. 學校對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很普遍的現(xiàn)象:學校雖然要求以德育為核心,但在目前一切工作均追求量化的大氛圍下,德育在實際的工作和考核當中卻失去了其應有的分量。
2. 學校德育工作重外不重內
所謂重外不重內,是指學校在德育工作中追求形式主義,而不注重內容的充實性和連貫性。就拿小學德育內容來講,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道德品質、心理健康教育等,每一項教育內容都是相對獨立的,這些內容以圖片、學科滲透、設立課程等形式加以落實,但是每一種形式都缺少體驗環(huán)節(jié),缺少德育內容之間的相互滲透。
3. 教師的師能存在不足
小學生在道德知識的理解和道德概念的形成上,是從直觀具體的、比較膚淺的認識逐步過渡到比較抽象的、比較本質的認識上來的。但是部分教師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素養(yǎng)較低,心理診斷與輔導能力、創(chuàng)設良好德育環(huán)境的能力、轉化后進生的能力等育德能力不高。因此,在許多方面不能幫助今天的學生順利解決他們的道德難題。再者,雖然我們的教師都認識到新時期德育的重要性,但實際工作中有部分教師尚無法真正做到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德育教育當中。這些因素都造成了目前德育工作實效性低下的狀況。
四、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策略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現(xiàn)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他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21世紀中國的面貌,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戰(zhàn)略目標能否實現(xiàn),關系到能否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以戰(zhàn)略的眼光來充分認識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學校德育工作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要讓德育工作有實效,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 轉變目前對于德育的狹隘認識
在目前的德育工作中,最急迫的問題莫過于學校教育觀念的轉變。教育者自身觀念不轉變,學校的德育工作就沒有出路。教育界現(xiàn)存的重智輕德甚至求智不求德的思想觀念,必須轉變?yōu)橐缘掠秊槭?,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觀念。此外,在德育過程中不但需要重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宏觀層面的教育,更需要重視文明禮儀和道德修養(yǎng)等微觀層面的教育。
2. 改革和健全德育體系
我國小學的德育體系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地探索和研究。要從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以及小學德育的規(guī)律與特點出發(fā),在繼承我國優(yōu)秀的德育傳統(tǒng)的基礎上,不斷總結廣大教育工作者德育實踐的有益經驗,構建富有時代性、發(fā)展性、開放性的德育體系,并在德育實踐中不斷完善、不斷創(chuàng)新。
3. 大力提高教師的師德和師能
道德教育過程的推進是受多種條件制約與影響的,在對德育推進有積極影響的諸因素中,教師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神圣使命?!罢衽d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加強教師隊伍的師德與師能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思想過硬、知識淵博、品格高尚、精于教學、勤于育人的教師隊伍,是改變目前德育工作困境的希望所在。
4. 使德育工作實踐化、生活化
對小學生而言,其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小學德育工作既要有內容,還要有載體、有趣味,因此必須將德育工作具體化,只有將德育工作與實踐相聯(lián)系,小學的德育教育才能與現(xiàn)實不脫節(jié)。將德育工作具體化,還意味著我們必須讓道德教育從抽象化、空洞化的說教王國里走出來,讓學生體驗生活和生命的樂趣,這正是生活德育的主旋律,實施“德育回歸生活”已逐漸成為道德教育的時代主題。具體來說,教育者首先必須樹立“德育回歸生活”的新理念,讓德育真正融入生活當中。當然,在整個德育工作過程中,教育者必須時刻關注小學生精神世界的建設和生命價值的提升,這也是德育回歸生活的應有之意。
5. 努力創(chuàng)建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德育氛圍
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構建全方位、立體式的教育體系,是德育教育的關鍵所在。學校不是象牙塔,更不是世外桃源,學生的道德素質究竟如何,不完全取決于學校的德育氛圍,還跟家庭,特別是社會的影響休戚相關。因此,努力創(chuàng)建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德育模式,形成全方位的德育合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的工程,更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若沒有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時刻關注,擺脫目前德育教育的困境就只能是奢望。所以,讓我們攜起手來,為學生打造愛心的搖籃和成長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