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開源
【摘? ? 要】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一些學生語文素養(yǎng)偏低,寫作能力有待提升,在少數民族學校中同樣的問題也是存在的。本文結合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實際情況,針對如何提升中小學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制訂有效且符合實際的培養(yǎng)計劃。
【關鍵詞】少數民族;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5.1?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2-0187-02
How to Train Students Chinese Quality by Minority Chinese Teachers
(Nanhua Junior High School, Gaotai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YIN Kaiyuan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some students' language literacy is low and their writing abil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same problem also exists in minority schools.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to formulate an effective and realistic training plan for how to improve the language and thinking abiliti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Keywords】Minorities; Chinese accomplishment; Training students
一、語文素養(yǎng)的含義以及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意義
什么是語文素養(yǎng)呢?我們認為語文素養(yǎng)就是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思想情感、審美情趣、個性品格等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內涵和要素包括三個維度,即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語文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要想提升語文能力,就必須注意平時語言的積累,感悟體味語言,思考語言的內涵與外延,有充分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中小學階段,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能力處于發(fā)育最快的階段,中小學語文就要針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育特點,充分利用語文課堂的語言優(yōu)勢,盡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其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從以上講述可以看出,新課程對當前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廣泛的要求,其目的在于要進一步開發(fā)語文教學更廣泛的功能,促進學生全方位均衡發(fā)展。這一理念的提出,促使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更重視增強學生的文學底蘊,表現(xiàn)在現(xiàn)行的語文教學在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的同時,更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更關注對學生語言感悟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更關注學習方法的傳授和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二、培養(yǎng)少數民族中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策略
那么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教師如何去培養(yǎng)少數民族中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根據筆者的切身感受,覺得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課堂和課余時間,讓學生多讀文章和書籍
不管課上,還是課下,都要讓學生多讀書,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讀,讓文學大師的語言充分滋潤和沐浴學生的心靈,照亮他們語言的心房。中學生正處于語言快速發(fā)育時期,也是學習語言的黃金階段,通過讀學生可以積累一定的語言,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形成一定的文字表達能力,所以重視讀書是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弊鳛樯贁得褡逯行W生,由于受到本民族和本地區(qū)語言環(huán)境和語言表達方式的約束,沒有經常使用漢語,對漢民族悠久的文化歷史缺少深刻的了解,對漢語表達習慣缺少認識,所以大量閱讀是提高漢語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要讓他們在閱讀中學習、品味、感悟,以彌補天生的缺陷。
(二)引導學生多積累句子、詞語
充分利用語文課,讓學生結合具體的語境多積累優(yōu)美的句子、常用的詞語。這是為學生今后的語言表達和寫作打基礎。語言的表達總要靠一定的詞語去組合,這些詞語就要靠平時的積累,積累越多,語言的表達就越豐富。
(三)充分挖掘學生的語言潛力,給他們展示語言表達的機會
這個機會就是課堂上讓他們多說,多練筆。人的口才和寫作能力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練出來的。天生的一半如果后天沒有鍛煉的機會,這點天賦也是會被湮滅的。只有通過一定的情景,讓他們多說多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才會逐步提高,日趨成熟。這種機會還包括與漢語教師的語言交流,創(chuàng)建一個形如“英語角”那樣的場景,每天一個主題,讓學生和漢語教師練習對話,讓漢語教師當場糾正交流中存在的問題,諸如用詞、語序等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等,這樣在實景中練習,會很快提高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
(四)多給學生出頭露面的機會,讓他們在社會上進行實際的鍛煉
有些學生課堂上回答問題用的是本地方言,寫的作文也是本地語言表達習慣,按現(xiàn)代漢語標準來看就成了語無倫次,顛三倒四了。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呢?歸結下來其實就是缺少實際的鍛煉,沒有經過嚴格的漢語訓練。所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不斷地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到人民群眾中間,讓學生向漢族學習,學習活的漢語,學習實用的交流語言,讓自己的語言表達得到檢驗和鍛煉。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才能充分掌握語言這個工具,才能像漢族學生一樣表達符合漢語規(guī)范,作文才會過語言這道關。
(五)漢語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具有規(guī)范性和示范性
漢語教師既要當好“經師”,更要當好“語師”,在課堂上不但要給學生傳授知識,還要用自己規(guī)范的語言幫助學生學會遣詞造句、意思表達的技巧,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漢語的同時,受到規(guī)范漢語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漢語。因此,漢語教師的教學語言一定要表達規(guī)范,具有示范性。這就要求漢語教師加強自身修養(yǎng),規(guī)范自己的語言,提高自身的語文素質了。
(六)培養(yǎng)學生恒定的漢語學習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就講出了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種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意向傾向,是引起和維持人的注意力的一個重要內部因素。只要學生有了學習語文的恒定興趣,那么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也就指日可待了。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呢?本人認為漢語教師首先要向學生講明學習漢語的重要性,其次搞一些有關漢語表達的競賽活動,如漢語演講比賽、漢語作文競賽、課本劇、朗讀比賽、美文背誦比賽等。這樣有利于學生在漢語語境中有機會展示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總之,作為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漢語教師,在漢語教學實踐中應始終著眼于學生的語文素質的培養(yǎng),以培養(yǎng)學生漢語素養(yǎng)為終極目的。這就需要我們漢語教師從自身做起,加強學習,提高素質,以愛促學,指導學生扎扎實實走好漢語學習的每一步,讓學生憑借堅實豐富的語文素養(yǎng),放飛明天的夢想。
參考文獻:
[1]李衛(wèi).賞識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文學教育(上),2007(08).
[2]金濤.語文教學需要“越位”[J].學教學研究,2001(10).
[3]周徐徐.讓孩子們在幸福的語文課堂中學習[J].上海教育,2014(34).
[4]陳海蓉.基于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的智趣語文教學實踐研究——兼談智趣語文的教學范式[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9(11).
[5]黃菊香.基于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的智趣語文教學實踐研究——兼談智趣語文課程的開放建設[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9(12).
[6]烏仁塔娜. 少數民族小學生如何學好漢語文幾點認識[J]. 贏未來,2018(03).
[7]奴爾扎提·依根. 如何培養(yǎng)少數民族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J]. 好家長,2017(50).
[8]雪呼拉·安賽目. 如何提高少數民族地區(qū)小學生漢語寫作素養(yǎng)[J]. 讀與寫(上,下旬),2020(04).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