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秋萍
【關鍵詞】語文實踐,主題,任務,情境,評價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在八、九年級的每一冊中都增加了一個“活動·探究”單元,這種新的組元方式體現(xiàn)了編者加強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單篇課文為基本單位,按照知識點和訓練點單線設計的思路?!督處熃虒W用書》編寫說明還對“活動·探究”單元的實施給予了建議和引導:“以任務為軸心,以閱讀為抓手,整合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以及資料搜集、活動策劃、實地考察等項目,形成一個綜合實踐系統(tǒng),讀寫互動,聽說融合,從課內到課外,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盵1]但在實際教學中,綜合分析教材四個單元的“活動任務單”和每個單元的三個任務,發(fā)現(xiàn)有單元整體教學的基本流程和框架,卻缺少明晰的“為軸心”的主任務,教材中的三個任務基本是按照“文本學習— 實踐活動— 寫作表達”的思路來設計的,流程比較固化:先閱讀一組文本了解單元的內容,再去嘗試單元的活動,最后進行寫作模仿,這種思路仍然帶有訓練為主和知識引導的色彩,用這樣的過程來實現(xiàn)聽、說、讀、寫實踐相互融通的活動探究是不現(xiàn)實的。
統(tǒng)編教材四個“活動·探究”單元的探究主題是明確的,就是用活動的方式學新聞、學演講、學詩歌、學戲劇,如果還是帶著“以閱讀為抓手”的想法,那單元教學活動就很容易回到單篇教學的老路上:學生先花大部分時間閱讀文本,了解新聞、演講、詩歌、戲劇是什么、有什么特點,然后通過一個相應的學習活動進行體驗和嘗試,最后自己模仿寫作。這種思路下的做法和教材編寫的初衷就不一致了。
那么,如何發(fā)揮“活動·探究”單元的組織價值,在語文實踐中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需要以學生的學習為主線,統(tǒng)籌單元內容、目標、情境、任務、評價等因素,設計貫穿始終的語文學習活動,把語文實踐貫穿單元學習的全過程中。
一、提煉大主題,促進三維目標的融合
每個“活動·探究”單元都有三到四篇選文,不同的單元還有口語交際、名著導讀等內容,教學目標也呈現(xiàn)多重性。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多重目標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以素養(yǎng)為本進行有機整合,提煉單元目標和主題,讓單元教學目標更加集中,便于更自然順暢地開展探究學習活動。
八年級上冊關于新聞的“活動·探究”單元,有《消息二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一著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zhàn)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五篇新聞,文本各具鮮明風格,也都是典范的新聞佳作。教材安排的教學目標比較多,既涉及消息、新聞特寫、通訊等不同新聞樣式的基本特點,又涉及素材搜集、新聞采訪、編輯制作的一般步驟,雖然這些內容都是圍繞新聞展開的,但各項目標之間的關聯(lián)度不高。教材中設計的“新聞閱讀、新聞采訪、新聞寫作”三個任務,仍然是先閱讀、再實踐,按照這個思路,很容易圍繞新聞的知識點進行教學,但掌握了新聞知識點并不等于學會了新聞。如何用好這些資源開展新聞單元的活動探究?首要的是做好單元主題的提煉。聚焦文本深入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這幾篇新聞盡管各有風格,但都是優(yōu)秀的作者對所處時代的大事件的高度關注,是用事實來廣泛反映社會生活的作品,有的行文精粹,有的敘述詳盡,有的詞氣充沛,有的娓娓道來。閱讀這樣的作品,就像聽一位風格鮮明的記者動情地講述當時的事件。如果用“好記者講‘好故事”作為單元學習的主題,可以更好地統(tǒng)領單元內容和教學目標,更自然、持續(xù)地推進學習任務的開展?!昂霉适隆笔钦鎸嵉?,是當下發(fā)生的,是具有重大社會意義的,“好記者”是能講好這些“好故事”的人,他們堅持用事實說話的原則,敏銳地捕捉有價值的新聞素材,及時報道社會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他們也秉持優(yōu)秀的職業(yè)品質,站在國家、人民和人類社會的立場看待社會事件。在這樣的主題統(tǒng)領下,“好記者寫好新聞”“新學期的新鮮事”這樣真實的學習任務也是圍繞新聞的特點、記者的素養(yǎng)等要素展開的,學生始終在新聞學習活動中進行新聞學習的實踐,也在學習中體驗、理解、積累從新聞的角度看世界的經驗。
九年級上冊關于詩歌的“活動·探究”單元,教材安排了《沁園春·雪》《我愛這土地》《鄉(xiāng)愁》《你是人間四月天》《我看》這些詩歌作品,還有《艾青詩選》名著導讀,教材資源是豐富的。研讀文本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作品都傾注了詩人熾熱的愛的情感,通過豐富而美好的意象,抒發(fā)了對祖國、對家園、對親人、對生活的熱愛,以“愛的贊頌”為主題,設計三個學習任務:“因聲求情,讀懂愛的贊歌”“以聲傳情,聽聽我的聲音”“我們這樣說愛你”,濃郁的愛的情感貫穿活動過程,把讀懂詩歌、讀好詩歌、為生活寫出贊歌這樣的學習活動統(tǒng)領起來,也就避免了教材“學習鑒賞、詩歌朗誦、嘗試創(chuàng)作”三個任務可能帶來的以知識點學習為任務、缺少情感體驗的課堂樣態(tài)。
聚焦文本的單元主題提煉,是學習內容的概括和學習內容價值的外在表述,也是聯(lián)結單元多重教學目標的重要紐帶,它將學習內容、學習任務、學習活動、學習意義有機統(tǒng)一,引領學生的語言、思維、審美等素養(yǎng)在實踐活動中得到發(fā)展。
二、創(chuàng)設大情境,在真實的場域展開深度學習
“活動·探究”單元的學習,要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創(chuàng)設語言運用場域,讓學習活動在真實的場景中展開,它熟悉又陌生,既能關涉學生自己的已有經驗,又有需要完成的真實的學習任務。
八年級下冊關于演講的“活動·探究”單元,有《最后一次演講》《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擇》《慶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25 周年》四篇作品,呈現(xiàn)了演講的不同風格?;灸繕耸牵和ㄟ^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夠在公開場合條理清晰、恰如其分地把自己的意圖想法表達出來。按照教材中的“學習演講詞、撰寫演講稿、舉辦演講比賽”三個任務來看,更多的還是落實在演講知識的掌握上。如果舉辦一次契合學生興趣、經歷的主題演講比賽,就有了理解單元主題“有聲語言的力量”的真實語言情境,學生便能真正進入演講學習活動,更好地理解作者如何通過演講的方式傳遞自己的觀點、看法、思想。
本單元以“演講吧,同學!”為單元學習情境,共設計三個任務。一是“ 暢說‘ 我的成長和理想”,對十三四歲的少年而言,這是一個貼近生活的真實任務,也很容易引發(fā)共鳴和思考,他們可以自由暢說,形成演講雛形。二是“學習優(yōu)秀演講詞”,以文本為基礎,把“讀”與“講”結合起來,揣摩品讀演講詞,體會演講的表達魅力;在品讀的過程中細致體會作者的精神和情懷,模擬用他們的口吻在那樣特定的環(huán)境演講,更深刻地理解聞一多、丁肇中、顧拜旦這些大家的思想境界;在這樣的學習后,借鑒他們的表達方式,學習偉人認識世界、理解世界的角度,再回頭優(yōu)化自己最初的“我的成長和理想”演講稿。三是“走進演講現(xiàn)場”,先制定演講規(guī)則,再正式演講,開展演講評價,從學習文本走向演講實踐,在真實的場域中運用習得的演講知識,提高語言水平。
“演講吧,同學!”是一個真實的學習情境,它很容易引發(fā)學生運用語言、學習語言的動機,并自然勾連學生的成長經歷,可以讓他們有話說、樂于說。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學習和生活的關聯(lián)度更高了,教材的示范性更具體了,學生在真實的演講現(xiàn)場中認知和感受更充分了,更易于借鑒作者的經驗來完善自己的表達。
三、形成大任務,組織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活動
“ 活動·探究”單元安排的初衷是突破以課時設計為基本單位、以單篇教學為重點的教學慣性,這樣就給以學生素養(yǎng)發(fā)展的大目標、大單元整合的大觀念來設計學習行為留下了充分的空間。
九年級下冊關于戲劇的“活動·探究”單元,《屈原(節(jié)選)》《天下第一樓(節(jié)選)》《棗兒》三篇作品展現(xiàn)了生動的人物形象和激烈的戲劇沖突,如果按照教材的“閱讀與思考、準備與排練、演出與評議”三個任務來操作,很可能會在任務型解析中去理解戲劇沖突、戲劇情節(jié)、戲劇人物形象等內容,這樣的學習過程會破壞戲劇的立體感、藝術感。如果以大任務將學習行為與戲劇本身結合起來,就可以讓學生始終在戲劇場景中學習戲劇,在戲劇活動中掌握知識,在探究過程中真切體驗中華傳統(tǒng)戲曲文化。
本單元以“校園戲劇節(jié)”為主題,把“舉辦校園戲劇節(jié)”作為單元學習主任務,把排練與演出的學習行為貫穿始終,組織學生真實地參與戲劇學習活動的完整過程,入情入境地體驗戲劇。在校園戲劇節(jié)的大情境中,設計“導演說戲”“我想演這一個”“劇本回頭看”這樣三個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參與戲劇活動的過程中學習戲劇知識。當一回導演,要能像導演給演員說戲一樣表述精彩劇情、評點劇中的人物形象;進行一次角色扮演,可以選擇劇中一個心儀的對象,根據(jù)文本編寫表演腳本,撰寫人物小傳,扮演人物形象;做一回評論家,在“說戲”“演戲”“看戲”之后也來“評戲”,重新回歸文本的深度閱讀,反思戲劇主題學習過程的綜合表現(xiàn)。三個學習活動邏輯線索清晰,整體性很強,既在活動的過程中習得了戲劇的基本知識,又在“校園戲劇節(jié)”的情境中探究體驗了這一藝術的本質特點和表現(xiàn)形式。
這樣的學習設計,是在“校園戲劇節(jié)”中展開的真實的語言實踐活動,以文本的戲劇內容為基礎,以明晰的學習行為為主線,“說”“演”“評”的過程是任務完成的過程,也是體驗的過程,更是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的過程,它既貼近學生生活經驗,又富有挑戰(zhàn)性,充滿趣味性。
四、設計單元測評,落實活動探究目標
測評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盎顒印ぬ骄俊眴卧膶W習是在語言實踐活動中持續(xù)開展的,相應的學習評價也應貫穿始終,從而準確判斷學生學業(yè)發(fā)展狀況,為進一步開展學習活動提供必要信息。
一方面是做好過程性評價。把評價嵌入“活動·探究”單元學習,并始終伴隨學習的整個過程。仍以八年級下冊演講單元為例。在任務二“學習優(yōu)秀演講詞”環(huán)節(jié)中,有“品讀優(yōu)秀演講詞”“模擬演講”“優(yōu)化‘我的成長和理想演講詞”三個活動,每一個活動都設計了相應的學習方案和支架,分別是“品讀演講詞任務單”“優(yōu)秀演講詞推薦表”“‘我的成長和理想演講稿優(yōu)化方案”,每一次基于學習活動的表達與分享,就是一次學習任務中的測試與評價。它注重的不是學習等級的評定,而是關注學習者個人的發(fā)展。這種嵌入學習過程中的評價,便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效能,采取有效方法改善教學活動,使教學評價真正發(fā)揮促進教學的作用。
另一方面是做好單元形成性評價。單元形成性評價是以課程標準和單元教學目標為依據(jù)的,它可以是單元練習、測評試題,也可以是源于任務情境的開放性試題,而且任務情境越開放,對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要求越高。八年級下冊演講單元的形成性評價,是指向單元演講任務的語言實踐活動。題干如下:
學校組織競聘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主席、??骶帯⑿V播站站長、志愿者服務聯(lián)盟主席等職務,你準備競聘其中某個職務。請結合以下資料,學習名人演講的技巧,試撰寫一篇即興演講稿,闡述你的競聘主張。
材料1 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
材料2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具體要求:
1. 請結合單元所學,以及提供的兩則材料,說說優(yōu)秀的即興演講詞需要具備哪些要素?以目錄的形式呈現(xiàn)。
2. 假設現(xiàn)在給你三分鐘時間演講準備,請你根據(jù)自己競聘的職務,列演講提綱。
3. 現(xiàn)場演講,闡述競聘主張。
從考查的指向來看,這樣測評是在單元學習的基礎上,通過拓展性的材料閱讀,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優(yōu)秀演講詞的特點。三個具體要求很好地回應了本單元“品讀優(yōu)秀演講詞,概括演講詞的主要特點、常見技法;運用閱讀所得,學習撰寫演講稿,明確演講稿區(qū)別于作文的明顯特征;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演講實踐,學會演講”[2]的學習目標。設計“競聘職務”這個情境,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關聯(lián)度很高,不僅做到了課內外相貫通,也將學習與實踐相連通,可操作性強。同時,這樣的測評又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對于學生篩選甄別資料的能力、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測評的開放性,又可以根據(jù)不同水平的學生,確定相應層級的評分標準,從而更好地關注學生個體的學業(yè)發(fā)展狀態(tài)。
這樣的測評也是解決真實問題的語文實踐活動,“學習者通過合作解決復雜的、結構不良的真實問題,模仿或直接參與到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工作者在專業(yè)共同體的實踐”[3],學生完成測評的過程,需要運用單元學習中獲得的概念、規(guī)則、工具和資源。這種基于現(xiàn)實情境的真實問題的測評,發(fā)展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對思維水平、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的能力提升都有積極作用。
陶行知說:“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義是:教的方法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jù)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和學都以做為中心?!盵4]統(tǒng)編教材的“活動·探究”單元都是“做”的內容,寫新聞,作演講,讀詩歌,演戲劇,這就特別需要以學生的學習為主線,用具有整體性的語文學習任務來引領學生進行積極的語言實踐,在真正的語文活動中探究,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運用,從而幫助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有意義的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