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依拉古麗·再尼什
【摘? ? 要】在整個小學的教育階段,重視美術教學不僅可幫助學生熟練掌握美術相關知識及技能,更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小學美術更應積極地迎合我國的教育發(fā)展現狀,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小學美術? 動手能力? 美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3.045
在小學階段,美術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開展美術教學是施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學生的素質提升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美術學科而言,其具備抽象化特點,在教學中更應該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小學美術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美術教育從業(yè)者,應制訂完善的教學策略,在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學開展美術課程,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與美術相關的能力,還可以使學生在實踐中發(fā)現美、認識美、創(chuàng)造美、感悟美。美術作為一門理論豐富的學科,實踐性較強,在進行美術教學時,教師應靈活地使用教學方法,明確教學目標,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的空間和機會,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可以使學生在日常實踐的過程中領會和發(fā)現課本上所沒有的知識,通過動手激發(fā)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達到完成美術學習的目的。
(二)有助于學生的智力開發(fā)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一個成長發(fā)育的重要時期,對這個階段的學生進行良好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fā)及提升手腦結合的能力。因此,在小學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對相關知識進行講授,還要在課下對知識點進行鞏固,把握美術的教學內容,在課后任務布置時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智力和思維能力的提升[1]。
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動手意識
為了激發(fā)小學生的動手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美術教師應該順應學生的天性,在美術教學中對其進行引導,幫助學生的邏輯思維、美學意識及認知能力的形成。教師需要更多的關注學生的需求及感受,堅持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引導。同時,教師需要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氛圍,發(fā)揮出學生主體的作用,為小學生提供足夠的動手機會。
首先,教師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尋找美術素材,通過列舉具有美術特點的實物,在繪畫及鑒賞中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美術意識。例如:在對立體畫面進行教學時,教師應當抓住學生想象力豐富的特點來開展教學,利用太陽的光線向學生講述短線、曲線、直線的用法及作用,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對太陽的表面進行想象創(chuàng)作,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同時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的直線、曲線、短線等對天空和白云進行勾畫,鞏固學生的美術技能。
其次,教師應當堅持教材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的原則,整理出存在部分問題的作品,要求學生對其進行加工,激發(fā)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及興趣。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在網上搜集一些未完成的作品或者不完美的作品,然后交給學生進行自由加工,激發(fā)學生完成作品的欲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取分組的方式,讓學生相互協作完成任務,鞏固學生美術技能的同時增加學生的協作能力。
(二)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動手的氛圍
為增強學生的美術技能,教師應該注重美術氛圍的營造,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積極投入到美術實踐中去,更充分的掌握美術知識。首先,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依托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學習欲望。其次,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互動拉近師生關系,采用具有層次性的問題逐步引導學生的動手創(chuàng)造能力。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做筆筒時,可以圍繞課堂內容合理地設計問題,讓學生充分地思考筆筒的制作過程,采用邊講解邊示范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制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2]。
(三)開展手工相關的活動,增強手工體驗
手工活動是美術課程的重要部分,具有極強的教學價值。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應當開展豐富的手工活動,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教師應秉承著邊理論邊實踐的原則,在注重理論的同時加強學生的實踐體驗,多方面地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教師需要做好相關的宣傳工作,開展手工活動,要求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尋找素材,通過繪畫、選材、上色等步驟完成手工作品。在制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的作品放在一起,由學生進行評比,增強學生的動手熱情,并讓學生通過比賽可以掌握更多的技能。而且,教師應當注重增加教學內容,除了繪畫之外可以采用撕、貼、剪等方式提高學生的美術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作為學生審美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可以加快學生對美術知識及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創(chuàng)造力的提升。教師應當加強對小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美術學習中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鄔佳妮.探討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J].美術教育研究,2021(10):162-163.
[2]智育海.小學美術教學現狀與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剖析[J].天津教育,2021(07):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