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宇
摘 要:小學語文信息化課堂教學,如果信息技術運用不當,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如果信息技術運用合理,不僅會能夠增強語文課堂的活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養(yǎng)成,使學生思路清晰,感悟無窮。文章對小學語文信息化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于如何開展信息化教學,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教學思考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越來越多,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如果運用合理適當,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盲目濫用信息技術,就會影響課堂教學質量,起到“畫蛇添足”的效果。在新時代背景下,廣大語文教師一定要迎合信息化時代發(fā)展的要求,重視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并能夠保障其朝著信息整合化、資源共享化的要求前進,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背景下的各種學習軟件平臺,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以真正提高語文課堂學習效率。
一、 小學語文信息化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高耗低效”偏離語文學科的特征
在小學語文信息化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活動,在課程教學之前制作電子課件,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收集資料,此項工作“耗時費勁”,如果僅僅是想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不大,就會產生“高耗低效”問題,也不利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文中的許多內容思想性強,每篇文章也是段落清晰,中心思想明確。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引導學生仔細閱讀上來,使學生能夠通過反復閱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鄉(xiāng)情感。如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忽視語文的本質,片面地認為信息化教學是最后的教學手段,就會在教學過程中偏離語文學科的特征,很難有效提升語文教學效果。
(二)“畫蛇添足”破壞語文獨特的美感
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全新的信息交流教學手段,可以大幅度增加信息輸入量,高質量、多元化的媒體信息,雖然有利于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為學生再造想象提供便利條件,但是,如果在教學過程中過度依賴多媒體,課件代替板書,就很容易剝奪學生思考。教師應該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啟迪學生去感悟作品,但信息技術要運用適當,切不可“畫蛇添足”,破壞語文獨特的美感。語文課堂的美,離不開郎朗的讀書聲,離不開情感交流,也離不開背誦積累。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把握好一個度,如果將課堂僅限制課件內容呈現(xiàn),時時刻刻離不開多媒體,不重視朗讀,不進行教學分析,不從字里間體會感情,必定是空洞乏味,語文獨特的意味優(yōu)美喪失,師生情感交流忽視,就會失去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沒有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的地位
當前,部分小學語文教學依然沿用傳統(tǒng)化的機械模式,難以在教學實踐中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無法實現(xiàn)提升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要求。傳統(tǒng)教育模式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單一化的死板教學內容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幾乎不存在師生的溝通和交流。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廣大教師應該認識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積極利用好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語文智慧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方面,應該實現(xiàn)教學模式以及方法的創(chuàng)新。
二、 小學語文信息化課堂教學策略
(一)合理運用信息技術,使語文課堂開放而富有活力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凸顯語文教學的人文內涵。網絡資源的多元化,可以為語文教學提供豐富資源。教師可以將豐富的資源與教材內容相結合,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閱歷。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利用互聯(lián)網查閱資料能不強。語文教師可以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拓展,作者的寫作背景、寫作風格等專題布置給學生,讓學生課后自己上網查詢相關資料,收集相關信息,然后到課堂上進行資源共享,這樣不僅減輕了教師課外工作量,也提升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不言而喻。人們都知道,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平臺,創(chuàng)設多樣的語言實踐環(huán)境,豐富學生的想象,培養(yǎng)學生語文實踐能力。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教學情境,然后引導學生互相談論自身感受,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欲望,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語文學習的無窮魅力。
(二)把握好信息化教學輔助性原則,優(yōu)化語文教學模式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把握好信息教學輔助性原則,要明確信息技術服務于教學,避免“畫蛇添足”破壞語文獨特的美感,要能夠通過多媒體輔助促進課堂順利進行。小學語文信息化課堂教學,教師采用信息技術,是為了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果信息技術應用不妥當,不僅會打斷課堂教學思路,還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得課堂教學目標很難實現(xiàn)。所以,小學語文信息化課堂教學,教師一定要把握實用性教學原則,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既不能束縛教師的發(fā)揮,也不能影響學生的參與,運用時既容易操作,又不煩瑣。要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每一篇文章寫的都很好,深刻誦讀領悟文中的意蘊,都會有一種美的感覺。如果采用傳統(tǒng)簡單枯燥的教學模式,只是反復誦讀,學生感覺就是“紙上得來終覺淺”。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把握好信息化教學輔助性原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讓學生在虛擬的環(huán)境中游走,將學生帶入神奇的情境,就會讓學生有一種親臨其境的感覺,增強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三)運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中,教師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過程中,情景交融,聲情并茂的多媒體,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感知信息,啟發(fā)學生的心智,使得學生的思維向深層次發(fā)展。小學生好奇心強,利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直觀的演示的畫面,更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收到記得快,記得牢的效果。所以,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在避免信息技術應用過程中的“高耗低效”和“畫蛇添足”現(xiàn)象的同時,教師要能夠運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小學生閱歷有限,有些文字知識內容比較抽象,讀起來不容易被學生感知理解,而生動直觀的多媒體教學內容,更容易給學生引入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