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虎
摘要: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因為這種發(fā)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內在的規(guī)律和聯(lián)系。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提供契機,創(chuàng)設情境,評價分析,運用操作實驗法等讓學生自己探索,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關鍵詞:主動 契機 情境 評價 操作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7-367
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獨立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的任務之一,是新世紀教育改革大趨勢。著名數學家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因為這種發(fā)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內在的規(guī)律和聯(lián)系。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教學過程的實質是學生主動探索,主動建構的過程。那么,如何引導學生更好地主動探索、主動學習數學知識呢?幾年來,我在這方面進行了如下的嘗試。
一、提供契機,促進主動學習
要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地學習,就必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探索新知的過程,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例如:在七年級上第六章第1節(jié)《數據的收集與處理》這一節(jié)課中,為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并且更好地讓學生能在課堂充分地理解并學習這一節(jié)課的內容,我這樣設計一道例題:例:新華初中七年級17班為了了解班級40名同學的身高,并能更加直觀地比較男生與女生的身高,應該怎樣做呢?
學生:收集同學的身高。
師:很好,現在分成2組20人一組,收集組內同學的身高,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去處理數據并展示出來,要求是更加直觀地比較。
學生:開始分配任務,并且去親自實踐,交流討論……
師:問在這一過程中,你們的步驟時候什么?
生:先量取同學的身高,然后開始比較。
生:我認為量好身高后應該把身高進行排序。
師:還有嗎?
生:我想最好能畫一個表格,比較明朗一些。
同學們開始激烈討論,課堂教學也達到了最好。
本節(jié)課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充分地體會數據的收集以及怎樣來處理的整個過程,并且感受這一堂課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這樣把學生推到探索新知的“第一線”,向學生提供探索的契機、設計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主要途徑。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主動思索問題,并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實現了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發(fā)展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主動學習
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恰當地創(chuàng)造情境,容易引起學生興趣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學生感悟到數學問題的存在,引起一種學習的需要,從而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索之中。如我在教學《軸對稱圖形》這一課時,我讓一位同學上臺來給全班同學當模特,然后向學生提問:你們能否找到使這位同學左右完全相等的一條直線?先讓學生找出眼睛、耳朵等的對稱軸,學生發(fā)現鼻梁這條直線就是這位同學頭部的對稱軸,再找手、腳等的對稱軸,然后引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使教學內容增加了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和現實性,使學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同時也激起了大膽探索的興趣,又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例如講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時,教師設計情景問題:“下面我們做一個游戲,請同學們寫出一道一元二次方程并解出兩個根,把兩根告訴老師,讓老師猜出你們的方程。老師根據根與系數的關系可很快說出原方程”。學生因此會感到驚訝,就想弄清楚老師的秘密在哪里,從而調動了學生的情緒,激發(fā)了興趣。為了揭開這個秘密,學生就要根據游戲中透出的信息:已知兩根就能確定原方程,故會猜想:兩個根確定方程的三個系數,從而在情景中發(fā)現了要解決的問題。為了找出確定的規(guī)律,就會對兩根作加、減、乘、除等運算,把運算結果與系數對照,發(fā)現出一些規(guī)律,再根據這些規(guī)律猜想一個結論即根與系數的理論,再運用公式進行驗證,從而得到根與系數的關系的定理。試想,如果教學中只是老師干巴巴的介紹,又只是學生一遍一遍地反復聽,哪有不厭煩之理???因為情緒的波動,就會有很多學生因為不專心而開小差,可能開始做小動作,也可能小聲說話……學生喜歡游戲,把學科知識的學習“蘊藏”在游戲中,無疑是讓學生樂學,愛學,主動學的最佳途徑。
三、評價分析,促進主動學習
心理學家桑代克認為:“嘗試與錯誤是學習的基本形式?!钡拇_,學生在自己的探索學習中,不可能總能選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必然會出現思維受阻、理解錯誤的時候。這時,就必須改主意,調整思路,另行出擊。此時教師應及時激發(fā)學生“試一試”的欲望,啟發(fā)他們利用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向可能解決問題的各個方面輻射,盡量尋找解決問題的各種途徑,在不斷的嘗試與選擇中解決問題,掌握知識。 【片斷摘錄】
師:我從老板那里得到一條信息:這件衣服按進價提高30%后標價,標價為260元,則這件衣服的成本價是多少?
不一會兒學生們報出了各種數據:78元,200元,182元……
教師巡視,(讓學生將自己的做法呈現在黑板上)
生1:解:260×30%=78
生2:解:260×(1-30%)=182
生3:解:設這件衣服的成本價為x元,
根據題意,得1+30%x=260, x=200
生4:解:設這件衣服的成本價為x元,
根據題意,得30%x=260
x≈867
師生對以上解法進行評價,他們都努力地說明自己的想法的正確性,他人解法的問題所在,在爭議中達成共識:這件衣服的成本價為200元.
實踐證明,教師不急于給出答案,而是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引導,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時間,積極投入到學習的探究過程中,使學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發(fā)現,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
四、操作實驗,促進主動學習
運用操作實驗法可以讓每位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的探索活動中來,并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變“師生關系”為伙伴關系,減少壓力,增強協(xié)調、合作的和諧氣氛,也可以滿足初中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使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可感、可知,生動有趣。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教師起著引導作用,學生親自動手,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成為學習的主人。
提供契機,創(chuàng)設情境,評價分析,運用操作實驗法等讓學生自己探索,不但掌握了基本知識,而且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我還要給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探索機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
參考文獻
[1]《數學新課程標準》(實驗稿) 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北京師范大學
[2]出版《新課程的歷年與創(chuàng)新》 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培訓問題研究課題組北京大學出版社
[3]《素質教育課堂優(yōu)化模式》 閆承利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云南省廣南縣者太鄉(xiāng)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