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娟 趙軍成
關鍵詞:圖書館;知識產權;版權;知識圖譜;文獻計量
摘 要:文章以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為數據源,利用CiteSpaceⅤ軟件將CNKI數據庫2009—2018年所收錄1,488篇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研究文獻繪制成知識圖譜,對文獻作者、年度發(fā)文數量、研究機構及
關鍵詞共現等進行可視化科學計量分析,從實證考察角度把握當前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研究熱點,為未來圖書館領域的知識產權研究提出展望。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4-0111-04
圖書館是社會的信息中心,其豐富的館藏文獻、數據庫等多種資源為社會文化傳播、科技進步提供了信息保障。但是,隨著館藏資源數字化、網絡資源開發(fā)與建設的逐步深入以及MOOC的興起,圖書館所面對的知識產權問題越來越多。1973年,美國威廉斯—威爾金斯公司(Williams&Wilkins Co.)訴美國政府侵權一案影響深遠,被認為是圖書館版權爭議的起點。在此背景下,開展圖書館知識產權領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筆者對我國2009—2018年研究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的文獻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利用CiteSpaceⅤ軟件繪制成知識圖譜,深入研究本領域的研究現狀與發(fā)展趨勢。
1 樣本文獻來源與研究方法
筆者選擇CNKI(中國知網)期刊全文數據庫作為檢索數據源,以專業(yè)檢索途徑對“題名”字段進行檢索。考慮到圖書館領域所涉及的知識產權主要包括著作權、版權、傳播權等,以“圖書館”與“知識產權”“版權”“著作權”“傳播權”作為檢索
關鍵詞并分別進行組配[1],同時將論文發(fā)表時間限定為2009年到2018年,檢索時間為2019年3月20日,最后得到1,488篇論文作為樣本文獻。
2 對樣本文獻數據與知識圖譜的分析
2.1 基于論文作者合作共現圖譜的分析
筆者利用CiteSpaceⅤ軟件將在知網下載的相關數據轉換格式,并制作知識圖譜。在軟件界面中,Time Slicing選擇2009到2018,間隔值設為1,主題詞來源選擇標題、摘要和作者
關鍵詞,節(jié)點類型選擇作者,數據抽取對象設為50,選擇最小生成樹算法和合并網絡視圖,運行軟件分析數據后進行可視化操作,設定Article Labeling閾值為3,得到作者合作共現圖譜,見下頁圖1。
圖譜中共有425個節(jié)點,69條連線,網絡密度(Density)值為0.0008。作者合作共現圖譜中每一個節(jié)點代表一位學者,節(jié)點內部用不同顏色代表不同年份,形成彩色的年輪。節(jié)點的大小直接與學者發(fā)表文章的篇數相關,篇數越多年輪越寬,節(jié)點就越大,節(jié)點標簽(即學者姓名)的大小也是如此。圖1顯示吉宇寬是發(fā)文最多、影響力最大的學者,共發(fā)文54篇,其次是秦珂33篇、黃國彬28篇、張文德18篇,他們都是本主題研究的高產作者。經統(tǒng)計,本研究所獲合著文獻共327篇,僅占總量的22.79%;高產作者中吉宇寬沒有發(fā)表過合著論文,秦珂也只有3篇。總的來說,近十年我國從事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研究的學者合作較少,學術團隊數量少、規(guī)模小,僅有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的陳傳夫、吳鋼、孫凱、劉婧、符玉霜等人組成的團隊較為成熟;研究力量比較分散,未能形成強有力的核心隊伍。未來研究需要各科研團隊之間通力合作,共享科研成果,推動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政策制定與執(zhí)行的科學化和可持續(xù)性。
2.2 基于研究機構知識圖譜的分析
從圖2可以看出,參與我國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研究的機構中,新鄉(xiāng)學院圖書館、河南大學文獻信息研究所發(fā)文最多,影響力最大,其次是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國家圖書館、黑龍江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和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從參與機構性質上看以圖書館居多,高校信息管理類院系以及科研院所次之;具體機構分析則是高校圖書館數量最多,達半數以上,其次是信息管理類院系和公共圖書館;從學科分類上看,圖書情報類機構占統(tǒng)治地位,圖譜中僅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為非圖情類機構。總的來說,參與本主題研究的機構主要集中在高校圖書館與信息管理類院系,分布過于集中,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具有法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屬性的機構參與度不高,成果寥寥,不利于該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2.3 基于
關鍵詞共現網絡圖譜的分析
對文獻關鍵詞進行共現分析有助于厘清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與學術前沿。筆者利用CiteSpaceⅤ軟件分析數據,將閾值、字體與節(jié)點大小分別設為3、3和5,生成知識圖譜,整理得到本主題研究高頻與高中心性關鍵詞表,見下頁表1。
3 研究熱點主題
我國學者在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方面做了很多基礎研究工作,從整體上看是在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下,以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和管理為核心,分析圖書館(包括廣義上的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等)在開展信息資源建設、數據庫建設(如搜集數字作品、進行作品數字化等)過程中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討論圖書館在網絡環(huán)境下開展信息服務、信息資源共享、文獻傳遞等各種服務過程中遇到的知識產權問題,研究版權保護、著作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背景下圖書館應采取的對策與解決方案;在理念上則是以利益平衡為支點,以版權管理、著作權集體管理為工具與手段,明確圖書館權利,在著作權合理使用與法定許可框架內,在注重風險規(guī)避的同時,爭取復制權與豁免權的最大化使用,以期為讀者提供持續(xù)、優(yōu)質的服務。
3.1 知識產權問題及對策
從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宏觀視角研究知識產權問題及對策,包括政府層面的信息政策及圖書館、企業(yè)等進行資源數字化時可采取的版權策略等。在國家策略層面上,賀延輝提議依靠數字圖書推廣工程,通過政府資金投入并聯合業(yè)界力量共同將各級各類圖書館收藏的數字資源整合起來并提供共享使用,打造全國數字內容空間[2];在圖書館層面上,在特色庫的建設、服務過程中不應忽視版權保護措施,應主動保護特色庫的版權,保證采集到的數據資源的準確性,避免侵權行為以及額外司法糾紛的發(fā)生。在企業(yè)領域,Google公司的數字化圖書項目影響頗大,其使用的默示許可模式一度引發(fā)熱烈討論。有學者分析了與之相關的典型案例,有學者以博弈論的角度研究Google與版權人之間的競合關系,提出實現公共利益與商業(yè)利益的共贏策略。
3.2 圖書館業(yè)務工作中的版權管理措施與風險規(guī)避策略
近年來,圖書館領域數據庫資源版權保護力度日益增強,積極有效的著作權管理策略成為圖書館實現服務目標的必要保障。在此背景下,美國、加拿大及澳大利亞等國圖書館都開始設置“版權圖書館員”崗位,其在提供與版權相關的參考咨詢服務、培訓講座的同時,還參與本館版權政策的制定,并負責及時處理違反版權法的危機事件。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的版權工作還存在明顯不足。為此,張立彬、李易航指出高校圖書館應積極開展版權素養(yǎng)教育工作,增強館員版權意識與技能,并注重引進專業(yè)人才[3]。在風險規(guī)避策略方面,有學者提出從數字圖書館的資源、環(huán)境、人員三個方面入手構建適宜的風險評估指標體系;陳傳夫等進一步提出了我國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方案的優(yōu)化途徑:制定系統(tǒng)的知識產權政策、設立版權管理崗位、建立版權預算、注重對用戶的管理、與相關公益性機構一起爭取豁免權利[4]。
3.3 對圖書館信息網絡傳播權方面的版權問題研究
在網絡環(huán)境下,圖書館對促進信息自由和知識共享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與圖書館資源共享存在利益沖突,并且《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在客觀上限制了圖書館在開展網絡信息服務上的法定許可與合理使用權利。作為應對,圖書館應努力健全版權管理制度并開展著作權評價工作,同時繼續(xù)參與立法進程中的權利博弈。高校圖書館網站是讀者了解、使用圖書館網絡資源的首選途徑,李錦蘭[5]、付立宏[6]等學者分別調查了“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圖書館網站上的版權公告欄目設置狀況,并從版權公告的可見度、內容的豐富程度等多方面對其進行比較分析,指出我國高校圖書館在信息網絡傳播方面的版權工作有待加強。
4 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近年來,我國圖書館領域的知識產權問題受到廣泛關注,各級政府、機構紛紛投入資金支持相關課題立項,眾多研究人員也積極參與進來。學者們在緊跟國際立法趨勢、主動借鑒各國實踐經驗的同時,深入研究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積極為圖書館版權工作與知識產權立法建言獻策,取得了不少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4.1 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問題的研究力量分布極不均衡
具體表現為研究人員主要集中在高校圖書館與信息管理類院系,學科背景主要以圖書情報為主,論文也集中發(fā)表在圖情類期刊上。而目前本主題的研究并沒有吸引到足夠多的具有不同學科背景的學者加入進來,缺乏多學科視角的交叉融會,再加上科研團隊規(guī)模較小,學者之間的合作比較少,研究無法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4.2 對我國版權法立法的研究及建議
版權法是圖書館開展版權保護的法律依據,為信息資源的使用提供了法律保障。為維護版權人利益與公眾信息權利的平衡,學者們就《著作權法》的修訂提出以下建議:首先是落實獨立性、平衡性和國際性這三項基本原則;其次是對現行法律中有關圖書館例外條款存在的漏洞和模糊之處加以修訂,并盡快與國際立法接軌,避免圖書館陷入大規(guī)模的法律風險中。
4.3 研究國外知識產權法律政策及圖書館應對措施的新變化
我國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建設起步較晚,保護機制還不夠完善,合理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具有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例如,宋振佳分析了2014年俄羅斯《民法典IV:知識產權》的修訂對圖書館界產生的深遠影響[7];曾偉忠、胡建敏解讀了美國版權法第一零八條的具體內容和意義,提出其對我國著作權法關于圖書館復制權規(guī)定的啟示;劉茲恒、溫欣對北歐四國版權延伸性集體許可制度的異同加以分析,認為圖書館應積極與著作權人、出版商、數據庫商及其代表組織進行跨界合作,并要積極爭取政府在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吉宇寬.圖書館移動閱讀資源建設與服務中的著作權侵權控制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8(6):86-93.
[2] 賀延輝.“國家圖書館資源”計劃:俄羅斯數字資源整合與版權問題解決方案[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6(5):88-95.
[3] 張立彬,李易航.高校圖書館版權素養(yǎng)教育:價值、內涵與實現[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6(12):69-75.
[4] 陳傳夫,吳鋼,孫凱,等.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方案優(yōu)化研究[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9(2):23-27.
[5] 徐龍順,李嬋,張文德.網絡信息資源知識產權風險管理研究綜述[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7(12):40-45,71.
[6] 付立宏,閆金雙.我國“985高?!眻D書館網站版權政策調查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3(4):88-92.
[7] 宋振佳.俄羅斯著作權法的修訂及其對圖書館事業(yè)的影響[J].圖書館雜志,2016(7):73-75.
(編校:崔 萌)
收稿日期:2021-03-15
作者簡介:王洪娟(1977— ),綏化學院圖書館副研究館員;趙軍成(1980— ),綏化學院圖書館館員。
本文系2019年度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面向雙創(chuàng)大學生的高校圖書館創(chuàng)新服務模型”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shxy201924;也系2019年度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guī)劃項目“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閱讀空間建設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9D038;又系2020年度黑龍江省教育廳基本科研項目“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中俄圖書館文化交流與合作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YWK102362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