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勇
摘要:通過對初中語文試卷的整理和對比,不難發(fā)現(xiàn)閱讀理解題的分值,在試卷中所占比例還是相對較大的。雖然學生學習的課文也大多是現(xiàn)代文,但是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仍舊處于較低的水平,解題意識也較為薄弱。本文分析了初中生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的解題意識較差的原因,并提出幾點思考的方向。
關鍵詞:初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解題意識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06-113
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語文試卷的分值。由于閱讀理解題的開放性、自由性,并沒有固定的答案,需要學生自行發(fā)揮。但是,因為學生在日常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缺乏對自身閱讀能力、分析能力的訓練,從根本上降低了學生的解題意識。
一、初中生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的解題意識較差的原因
1.缺乏文本融合能力
很多初中生在解答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時,都會下意識地將答案寫的滿滿的,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提升閱讀理解題的分值。但是,其實際內容卻存在空洞的現(xiàn)象,即學生的答案都是圍繞閱讀文章展開論述或是解答的,并沒有和文章內容進行有效的融合,導致內容偏向于自身的觀點,從而出現(xiàn)分數(shù)較低的結果。這種錯誤,在初中階段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從根本上使得答案違背了“客觀性原則”[1]。初中語文中的“客觀性原則”,所指代的意思是緊抓原文,文章即答案的“文本意識”。語文閱讀理解題,其本身的立意就是要學生從原文的角度出發(fā),根據(jù)自己的觀點,并結合文章內容,以此為基礎將自己的觀點闡述出來,鍛煉和提升學生文本融合能力、理解能力、邏輯表述能力、關系把握能力、總結提取能力。
2.解題過程粗心大意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題中,出現(xiàn)的文章往往是學生沒有閱讀過的文章,使得一部分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另一部分學生在完成閱讀理解題時,無從下手。這兩個問題,從根本上說明了學生辨識能力的缺乏,在填寫答案的時候,需要對文章內容進行反復多次的閱讀和品讀,既耽誤了寶貴的時間,也很難寫到點上。經(jīng)過調查和分析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存在粗心大意的問題。眾所周知,考試時間是有限的,而這類學生往往過于追趕考試時間,從而導致無法抓住文章中的關鍵字詞,在忽略關鍵信息或是暗示信息的同時,只能采用“囫圇吞棗”的方式,將閱讀理解題的答案填寫到試卷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針對這類學生的特點,設計和開展相應的教學訓練和活動,從根本上改善學生“粗心大意”的習慣。
3.答案書寫缺乏規(guī)范
解題規(guī)范化,這個問題是教師從小學一直強調到初中階段的重點問題,但是,并沒有引起學生的重視。規(guī)范化意識的培養(yǎng)和訓練,能夠改善學生丟字、少字的習慣,提升卷面整潔度。但是,在實際解題、答題、填寫答案的過程中,錯字、刪字、缺乏條理性是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從側面拉低了教師的印象分數(shù),丟分自然而然也就成為一種常規(guī)化的現(xiàn)象[2]。所以,為了增強學生書寫規(guī)范意識,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當針對學生的答題意識進行專門化、系統(tǒng)化的訓練,提升學生對文章字、詞、句的賞析和剖析能力,推動學生解題意識的形成和完善。
二、提升初中生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解題意識的策略
1.以文本為基礎,提升讀題能力
讀題能力,是初中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能力之一。通過對學生讀題能力的訓練,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這也是完成閱讀理解題的關鍵所在[3]。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增強學生讀題能力的重視程度。讓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學會以問題為“點”,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這種做法不僅可以提升閱讀效率,還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分析文章的內容、結構、中心思想和情感表達,提升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和水平。
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背影》為例,學生在閱讀的時候,首先不是馬上閱讀文章,而需要學會思考,“背影”有很多,文章中的“背影”是誰的背影?作者為什么要以“背影”為題目?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好處等。當學生對文章的題目有所思考后,再去對文章進行閱讀,不僅可以加快學生的閱讀速度,還可以將文章結構、寫作思路、文章框架整理出來,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和內容,更加深入地體驗到父子情深。另外,由于學生語文基礎水平、能力的差異性,僅僅依靠學生自己去摸索很難實現(xiàn)高效學習的目的,因此,在學生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必須要找出每段文章中關鍵的字、詞、句,通過不同章節(jié)段落間關鍵字詞句的聯(lián)系,繼而理清文章大意,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思想。如“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他躊躇了一會,終于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第一句中的“最”字,將“我”對“父親”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而這句話也成為了文章的點睛之句,直接回答了與《背影》有關的所有問題。而第二句中,父親一句“不要緊,他們去不好!”,也將父母對子女的關心、疼愛完完全全地表達了出來。而此時作者已經(jīng)二十來歲,并且獨自去過幾次北京了,由此可見,在父母眼中子女永遠“都只是個孩子”。經(jīng)過這兩句的總結、概括,學生再填寫答案的時候,必然不會再出現(xiàn)答案“空洞”“文本聯(lián)系不密切”的現(xiàn)象了。
2.結合題目內容,提升提煉能力
在初中階段,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作為一項重要的考試內容,對學生個體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憑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快速準確找出文章的主題以及完成對題型的分析,從而更好地完成答題[4]。因此,教師在鍛煉學生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意識的時候,需要加強學生對文章開頭、結尾作用的理解,同時,還要提升學生對文章表達方式、寫作手法等內容的分析能力,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解答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合理規(guī)劃解題時間,完善化、規(guī)范化解題內容。
例如,以七年級下冊語文《臺階》這篇文章作為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行閱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兩段內容,之后結合自己的理解口述頭尾兩段內容所要表達的意思。“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怎么了呢?父親老了”,這兩句話獨立成段,其作用可見一斑。同時這兩句話也是首尾呼應的兩句話,作者利用第一句話開門見山,繼而為下文的引出做好鋪墊;而第二句話“怎么了呢?父親老了”,一方面起到對文章總結和概括作用,另一方面也將自己對父親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所以,需要提升學生解答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的意識,必然要引起學生對文章首尾兩端的重視,在閱讀文章的時候,要養(yǎng)成首先閱讀文章首尾兩端的習慣,通過對文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閱讀和分析,能夠最大程度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寫作用意。另外,“表達方式”也是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中常常出現(xiàn)的題目類型,很多學生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無從下手,其根本原因是對表達方式的形式、概念理解不到位造成的。如第一句“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這句話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方式?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在初中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目中,常見的表達方式一共有五種,分別為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不同的表達方式都各有其特點、作用和要求內容。當學生能夠明確文章的表達形式后,該段落或是該語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解題意識的過程中,必須要鍛煉和提升學生的提煉能力,學會借助文本內容,將關鍵語句提煉出來,從而達到有效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目的。
3.注重文本閱讀,強化厚讀意識
厚讀意識,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對文本內容的深層次閱讀。厚讀意識的培養(yǎng),和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目的出發(fā)點不謀而合[5]。很多學生在對文本內容進行閱讀的時候,在解答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目時,都會出現(xiàn)回答不全面、片面化的問題,這就是學生厚讀意識缺乏的表現(xiàn)。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需要強化學生閱讀文本的意識,繼而提升厚讀能力和效率,幫助學生提升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的解題意識。
例如,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當做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的文本內容,教師可以提出“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文中都采用哪些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么?”,相信不少學生在看到這個題目后,第一時間便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讀全文,之后便是結合自身的理解進行解答。這種方法被稱為速讀,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文章的結構、大意,但是,這種方法并不適合所有學生,尤其對于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較為薄弱的學生而言,速讀并不能帶來高分。因此,需要在速讀的基礎上,結合精讀或是深讀的方式,通過第一遍速讀在掌握文章的整體內容后,利用第二次閱讀,能夠完全掌握不同段落之間的聯(lián)系,清楚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以及所使用表達方式的作用和好處,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解題意識。另外,學生在清楚答案之后,不要要求學生馬上填寫答案,而是學會將文本、題目、答案進行融合、排序,這樣可以避免學生填寫答案過多時,出現(xiàn)層次錯誤、答案遺漏等問題的出現(xiàn),為學生取得較高的分值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試卷中,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屬于常規(guī)考試內容,也是除了作文題目外,另一個分數(shù)占比較大的題型。但是,由于試卷內容的設計者屬于成年人,缺乏從學生角度思考、設計題目的現(xiàn)象,這也從側面導致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成了很多學生頭疼的題型之一。文本內容層次較高、結構不明顯,是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普遍存在的特點,這也是出題者從考驗學生能力角度出發(fā)而去設定的,并非故意刁難學生,而使試卷難度不容易把握。所以,需要教師在設計、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適當增加一些閱讀理解方面的內容,增強對學生日常學習的鍛煉,長期堅持下去必然可以提升學生的解題意識。
參考文獻:
[1]李學鳳.淺談初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的解題意識[J].中華少年,2019(18):224.
[2]王科來.淺談初中語文關于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探討[J].女報:家庭素質教育,2020(1):209.
[3]桂來紅.初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的解題意識[J].兒童大世界:教學研究,2018(3):109.
[4]劉沐航.淺談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的解答技巧[J].語數(shù)外學習(高中版中旬),2018(4).
[5]顧燕.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高分技巧[J].基礎教育研究,2019,504(2):42-43.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宜州區(qū)西屏實驗學校,廣西 河池 547000)